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凤子“正则”职业道德教育观初探(二)

(2007-01-28 13:20:53)
标签:

吕凤子

徐铭

教育论语

艺术

职业道德教育观

正则

分类: 江南凤誌
    三、“美无极”——吕凤子职业道德教育观的目标和基础

“美”是吕凤子一生为之奋斗不息的人生、艺术和教育的崇高目标。他将正则学校的宗旨定位为:实施美育,构成“爱”与“美”的教学园地。凤先生认为,教育的大目标,是创造人间文化,获致人类福利。要造就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工作能力,有益于社会的人才。8通过实施美的教育来培养出极致的美,用无极的美构成谐和的世界。这就是他美育的中心主张。他为正则学校所写的校歌为我们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幅教书育人的最美的图画,那是他高远的理想、毕生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也是他职业教育人才观、职业道德教育观的综合体现。

美为立德之基。从凤先生的艺术和教育论著中不难看出,他始终是把美、美的教育和美的创造作为道德和立德的基础。他说:“教育事业,纯粹道德事业也。教育儿童,允为道德事业之根本事业。于时不能培养其美感,使立德之基,不道德之甚也。教育事业,福人之事业也。宜乎首绝祸根,宜乎首抑兽性的无厌之欲。”12强调只有从小、从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确立美好人生的目标,厌恶一切丑恶的东西,才能培养出有道德的人才,才是尽了教育的职责,完成了教育的任务。他始终主张要以美育和爱育来培育人,认定有了“爱”和“美”,才有“善”和“真”。因此他毕生尽瘁于美育,从无倦意。对于将来无论从事教育(师范)、艺术创作、刺绣还是蚕桑等任何职业的学生来说,从“美”入手,帮助他们确立对美的事业的追求(职业理想)、美的心灵的培育(职业精神)、美的行为的展示(职业态度)、美的产物的创造力(职业技能)和美的环境的融入(职业合作)等等,无疑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吕凤子职业道德教育观所确立的职业道德目标,有其独特之处,突出表现为:制作完美的人生、创造完美的环境、不断地追求美的完善。

成为完美之人。这既是吕凤子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他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和要求。“成人”,是凤先生为学生培养职业理想树起的一面旗帜。他要求学生“培育道德”,追求完美,“求得真我”,做到“才尽其用,力尽其变也,斯为美”,他强调“艺术制作即穷异成爱,穷爱成己,穷己成异的人生自己制作”,他认为“艺术制作止于美,人生制作止于善。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即善即美,同名异指也。”要把尽善尽美当作人生制作的目标去努力。他辩证地指出了这种美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有美的形式不应无美的内容,有美的内容必须具备美的形式。” 3我们可以看到在凤先生在许多艺术的论著和演讲中,其实已经跳出了就艺术论艺术的苑囿,更多是或明或暗地喻指人生。它不是单一的对艺术表现手段——“术”的强调,而始终不舍教育的根本目标——“成人”。这成人绝不是以个人的一技之长、功成名就来作界定,而是“在自然的本质规定下,以顺应自然的物物不相侵害的原则,使人在培育高度道德心的同时变为高尚,从而开发巨大的才量、能量、心量、德量、智量以求得真我的实现”。2

构筑和美之境。如果说“为人”是凤先生对人生制作的具体要求的话,那么构筑和美之境就是凤先生在环境育人上苦心孤诣的努力了。三建正则,他都亲自构思设计。他在纪念正则立校三十三周年演讲时再次举出“正则校歌”来描绘自己的理想校园:“最容易叫人感觉其美的莫如璀璨的花,都丽如霞。所以举它做例说‘璀璨如花兮都如霞’”。同时,他还从学校延伸向社会,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和不息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生的欲求,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创造文化,获得福利,建立和谐秩序,构成美的环境,并且“要在美的境界中发现道德境界”,4进而构成全社会人人都能各尽其变,各竭其能,在和谐中创造未来。为了创造这样一种和谐的美世界,他再次从内心发出呐喊,要“流尽我们的泪与血”,以血泪“洗人间怨毒”,他通过倡“和”、竭“爱”、止“乱”、绝“执”等的思辨,要求师生“每一个活动尽为群谋”,“谋安宁”、“谋幸福”、“谋快乐”,从而使他关于“和而美”、“爱而美”的人生信念和哲学、艺术理念得到了进一步阐述。11

创新为美之源。凤先生对于中国画“常理”和“变则”的揭示,是“石破天惊”的。2他说“成物之理不随着环境变迁而常变,叫做常理。生形之则随着环境变迁而常变,叫做变则。变基于常,常寓于变。”10这里,实际上凤先生是通过两者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揭示了创造创新的要义。强调了通过创造创新使人生穷其爱、穷其真、穷其善、穷其美、穷其慧,实现自然本源回归的最高境界。“人生永久在创造复创造中过着理想生活。”12他认为“美在异,美在一切生的谐和变幻。”14“穷极变幻,真是美绝”4“异无已,美无极也”3在艺术教育中,他强调“穷异成异”“穷己成己”11,“他作育人才,主张‘尊异成异’,人有不同的个性与才华,这便是‘异’。他重视这种异,依其个性与才华导致其有所成就,便是‘成异’”。15鼓励学生发挥个体的创造才能(穷异),并在遵循宇宙遍有法则(自然,生力之在)的基础上,各造其极(穷异)。他要求他的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要不羁于现实而超越于现实的更高人文理想的确立,从而努力揭示艺术终极关怀的应在层境,以及获取这一层境应有的心性修为和智慧开发。强调“要学者从破执入手,以祛其私,而尽其美,得图实现万异并存并成的美的社会。”16鼓励“每个同学都能够做到尽量发展每个不同的个性,尽力的生,自会感到生的趣味和幸福,再不会有人间怨恨和悲哀。我们学校也就成为‘鼓舞欢欣,生趣充实’的处所,正如秋月光华照耀人间,你看美不美?所以说,正则正如秋月华,美呀”。4

综上所述,凤先生超常的人性修养和人生追求堪称风范,同样正是他的正则办学思想和他的爱育、美育主张——这些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支撑起了他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并且又通过他的躬身践行和一生奋斗,成功地印证了其在吕凤子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深入广泛地开展对吕凤子职业道德教育观的探索研究,必将对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进而对于加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和谐社会构建,都会产生许多积极意义。

        注释:1131516吕去病.吕凤子研究文集第一辑[G]//丹阳:吕凤子学术研究会,2000.1-6,91-94,13-22,35-452202831、周永健. 会当澡雪来,于焉证冲寂——《吕凤子文集》序[G ] .吕去病.吕凤子文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3410111214、吕去病.吕凤子文集[G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3-25,82-89,106-138,68-73,74-81,1-2578吕去病.吕凤子研究文集第二辑[G]//丹阳:吕凤子学术研究会,2005.354-356251-255330-3316、楚辞选[G ].马茂远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9、秦彦斌.后记[M]//吕凤子学术研究会台湾分会.吕凤子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书画册.台北:江苏丹阳同乡会台湾分会,198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