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纪行(二十六)
徐 铭
12月16日。大晴天。10点左右,我们到达剑桥。

剑桥大学和牛津一样是英国、也是当今世界堪称一流的大学。同样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同样是跟整个城市融合在一起。同样是凸显丰富久远的历史底蕴的古朴典雅的建筑,但是,剑桥的建筑似乎在古老中又多着一份灵秀之气,多一份浪漫,她不像牛津那样老气横秋、那样沉重。

随着吕导的带领,我们先后参观了国王学院、女皇学院、“三一”学院等学院。没有围墙,也没有校牌,整个整个大学就散落在各个园林中,风景秀丽,郁郁葱葱、气韵自华。在大片公园和草坪中,点缀着座座古色古香的教堂和学校建筑,令人心旷神怡、超然飘逸。
(一)剑桥的桥

剑桥的桥是最让人魂牵梦萦的。而中国民众对于剑桥的认识,则完全应当归功于现代诗人徐志摩。这位大才子一首《再别康桥》,不仅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地位,也铸就了剑桥在中国现代人心中的地位。再加上这位本家诗人的风流倜傥,使得剑桥在人们心中更加充满了迷幻诱人的浪漫色彩。
而我们,今天正是吟唱着这首《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慢慢地踏上了横跨康河的这座桥。

脚下,是那让多少人憧憬的“康河柔波”;水里,倒映的是那让多少人迷恋的“河畔金柳”。我们带着怀古的情思,带着朝圣的忐忑,游走在梦中的康河边,轻轻的走过康河的一座座桥,倾听着每一座桥的传说,体会着剑桥的深深韵味。竟不知道是在印证着自己梦中的康桥,还是自己已经悄然融入了康桥的梦。

牛顿也在这桥上走过吗?是从这里走向那启迪智慧的苹果树下的吗?“康河柔波”不只是给今天的诗人浪漫的幻想,过去的岁月里还给了科学巨人多少灵感啊。据载,17~18世纪期间,剑桥校史上最重要的变化是自然科学获得了地位。特别是数学,由于牛顿的天才成就,使剑桥的数学进入最辉煌的时期,并推动了整个大学自然科学的研究。剑桥不只是浪漫的、灵秀的,还是智慧的、神圣的、崇高的。

要不,为什么连维多利亚女王在参观剑桥大学时,也情不自禁地对这剑桥的桥连声赞叹:“这么秀丽!这么别致!”
(二)逃亡者的杰作

了解剑桥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所大学的诞生,居然是那么地富有传奇色彩。她竟然是由一批由牛津逃亡而来的人所创建。这是否也就是在她的血脉里就注定了那创新的因子?

据传说,1209年,当时在牛津就读的一位学生在练习射箭时,一不小心误杀了镇上一名妇女。由此便引发了一场牛津镇上的著名骚乱。愤怒的牛津市民抓了两个无辜的老

师严刑拷打,从而引发了牛津师生与当地居民的冲突。结果当然是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师生们被市民追杀得四处逃窜。其中12名牛津师生为躲避殴斗而流落到剑桥,被伊利主教收容。之后,其它地方的一些学者也慕名而来,一所新的大学逐渐

建立起来,这就是剑桥大学。亨利三世国王在1231年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


现在,剑桥有35个学院,包含3个女子学院,4个专门的研究生院,每个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小型大学,有自己的院规院纪。剑桥大学拥有62个系,其中有29个理科系、33个文科系,各系都有自己的教学大楼和图书馆。共约有20个实验室。众多系中尤为著名的是物理系,最著名的实验室是卡文迪什实验室。与牛津大学相比,剑桥尤其注重自然科学的研究。剑桥有一半学生是学理工科的。
除了牛顿、达尔文、罗素、培根、李约瑟、霍金等科学巨匠以及哈佛大学创始人哈佛外,剑桥还培育出了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差不多是哈佛、耶鲁两校之和。20世纪80年代,围绕剑桥各类实验室兴办起来的企业获得巨大发展,这类高科技公司创造了英国经济中著名的“剑桥现象”。

学校图书馆,各学院学术大厅、餐厅等的墙上挂满了学校领导和知名人士的大型照片。据说,剑桥学生入学都要宣誓:“我已成为一名剑桥大学学生,我将刻苦学习,致力于剑桥的发展,以剑桥为荣……。”

(金碧辉煌的校园教堂)

每次颁发奖学金,即使奖金数额很少,也要举行盛大的发奖仪式。毕业典礼完成后,由校长率领全体得到学位的学生在剑桥镇“游行”,接受市民的夹道祝贺。
(2008年1月23日补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