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鸟巢、家,一日千年(多图)

标签:
长城居庸关京畿之地北京摄影杂谈 |
分类: 镜中天下 |
http://s1/bmiddle/5423e9dcx7dbb7df53b70&690
忽而转来京城中心钢铁鸟巢和蓝泡泡的水立方,感受现代文明的壮美和心灵撞击;
下午两个多小时空中飞行1600余公里,当晚直接到台里值夜班。入夜子时,便在暖空调和橘色床头灯的温馨中,捧读东瀛作家渡边淳一的小说,迎接睡意。
这种一日千年的感觉真的有点儿古怪。
世界不仅变得很小,古今穿越也仿佛来去自如。
居庸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盖因为所在的峻岭峡谷,属太行之余脉高大的军都山,以险著称。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便于此设防,当时已称“居庸塞”。明朝朱元璋据京畿之地,担心元顺帝杀回马枪,动用国库巨资据险筑墙,为居庸关建起水陆两道关门,南北关门之处都有瓮城。关城外南山北山,还分别有护城墩6座、烽燧18座等全套防御体系。因此今天我等在此感受长城,不单有连绵的城墙,更有关隘的宏大建筑。但印象最深的,还是此处长城坡度的雄奇陡峭——最陡的地方,一个台阶似有一尺半高,这绝非多年前去过的八达岭长城可以相比。
耐人寻味的是,国人同胞,如若未曾过到过京郊长城,第一意愿要去的,几乎都是八达岭,就如多年前的我一样。今天,站在居庸关陡峭的台阶上,身边走过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来自各国的老外——英语、俄语、韩语、日语、甚至中东的波斯语之类,我能分辨和不能分辨的语言,五花八门,且大惊小怪之声不绝于耳。我问过旅游达人,八达岭和居庸关长城有何异同?回答很简短:同的地方就是都是看砖头和石阶,异的地方是,居庸关险,八达岭长。也有一位司机告诉我,居庸关人少,八达岭人多。居庸关看城也看山,八达岭看城也看人。真是言简意赅。http://s16/small/5423e9dcx7dbbb9ed75ef&690
就想起有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很遗憾。
不能从城砖和连绵的墙体后面看见和感受历史,只是到此一游自诩成为“好汉”的人,无论国人与老外,无论在居庸关还是八达岭,烽火台、墙砖、箭垛和石阶都是冰冷的,如果加上人潮如海,彼此互看脚后跟互闻汗气,那遗憾便要加深一层。
也许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简单到,八达岭人太多,外国团只是避开?或者只是解释为,老外就是喜欢点儿冒险?他们不喜欢看“长的长城”,而喜欢看“险的长城”?
这两个因由,恰好都是我今天选择居庸关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藏在心里:一直以来,我都很想看看京畿之地的大山之险。
从西周末的燕都,从唐代的幽州城到辽代的燕京,从金中都到元大都再到明朝以后的北平和北京,八朝古都曾建立于此,3000多年以来,京畿之地谓之风水宝地,不可说与京郊北面的军都山和燕山没有关系。金朝风水家认为,“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区夏,着坐堂隍,俯视庭宇。” 清人著《读史方舆纪要》,说北京是“视中原,居高负险,有建瓴之势”。
今天居庸关相唔一面,斜倚在背景深远的大山阴影下俯瞰百里京城,我的确感受到冥冥之中那份神秘的力量:北京果然踞太行之势,乃动静结合,可进可退——东南面平原宽广富庶,是为入世,而西北面大山脉雄奇而稳固,既可踞险御敌,又可隐遁出世。
——将入世和出世平衡到恰到好处。
——将柴米油盐与灵魂自由平衡到恰到好处。
大到国家社稷,小到个人生活,皆此道理。
如同早上长城白雪,午后鸟巢白鸽,傍晚一下飞机,径直直奔向台里值夜班审片。而此刻,灯下,宁静地走进渡边淳一的文字。
世界之大,世界之小,又如何。
-------------------------------------------------------------------------------------
http://s3/middle/5423e9dcx72f928848e42&690
http://s7/middle/5423e9dcx7dbb9a011686&690
http://s12/middle/5423e9dcx7dbb9c2ac8ab&690
http://s10/middle/5423e9dcx7dbb9d44c409&690
http://s2/middle/5423e9dcx7dbb9eb544d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