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公司坐落在烟台市区一条安静的小道上,门口的梧桐树皮斑驳,跟它的院墙一起,构成一种黑白胶片电影中的沧桑感。这家国人耳熟能详的公司,直到去年年营业额才20多亿。
在中国这样的重白酒轻红酒的国度,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其保存完整的公司文化。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企业文化,往往是公司一进门抢入眼帘的一排大字,“求真务实勤奋创新”、“客户是上帝”等等。这种文化没有任何特色,属于公司制定出来的文化,员工只需要背就好了。如同时髦女郎穿着旗袍,那一头人工染过的金发十分的眨眼。
企业的“文化”固然是可以总结和提炼,但要真正成为“气质”却很难。气质分几种,一种是与生俱来的,如同一些马背上的民族,天生血统确实不同;一种是培养来的,如同古时从民间遴选入宫的女子,经过长期培训后也端具大家闺秀风范;还有一种则是随着成长而不断积累起来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大家都很熟悉的华为的“狼文化”。
你肯定听说过很多公司学华为,口号包括从一头野狼到一群土狼不等。然而,从过去的经验看,这种模仿往往是徒具其表,难得精髓。原因也很简单,华为的企业文化是伴随着业务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真正的企业文化不是脱离企业实际而存在的,如果要提倡和建设,也要伴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来提倡,在时机上,既不能早于企业的发展阶段,也不能晚于企业的发展状况。建设早了,后果就是如同托普软件,口号喊得比企业大多了;建设晚了,如同UT斯达康、盛大、乃至一些著名的互联网企业,业务发展得太快,以至于根本来不及注意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引导。
张裕诞生于清末,本是爱国华侨抱着实业救国心态而创办的产业。历经风雨,这个企业中已经没有创始人张弼士的后代了,但公司处处可见张氏身影。从公司酒窖的保存到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建立,从历代企业领导人的匾额到历史上各个时期领导人与张裕曾经有过的关系。不论业绩,无论个人成败,跟这个公司有关系的重要人物,仁人志士如孙中山,历史罪人如袁世凯,都并列于张裕的人物榜上。
这当然也跟企业所处的产业有关。酒文化源远流长,本来就是可以总结出无数个一二三四五来,然而,跟五粮液和茅台比起来,张裕在历史气息中浸淫出来的那种沉稳大度的气质,使其在酒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保持着平和的心态,看重长远而不看重眼前。
这种气质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在中国企业中,现在,张裕的企业产权改制被商学院们认为是最成功的。跟联想和TCL等不同的是,它并不喜过分宣扬这一些,却被认为是在解决国有股东、管理层、老员工和新员工等多种利益中最为成功的。而这一切,在烟台这个安静的城市中,也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
反过来在说说我们所处的行业吧。我们发展得太快,技术与产品、资讯与概念更新太迅速,昨天还蓝海呢,明天世界就平了,后天就只剩了长尾巴了,而现在,大家又什么都不记得了。
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提倡出来的。如果一定要提倡,也要提倡的更加实际、更加个性化。作为企业家,要应该注重文化的建设与积累,这将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文化不能让一个企业长盛不衰,但一个百年企业如果没有文化,你会信吗?
我一点都不怀疑中国将来也会产生更多有文化的企业,但就目前来看,就我所接触过的那么多公司,能称得上保留有很好文化传统的企业极少极少。确实,文化不等于销售额,不能给经理人带来更多分红,但我相信,一个伟大的企业,也一定是一个有文化的企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