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江南徐老
江南徐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57
  • 关注人气:2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解开最受追捧的秘密

(2008-02-07 21:59:30)
标签:

教育

高校

素质教育

教育论语

分类: 他山之石

                    解开最受追捧的秘密

                                             陇之游子            转:解开最受追捧的秘密

    上周赴香港学习考察,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在理工大听取的介绍,该校的生源虽不及港大等名校,但这些年,理工大的毕业生却一直是香港企业录用的首选。

    理工大何以创造了如此奇迹,其成功的秘密究竟何在?要想解开这个迷底,就不能不从已具有三十年历史的理工大工业中心说起。

    成立于1976年的工业中心,初衷在于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工艺训练,但等到1992年新大楼落成后,工业中心竟成了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学生们在这一极具前瞻性的学习和研习工厂,不仅培养了动手习惯,还开发了善于动脑的创意、创业思维。工业中心并没有因此却步和满足,在随后的日子里,在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将他们认为是心理能力的态度,作为了更为重要的能力加以训练和培养。于是乎,工业中心将适合植物生长的所谓温度、高度、速度与湿度等要素,转化成了职业活动中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解决问题与应变、时间管理、沟通技巧、创意发挥、自信心、原动力、自发性、团队精神、领导才能,甚至于如何主动为上司分忧解难等要素都拿来予以训练和培养。工业中心倡导的“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理念,让今日的学生变成了按明日的工程师,后日的企业主模式培养,这无疑为教与学都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为理工大带来附加值,让香港引以为骄傲的工业中心,如今已成了教育家非看不可,影响企业家一生,造福香港、全国、全人类的政治家摇篮。每年前来这里的访问客人多达数千人,包括世界各地大学校长、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要员、著名学者等等。朱光亚教授在参观该中心后为其赠言“卓越榜样,鼓舞人心”,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则形容其为“产、学、研结合的最佳例子”,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教授则为其描绘了“工程教育的新使命——培养创造力”作为抱负和远景。

    香港理工大不仅创造了一种高校教育模式,更大的附加值还在于这一模式带来的后继影响。据悉,目前该工业中心已不仅仅是理工大的工业中心,香港各高校均将自己的学生派往该工业中心进行训练;而在内地方面,江苏省教育厅在兴建的占地6000亩的常州大学城中,已借鉴香港理工大的模式在大学城中加建占地1100亩的现代工业中心,而教育部长周济对此发出的感慨是:“工业中心是常州大学城的命脉和灵魂,也是大学城最精彩的一笔”,常州也由此开始了走兴办“江苏——香港理工大学”之路。

    在内地高校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普遍面临着毕业即意味着失业的重压下,在距离上次参观两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到这个创造着奇迹的地方,不能不说是一种荣幸和让人感触良多。但愿明日的香港理工大工业中心,一如工业中心总监黄河清博士在门匾上题写的对联“崐冈有玉良工琢,明镜无瑕巧匠工”那样,更加奋发图强,铸就来年的辉煌。

 原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9727301008biz.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