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与朋友们一起吃饭,发现有的曾经以喝酒豪爽为荣的朋友,现在变得谦虚了,甚至只喝些饮料茶水代替酒了;有的曾经喜欢跟别人拼酒的朋友,现在变得温柔了,自己不喝也不劝别人喝了。用他们的话讲,不能喝了,身体喝坏了。才四十不到的年纪,有的已经患上了高血压,这酒,真的是不能再多喝了。
中国酒文化渊远流长,作为酒文化的一部分,酒桌上劝别人喝酒的“劝酒”文化很值得研究。有的少数民族非常好客,端起酒杯向客人敬酒,要唱劝酒歌直至客人喝下酒歌才停,否则就会一直端着酒杯唱歌不离去。汉族的“劝酒”方式也因地而异。没有作详尽的调查统计,总的讲,北方人劝酒要比南方人讲究。我所知道的,河南酒桌上有上桌先喝三杯酒的人才有资格发言的说法。山东的酒桌上有主陪三杯,两位副陪各三杯的敬酒规则等等。
劝酒本是传统酒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主人好客的一种表现方式。但是,有的人的劝酒方式的确不敢恭维。有的人劝别人喝酒时,也不管对方有没有酒量,身体状况好不好,强行要求对方喝下满杯的酒,如果不喝,他还会有一套套煞有介事的说词,比如“不喝不够哥们”,“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客人没喝倒就是没陪好”等等,让人左右为难。不喝吧,对不起敬酒的人,喝吧,对不起自己的身体。
劝酒,如果到了不尊重他人的意愿,不爱惜他人的生命的地步,我想,那就是应当放到道德层面上反思的问题了。
无论是劝酒的人或是被劝酒的人,我想我们都明白以下两个道理:
第一:我每个都知道生命的珍贵,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地活着,谁都爱惜自己的生命。
第二: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尽管酒是生活的调味剂。但,过度饮酒对健康有害,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在明白以上两个道理的前提下,劝酒却通常表现为自己少喝或不喝而让别人多喝,自己不喝倒而让别人先喝翻而收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知道酒对身体有害,却还要自己少喝而劝别人多喝。这就显得很不道德。因为,这有损人利己之嫌;即使,遇有豪爽之士,让别人喝多的同时也把自己喝多了,这也是不道德的,因为,这有不珍爱生命之罪,不珍惜的是两个生命。
既然,无论让别人喝多,或把自己喝多,都是不道德的,那么,我们不如从现在开始,改变一下我们劝酒的心态和方式,做到既热情待客,又不强人所难。既劝又不劝。就是做到,既劝酒,但又尊重被劝者之意愿,像自助式,喝什么酒喝多少酒随个人自愿。把用餐过程中原本用来劝酒的精力与时间,转移到朋友之间交流信息和增进感情上,使每一个人都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气氛中渡过用餐时间。如果真能这样,那就不会有人像现在,一听到要聚餐或应酬就皱眉头,能躲则躲了。
其实,现实中,很多人都像我的朋友那样,因为喝酒损伤了身体。所以,我想改变劝酒中存在的这些不道德的现象,一定会受到很多人的赞同的。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好风气,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形成。
劝君,下次再被人劝酒时,还是要以健康和生命为重,不要为酒桌上所谓不喝就会伤感情的话而左右为难。“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青山不就是我们的血肉之躯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