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吕凤子爱国重教业绩风范光耀千秋

(2007-07-17 16:41:13)
标签:

讲话

吕凤子

艺术

文化

分类: 江南凤誌
 

                     吕凤子爱国重教业绩风范光耀千秋

                       镇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许津荣

今年7月7日,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艺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诞辰120周年,江苏省镇江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丹阳市委、市政府共同举行了纪念会等系列活动,共同缅怀、弘扬吕凤子爱国重教的业绩风范。
   
    如果说城市像人的躯体,那么历史就是其灵魂,文化就是其血脉,而名人则是其筋骨。一座城市不能http://www.pinsou.com/agent/article/edit/UploadFile/200672811382223.gif没有自己的文化名人,在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璀璨天空中,吕凤子与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中华职教社“四老”之一冷御秋、国学大师柳诒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桥梁建筑专家茅以升等,都是出自镇江本土的名人,都是闪烁耀眼的明星,也定格为形象鲜明的文化符号。吕凤子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位早就“感动中国”、感动江苏、感动家乡的文化名人,为我国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感动,来源于心灵与行动!吕凤子一生做成三件事:绘画、教书、办学校。其爱国重教的艺术人生、卓越非凡的教育成就、高尚至美的人品道德,永远值得我们深深地怀念和学习。
   
    在当今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时空背景下,我们追念吕凤子先生,展示吕凤子的研究成果,宣传吕凤子的学术思想,彰显吕凤子的宝贵精神,对于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镇江文化名市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要学习和光大吕凤子爱国重教、艰苦奋斗的精神
   
    纵观吕凤子74年淡泊而非凡的人生,感受世纪百年的风风雨雨,最闪亮的就是爱国重教。吕凤子早年创办丹阳女子学校,取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别名“正则”作校名,并以屈原为榜样终其一生;吕凤子为办正则学校,倾家荡产,两次迁徙,三次兴建,以画助教、以教为业,历经艰险,特别是在战争动乱的年代里,凸现的艰苦创业、矢志不渝精神,绝非一般艺术家所能做到;吕凤子热爱祖国、追求进步,向往光明,在战乱年代里,忧国忧民忧患,在和平年代里,爱党爱国爱民。
   
    以热爱祖国为荣,是“八荣八耻”的首条,也是一个公民知荣明耻的首选;重视教育,是立国之道,强市之路;艰苦奋斗,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任何时候都管用。吕凤子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朝代,始终保持了一个传统中国文人的正直、良知和良心,其爱国重教、艰苦奋斗的精神,必将激荡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推进科教兴市,创业创新创优。
   
    其次,我们要学习和光大吕凤子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
   
    吕凤子生活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中西文化剧烈冲突,排斥与融合,否定与继承,各种“主义”,一直争论不休。吕凤子可贵之处是,继承传统,创新求变,不尚空谈,身体力行。他的作品不但艺术个性极强,而且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代同呼吸,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方面,吕凤子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西方文化艺术,采取肯定的态度,最终走出以中国画为本位、融会西方学理的创新之路,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和历史地位,同时也成为江苏画派的缔造者之一;在艺术教育和创办学校方面,吕凤子在继承老师李瑞清艺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提出“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的观点,办学、教书皆能至诚、至真,既是“美的艺术”的创意者,又是“爱的教育”的创造者,还是美和爱的教育园丁与办学的身体力行者。他在自己成就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与教育家的同时,又为中国社会培养了许许多多出色的艺术家与教育家;在绘画实践和绘画思想方面,吕凤子早期博览古代作品,潜心研究传统绘画,吸收西洋写生技巧,开始树立自己的风格;中年以后,画仕女人物、山水及静物花鸟等,打破一般山水画的老格调,创新笔法;抗日战争时期,诗书画印反映国破家亡的现实,深化了艺术思想内容。解放后与时俱进,画风一变,诗文书画,热情歌颂祖国、党和人民,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传承是长久的话题,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可以说贯穿各朝各代,也涉及各行各业。即便是经济走向全球化、文化走向多元化的新世纪,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和取向,同样是绕不过的话题。在继承中创新,才能使创新更富有生命,我们把握好吕凤子传承创新的精神内核,对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创业创造创新,都有所裨益。
   
    第三,我们要学习和光大吕凤子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吕凤子以艺术为人生,执著追求“真善美”崇高思想境界,一生从事艺术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桃李http://www.pinsou.com/agent/article/edit/UploadFile/200672811383532.gif满天下,弟子多名世。从20世纪初开始,他就在国立和私立的大学、专科、中学担任过校长、主任、教授、画学研究员,他的中国画在国际画展和全国美展上获得过一等奖,在书画诗文、理论研究、办学教学等方面,都有建树,成名也早。但吕凤子淡泊名利,不事张扬,低调处世,不愿宣扬自己,一心绘画、教书、办学校。为了“美的艺术”、“爱的教育”交织的理想,默默奉献,直至最后一息。
   
    名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追名逐利,唯利是图,必为名利所累所害。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有更加宽阔的胸怀和更加高远的志向。淡泊名利才能无私奉献,几十年前的吕凤子先生尚且可以做到,我们更应身体力行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种精神,不空谈,戒虚荣,多干事,干实事、干好事,脚踏实地,默默地为党和人民作奉献。
   
    第四,我们要学习和光大吕凤子辛勤劳作、百折不挠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蔡元培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吕凤子则主张以美育和爱育来代替宗教,认为有了爱和美,才有善和真,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实践去完成,为此毕生尽瘁,辛勤劳作、从无倦怠。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坚持不懈地一直做好事。吕凤子74年淡泊而非凡的艺术人生,办了40年的学、教了50年的书、画了60年的画,流尽了血、滴完了泪、洒满了爱,百折不挠,劳作之苦,意志之卓绝,实令人感佩。
   
    生命在于奋斗,奋斗在于持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时期。我们要凭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惧艰险、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每一个人都要立足自身,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做出实绩,以激情和智慧,努力和辛劳,去经受磨砺与考验,续写灿烂与辉煌。
   
    第五,我们要学习和光大吕凤子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的精神
   
    吕凤子先生恪守我国重承诺、守信用的道德传统,诚恳老实,有信无欺,只要是承诺的事,从不失信于师生。在创办正则学校中,率先对愿为学校终身服务的教师实行养老,这在当时的政府都没能做到。吕凤子在抗战入川,出任国立艺专校长时,自己出钱设立“吕凤子奖学金”,资助逃难的贫困学生。私人掏腰包助公学,这在当时也是少有的。诚信离不开严谨的态度和艰苦的劳动,吕凤子也以严谨治学著称。从康有为主张维新,陈独秀主张绘画革命,到有人主张取消中国画,这一思潮一直是二十世纪上半期占据优势的主导思潮,也是清末以来中西文化冲突的持续。吕凤子虽然也受过西方文化的影响,受到http://www.pinsou.com/agent/article/edit/UploadFile/200672811387369.gif过系统的西洋画训练但主张坚守中国画传统,根据中国画的演变规律进行变革。他以《中国画法研究》著作及其人物画实践参与了中国画之前途命运的论战。正由于吕凤子严谨治学,在画理画法上的深入探讨和运思,及在绘画实践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使江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的中心和发源地,在历史文化发生转型的重大历史时期保持了中国画的前进方向。
   
    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诚实守信。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诚实守信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吕凤子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的精神和榜样的力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启迪诚信道德觉悟,激励诚信道德情感,强化诚信道德意识。我们要牢固树立起“社会诚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参加诚信道德实践,为建立诚信道德社会大厦增砖添瓦,推动各项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镇江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一代宗师吕凤子出自镇江的沃土,我们感到十分光荣和骄傲。今天,我们追念吕凤子先生,就是要认真学习吕凤子先生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继承发扬吕凤子先生优秀的艺术遗产和爱国重教的精神,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进一步推动镇江市文化艺术以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镇江新一轮的跨越。         

http://www.pinsou.com/news/2006/7/28/20067281127269827.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