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公司之后,有一搭没一搭的,参予到公司下面工厂的招聘生产总监(或生产经理)的工作中去了。
先后去了浦江,温岭,又在宁波见了几次人,大部分都是各方面熟人推荐的一些生人,基本是期房(在职),而非现房(已离职的)。所以东谈西谈,五星酒店的宴请也有数次了,结果是人一个也没到岗。给我的感觉是夜长梦多,大家很认真的在谈很不靠谱的事情。基于事实,可以理解,但问题总要解决。
宁波鞋厂很少,产业链不配套,想来想去,我决定在温州人才网上注册了三个月的会员,老板也支持。开始也没有效果,没什么人,温州人才网上搜了搜,做车间主任和课长之类的人有,做生产总监的很少,有两位打电话过去,还爱理不理,好象我在求他。
方法不行,哥们就再调整,直接把手机留在网站上,在招聘要求下面直接写上,年薪12—16万聘生产总监,年薪10万聘生产制造部经理,还有求贤若渴,立即回复之类的套话。挂了几天之后,有鱼上钩,有二个人主动给我打电话。
第一个是熊先生,第二个是江先生。
搞得我这周的双休没休成,周六见熊先生,周日见江先生。
熊沉稳,话少,原来珠海裕元工业做鞋,经验值相对比较好,思路基本清晰,人内向,亦颇有心机,所受的训练也是正规的训练。人看了还比较满意,周二下班前给对方一个明确的答复,我感觉老板是招不到人时很急,真有合适的人,又开始犹豫。
江满嘴跑舌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话语中水分极多,现在所在工厂也有1500人左右,让我充分的看出来温州民企之落后(这话的意思,是他所在这家温州民企的落后),下午送他去车站的时候,中间接一个电话,大约二十来分钟,吹牛,江湖气,没有素质等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整个一个二混的形象。他说他的合同期到了,老板想和他签合同,他不想签,想换一份工作,我的感觉,老板的感觉应该是,合同总算到期了?不用赔钱就可以让这家伙走了,心里喜洋洋才对,哈哈……。所以或是这件事有水份,或是老板的思路有问题,或是工厂太差,这个人已是非常好的人了?
前面还谈过一个据说别的厂想80万年薪(我觉得有水份,含水量多少还不清楚)要请的职业经理人杨先生,安徽滁州人,表达能力极强,说起话来,天马行空,语惊四座,不靠谱的事经他说起来都特靠谱。老板表达了极大的热情,亲自做PPT,介绍公司基础情况及远景规划,中午招待亦规格较高,对方亦非常客气,席间一在言明,一定会认真考虑加盟人公司的事情,不管来与不来,有那此困难之处能力所及,有那些需要帮忙的,尽管和他说。尽管一脸真诚,俺还是觉得听着挺假的。
老板对此事,颇为着迷。之后再次发去邮件(含相关事宜的PPT,颇下了功夫),联系对方,希望就入职的事情,有个明确的谈法,对方参观后,去世博玩了,两次电话,都东推西推。其实以我的看法来看,工厂还小,此人几乎谈都不用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谈成亦不过劳民伤财。对方的态度也是对的,真进来的,估计也是三五个月,灰头土脸的离开,如此高的工资,对应所做的事,不风言四起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但这都是我这种没钱穷人的想法,要尊重老板的想法,论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有道理的,老板没有认识到那个境界,你说多了,他一是不认可,二是觉得有那么严重吗?三可能还会觉得你对公司远景的信心不足,每个老板心中都是有梦想,不要攻击老板的梦想。交浅而言深,对一个打工者不会有好处,哈哈……
我到不是说公司规模不大,不能请高薪的职业经理人,而是说在了解了一个公司的情况后,我有能力判断它是不是可以用好高薪的职业经理人,用不好,请就是白请,对自己也只是损伤。
根据最近的一段经验,反思了以前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又验证了一个道理:
要求工资高、大牌一点的职业经理人,表现出不太想来的意思的,公司就特想把他招进来。
不够大牌的,比较平实的,表达出特想来公司的,老板就开始犹豫。
感觉和追女孩子的原理差不多,越是追不上,胃口越被调起来了。
其实核心的问题是,对来这个人就没有仔细考虑过,没有相对准确的定位,前面是有病乱投医,后面是有药不知该怎么服。这似乎不是某一家民企的毛病,是一部分民企的毛病,所以一个人如果“活”干得不错,公司背景也有得吹,适当的装一装蒜,偶尔的摆摆大牌,其实是对自己的尊重,也会更加影响到对方对自已的尊重。
“你觉得你行或不行,你都是对的。”在表扬与自我表扬之中,要求更高的薪资,要求更高的福利,要求更多的细节,耍足大牌,对应聘某类公司,是利好,更容易成功。
我是话唠,而且清楚自己话唠的程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