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智慧看庄子》之“了脱生死‘帝之悬解’”
(2020-11-19 14:42:30)
标签:
老聃吊唁秦失庄子耘芜居士 |
分类: 《极简智慧看庄子》 |
了脱生死“帝之悬解”
老聃去世了,秦失(yì)前来吊唁,哭了几下就往外走。
同来的弟子就说:“您不是先生的好友吗?”
秦失回答:“当然是啊。”
弟子又追问,“既是好友就只这么吊唁,合适吗?”
秦失回答说:“当然可以。一开始我把他哭做一般人,转而想不是这样(老聃可不是一般人)。刚才我进来哭悼,也见有年老者哭他,像哭自己的子女一样;有年少的哭它,就像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那样做,必定有本不需要说却又情不自禁地诉说的说法,也有本不需要哭却又情不自禁地痛哭的做法。但这是违背天理从而背离情性,忘了本来的感受,古人称之好比违背天理的私刑。该来时,先生应时而来;该去了,先生顺天而去。安时自处随顺自在,哀乐这些就再不能入心了。这在古人看来就如倒悬之苦系的解脱啊。”
这段故事记录在庄子《养生主》篇中。
故事的重点是在结尾的“帝之悬解”,其意是人们总是觉得命苦,就像过着脚(蹄)被悬吊着、或是被无形的上帝束缚似的帝之悬的日子,而真正能做主了生死者则如帝之悬解,就像自我解锁了这些无端束缚,了脱了生死。
世人普遍观念不是“死者悲哀”就是“死者解脱”,庄子自然要破除这些观点。真正认得生命,本就该解脱生死束缚随顺自在,自己做自己的“主”。
弟子觉得朋友就该哭得像朋友,简单几下似乎失礼,这是一种观念束缚。不该说的却在悼念现场呼天喊地,不该哭的却在现场哭得死去活来,这又是一种言行束缚。庄子称这些束缚是“遁天倍情”,违背天道私自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