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悲情孙宏斌

(2006-11-13 16:17:30)
分类: 只是评论
   孙宏斌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作为一个山西人,我可以敬佩很多人,但在我的两位声名卓著的老乡中,我先选择了孙宏斌,而不是李彦宏,尽管我是一个IT人。
   2006年9月,面对10亿元的资金缺口,孙宏斌被迫以12.8亿元的超低价,卖出了“顺驰”55%的控股权给香港路劲基建公司。此外,他还以个人持有的融创集团60%的股权作抵押,向路劲基建公司贷款5.7亿元,贷款年利率高达12%。这几乎意味着,他一手打造起来的房地产神话基本破灭了。
   我们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瓶颈的时代。对孙宏斌这样的人来说,最大的遗憾可能是晚生了十几年。当我们开始讨论企业家是否有原罪的问题的时候,对他来说,可能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已经预言过,那些突然一下子风光八面的人物总是难逃一劫。你想想看:张海哪里去了?周正毅呢?杨斌、仰融,再往前,还有史玉柱。这似乎是一种朴素的人生况味。
   孙宏斌也未能逃脱这一宿命。
   跟他们不同的是,他确实很像史玉柱。如果说那些人确实是靠钻空子而崛起的话,他跟史玉柱则是苦孩子出身,却偏偏想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一样,就像一个瘦弱的孩子,非要扛起一个磨盘。
   他做到了,却吐了血。
   当初,史玉柱只需要有人扶一把就可渡过难关;如今,同样的境况轮到孙宏斌。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他把能用的金融工具都用上了。然而,“到2006年中期,‘顺驰’的锅盖终于盖不住锅了。尽管到年底公司就有30亿元的销售回款入账,但拖欠的10亿元土地出让金和工程欠款已经不能再等了。”(证券市场周刊)
   事实上,在顺驰突然崛起的那一天,这棵种子就埋下了。
   2005年冬天,也是这个时候,我采访了柳传志。当时,在问到联想如何建立起企业文化的时候,我提起了孙宏斌。  
   孙宏斌跟柳传志的关系不用多讲了,在很多早期关于联想的报道中多有叙及。在重新出山之后,据说孙宏斌回头去找柳传志,柳老板坦诚相见。在那次采访中,柳传志说道:  
   如果现在我回头去做,对待孙宏斌,我可能会柔和些。
   而在他看来,孙宏斌确实如外界所看到的,是一个进攻性很强的人。
   柳传志说他很关注孙宏斌。他也直接提到,顺驰现在的问题可能有两个:一是担心他资金联会有问题;二是突然起用了很多人作为骨干。而这些都是公司扩张太快的问题。
   如今,这些担心果然应验了。
   以国内房地产上市公司0.3倍的平均资产周转率计,企业要想获得10%的收入增长,就需要30%的资产扩张。这种分析,放在顺驰身上显然是太理性了。孙宏斌对顺驰,如同中国目前存在的一大批企业一样,是需要严峻面对的现实:企业家智力与企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和管理制度,企业发展的瓶颈常常要局限于企业家的个人智力(主要是情商)。这是这一批企业集体面临的问题。换句话说,不是顺驰要过快扩张,而是孙宏斌想快速扩张,“顺驰”悲剧不可避免。
    大概谁也不会有办法预测到未来的情形。倒退三年,谁知道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会是现在这样〉倒退二年,谁知道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会如此强硬?然而,无论怎么倒推,孙宏斌也不可能想到自己会是第一个倒下的,会是扩张过快的典型。
    也许顺驰终究还会卷土重来,孙还会证明自己毕竟是一个枭雄……然而,从过去所发生的一切来看,他可能依然无法摆脱那一种悲剧色彩。或许,就像300年前的晋商一样?
    这个时候,我特别想知道,在决定出售股权那一刻,他心里在想什么?而在他伸出求助之手的对象中,是否包括柳传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