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PARTY的意义——反思IT业30年之九
(2008-12-30 21:06:08)
2000年,由于面对互联网泡沫的破灭,IT两会应运而生;2008年,由于又一次出现席卷多行业的金融危机,IT两会在一次出现高朋满座的局面。别说只是参与了7次IT两会的我,连10次都参与满了的老前辈都感到十分惊奇。
就像人们在灾难到来之际忽然发现亲情真的很重要一样,在行业危机面前,企业们更愿意坐在一起,互相打打气,取取经,寻找更多合作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是寻觅信心。
有的动物在冬天可以冬眠,比如北极熊,还有的动物甚至可以一生中的多数时间都用来睡觉,比如一些特殊种类的青蛙、蛇等。然而,企业永远不能。在竞争激烈、淘汰机制日益健全的市场中更无法做到,一旦从人们视线中消失,再想找回昔日风光,势比登天还难。
在过去30年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全行业危机。家电行业、矿石行业、DVD行业、汽车行业、银行业、啤酒行业,直到最近的奶粉行业,在每一次危机到来时,我们都能听到“真的要全行业灭亡”的论调。
然而,直到现在,从古时候的360行到如今的千行万业,都很难找出一个死亡殆尽的行业。京剧也曾经面临全面危机,大名角卖烧饼的卖烧饼,卖西瓜的卖西瓜,马三立的一个段子中就曾经说过这些故事。在当代,传统艺术更是面临着多方面的危机,不同介质的、不同门类的络绎不绝。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艺术,即使没有梅兰芳,京剧依然可以重新找到青春,凭借的不是观众的一时取舍,而是长久的魅力。这恰恰验证了一个道理,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
某个角度上说,危机跟艺术有某种共同之处。一些艺术人士经常冒出类似“大师已死”之类的话,然而,艺术的形式不仅是保留下来了,而且更是发扬光大。从另一种角度,危机也很像时尚,过几年就会来一次,格子的,纯黑的。时尚话语中这叫“复古”,其实符合自然规律,那就是万事万物都有高潮低谷,都有一个不断矫正的过程。
一次危机的到来,一个显著的结果就是暴露出一些不良的东西,淘汰掉一些不好的公司、文化以及资本。如果永远上升,那就会持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真正的好公司就不能够被市场认识,最有价值的业务与方向就不会被发现,真正想持续经营的公司就不会冒头,无法应付危机的人才就不会显现。
多年来,IT两会已经成为中国IT产业的一个现象,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志性事件。而IT两会的内涵,已经正在从传统商业意义上的“做秀”,转化为各界人士共商成长之道的一次谈心。各级政府信息化主管、传统IT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CIO、数百家媒体、为数众多的市场观察家们汇聚一堂,在一个特别的时刻探讨产业前景,互相收获信心。
曾经有很多次,IT两会也曾面临危机,更听到过无数种关于办不下去的说法,但事实证明,参会嘉宾们绝大多数能够发现这个会议的价值,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作为一个会,我们还能有比听到这个更欣慰的呢?
明年就是IT两会1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珍惜的时刻,那,我们这就说好了,明年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