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平凹:《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

(2007-05-14 20:11:41)
标签:

教育论语

亲情友情

心语

孕育

分类: 他山之石

                      《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

                               贾平凹

    我27岁有了女儿,多少个艰辛和忙乱的日子里,总盼望着孩子长大,她就是长不大。但突然间她长大了,有了漂亮,有了健康,有了知识,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

    我的前半生,写下了百余部作品。而让我最温暖也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就是贾浅。她诞生于爱,成长于爱中;是我的淘气,是我的贴心小棉袄,也是我的朋友;我没有男孩,一直把她当男孩看,贾氏家族也一直把她当做希望之花。我是从困苦境域里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发誓不让我的孩子像我过去那样贫穷和坎坷。但要在"长安居大不易".我要求她自强不息,又必须善良、宽容,二十多年里,我或许对她粗暴呵斥,或许对她无为而治,贾浅无疑是做到了我要求的这一点。当年我的父亲为我而欣慰过,今天,贾浅也让我有了做父亲的欣慰,因此.我祝福我的孩子,也感谢我的孩子。

    女大当嫁。这几年里,随着孩子子的年龄增长.我和她的母亲对孩子越发感情复杂,一方面是她将要离开我们,一方面是迎接她的又是怎样的一个未来?我们祈祷着她能受到爱神的光顾,寻觅到她的意中人,获得她应该有的幸福。终于,在今天,她寻到了.也是我们把她交给了一个优秀的俊朗的贾少龙!

    我们两家大人都是从乡下来到城里,虽然一个原籍在陕北.一个原籍在陕南.偏偏都姓贾.这就是神的旨意,是天定的良缘.两个孩子都生活在富裕的年代,但他们没有染上浮华习气,成长于社会变型时期,他们依然纯真清明,他们是阳光的、进步的青年,他们的结合.以后的日子会快乐、灿烂!

在这庄严而热烈的婚礼上,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副老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做时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

    第三句话,还是老话:"心系一处"。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

    今天,我万分感激着爱神的来临.她在天空星界,在江河大地,也在这大厅里,我祈求着她永远地关照着两个孩子!我也万分感激着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婚礼的各行各业的亲戚朋友.在十几年、几十年的岁月中.你们曾经关注、支持、帮助过我的写作、身体和生活.你们是我最尊重和铭记的人.我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岁月里关照、爱护、提携两个孩子.

    我拜托大家.向大家鞠躬!

 

赏析:

    一、理念新
  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父母,谁不疼爱自己的子女呢?平凹也不例外。但他爱女儿爱得与众不同。一方面,他希望女儿不像自己“过去那样的贫穷和坎坷”,生活得比自己幸福,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女儿染上浮华习气,因而对女儿严格要求,要求她自强不息,善良宽容,纯真清明。在庄严的婚礼上,他苦口婆心地送孩子三句话。这三句话字字千钧,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这谆谆告诫,令人为之动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观,浓缩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二、感情真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儿要出嫁了,贾平凹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他为女儿寻觅到了幸福的爱情而喜悦,另一方面,他又为女儿即将离开自己而依依不舍,还有对女儿开始一种崭新生活的期盼和担忧。贾平凹把这种复杂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对女儿成长历程的回顾,还是对女儿女婿未来的祝福和勉励,以及对参加婚礼者的感谢,都让人感受到一位父亲那颗温暖、善良、诚挚、关爱的心,字里行间,蕴含着慈父对女儿炽热的爱,洋溢着纯真的情感。
  三、语言美
  这篇演讲辞,语言鲜活而规范,精粹而深刻,散发着泥土的芬芳,闪烁出智慧的光芒。他形容爱女,全然没有什么“宝贝”“公主”“掌上明珠”之类的陈词俗套,而把女儿比作“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我的淘气,我的贴心小棉袄”“希望之花”,这些新鲜的比喻,让人耳目一新。他祝福女儿女婿新婚之喜,全然没有那些“心心相印”“百年好合”“白头偕老”之类的空话套话,而是祝福他们“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连用六个动词,把一位慈父的美好祝愿表达得多么完美、高雅!全文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