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为有可不为
过去周朝刚兴建时,有两位贤士隐居在孤竹国,名叫伯夷、叔齐。
二人达成共识说:“听说西方有个人,好像是有道者,不如一起去看看。”后来到了岐阳,武王听说这事,便派叔旦前去拜见。
叔旦传达武王的盟约说:“可以给二人各加俸禄两级,封官一等。”并杀牲口取血封藏血书立信。
二人相视而笑,说:“诶,奇怪啊!这并非我们所向往的道啊。古时候神农治天下时,四季祭祀都只是尽心虔诚从不祈求己福;那时候对待民生,是忠贞信奉尽心服务而自己从无所求。以施政之乐为乐,以治事之乐为乐。从不以他人的坏来成全自己,不以他人的卑微来抬高自己,也不趁时势来图谋利益。而今周朝趁殷商混乱就急切想夺政权,在上位的谋国事在下位的求货利,全凭兵甲武力来立威,擅自宰割牲口盟约立信,还大肆宣扬游说民众,大肆杀戮窃取货利。这是推行乱政来隐瞒暴行。我们听说古时的贤士,遭治世不推责回避,逢乱世不苟且偷生。如今天下黑暗,周朝德行衰败,哪能与这样的周朝并存而玷污自身呢,不如让我们回避这世道,以保全自己高洁的操行。”就此二人向北到了首阳之山,就这样饿死在那里。
像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他们对于富贵,即使唾手可得,也不肯坏了高节去滥行,只是独自坚守意志,而不混事于世。足可见这二人的气节啊。
上面是庄子杂篇《让王》中的一段故事记载。
人们读到庄子这类的故事大都会犯困,不是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么,伯夷、叔齐就这样活活饿死,这也太傻太不值得了吧。要知道庄子是智慧经文,不是语文课本。庄子是要人们透过经文文字的“所指”,反照窥视自心,从而照见不生不死的生命本来,而不是纠结在有生有死的躯体外物。
叔旦,即姬旦,也即周公。武王,即周公的哥哥姬发。庄子这里说的是不是历史真实事件,这不是重点,我们也暂且不论。
原本听说武王是位得道之人,伯夷、叔齐二位圣贤不远前来投奔,没想到周公却转告武王的话要封赏二位。伯夷、叔齐当然明白,武王今天可以杀牲给二位加官进爵,明天就可以杀二位取信它盟。老子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窥一斑而知全豹,武王如此杀戮窃取的做法,只会令周朝日渐衰败自取灭亡,这样的道不如及早回避。
正所谓嗜欲深者天机浅,只是为满足自身的欲望,势必如老子所说“不知常妄作”,必定是“凶”兆啊。这种违背天机的伎俩,在二位贤士看来,实在是在玷污生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