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行色:徒步明永冰川(多图)

标签:
徒步明永冰川挑战极限大自然藏族人家摄影旅游 |
分类: 镜中天下 |
徒步?还是骑马?
这个问题,从飞来寺登车来明永冰川的盘旋山路上就考虑很久。
此次去香格里拉和德钦看雪山,原本就做了前往海拔3100以上“世外桃源”雨崩村徒步三日的准备。由于本驴偶有心脏乱跳和血压偏高的遗传毛病,因此启程之前的半个月,便开始服用“诺迪康胶囊”(成分是益气活血的藏地红景天),出行后的背囊里,更是专门携带了多种应急药物,包括救心丹,甚至是硝酸甘油。本驴自己觉得平日注重游泳和登山健身,并且几十年来一直以徒步能力颇强为自豪(前年在峨眉山曾独自连续六小时徒步六十余华里山路),因此,对徒步本身的脚力并不畏惧,只是对海拔上升后,徒步攀登的心脏承受能力有点不敢打保票。
可是,当我听说了“看明永冰川,徒步才算得上对卡瓦格博的尊敬”这句话,仿佛为自己结束内心斗争找到一个理由——主张“徒步”的那一方,多了一个砝码。
其次,找机会挑战自己的体力,看看到底有可能累到何种程度?这是我在潜意识里让自己决定徒步登山的第二个理由。也许这是人的毛病:越往年纪大的方向靠近,越不承认自己“不如当年”哈。联想到,如今有那么多的城市人喜欢户外徒步,就算他们的缘由有各种各样,“挑战自身极限”这一条,一定是大家共同寻找的人生体验,或者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
第三,意念里还有一个缘由:我想测试一下,凭借在较高海拔徒步近四小时的体验,我要为来年的徒步雨崩作试验呢!雨崩,我择机一定要去的啊!
很多谈及户外运动的书籍,都说到登山时“呼吸节奏尤为重要”的字眼。这方面常年坚持每个周末在郊外登山的我,相当有心得。因此,当我以“一吸两呼”(一般坡道,吸气一步,呼气两步)和“一吸一呼”(陡峭坡道,一步吸气,一步呼气)的节奏,稳健有力地行走在通往明永冰川的十余华里山道上时,一路上,望着明永村的房舍渐渐变小,耳畔是冰川融水的小溪哗哗作响以及马铃悦耳的当当声,茂密的原始森林、玛尼堆和七彩经幡一路陪伴……而每隔一两华里(陡坡处数百米)驻足平喘小憩,也变成尽情呼吸原始森林清新的空气、四下里随意寻找角度拍摄经幡、花草和雪山的良机。如此随走随停、全身心完全投入大自然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
在海拔2910米处的藏传佛教太子庙,所有骑骡马者都在此下马。在太子雪山高大的背影下,我请驴友拍下了我的徒步行者照,身边的色彩绚丽的经幡随风扬起,猎猎有声。经幡的神奇,在于它们在风中播撒着佛祖的宏大教义、以及对神山雪国世界的解读,或许,也还传递着朝圣者对卡瓦格博的虔诚心声吧?
在海拔3150米的上观景台,我和年轻的驴子们一同目睹了大冰川扑面而来的震撼以及云雾飞升的卡瓦格博神秘魅力。之所以强调“年轻的驴子们”,是因为我环顾在场能够攀登到此最高观景台的人们,确乎可以肯定我是年纪最大的一个。此刻,那种超越了自我的满足感,非徒步行者,你们绝不能感受。
返途中,再次路过太子庙时,我在庙旁的藏族客栈歇脚。我将眼前藏族一家子在太子雪山的庇护下“乐活”的气氛中,受到某种最纯朴的精神召唤。我甚至将目光停留在碗柜上用方便面纸盆养殖的一株绿色植物上——是雪参?是藏红花幼苗?……我为一株绿色生命在这个雪山下的藏家得到珍爱而感动!
下山前,我用随身的行军壶,装了满满一壶这家人烹制的美味酥油茶。这奶香四散的酥油茶,让我在下山的途中越走越有劲——未攀登最高观景台的几位本团驴子,先行半小时也居然被我赶上!有福气能喝酥油茶的驴们,听我一句,藏家制作的从不参杂使假的酥油茶,以其足够的热量和富足的维生素含量,绝对是你徒步旅行的最佳饮品。想起十多年前我在新闻中心时进藏采访,同行的摄像小哥几天后一闻到酥油茶就开始反胃,可是我不,仍然天天乐此不疲——嘿嘿,谁让我的血管里,日夜流淌着回民老爸的血统遗传呢?
“用你的脚走过,你才算来过”。忘记这是哪位诗人说的一句话。
爱上徒步吧。你会在户外徒步的行者途中,经历不一样的灵魂洗礼,体味不一样的绝佳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