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评析解读(187)《野草》英文译本序
(2016-04-24 09:29:23)
标签:
解读解析鲁迅作品评析《野草》英文译本序 |
《野草》英文译本序①
冯Y.S.②先生由他的友人给我看《野草》的英文译本,并且要我说几句话。可惜我不懂英文,只能自己说几句。但我希望,译者将不嫌我只做了他所希望的一半的。(此段介绍写此序文的缘由,所谓“只做了他所希望的一半”是指作者不懂英文,对于翻译出来的英文无从评价,只能从自己的原作这方面“说几句”。后文即“说几句”的主要内容。)
这二十多篇小品,如每篇末尾所注,是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在北京所作,陆续发表于期刊《语丝》上的。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此段简单介绍《野草》中的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文章特点。)
现在举几个例罢。因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作《我的失恋》,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第一篇,又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这样的战士》,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段祺瑞政府枪击徒手民众后,作《淡淡的血痕中》,其时我已避居别处③;奉天派和直隶派军阀战争④的时候,作《一觉》,此后我就不能住在北京了。(此段简单阐释了《野草》中的部分文章。)
所以,这也可以说,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当然不会美丽。但这地狱也必须失掉。这是由几个有雄辩和辣手,而那时还未得志的英雄们的脸色和语气所告诉我的。我于是作《失掉的好地狱》。(此段是对《野草》中《失掉的好地狱》一文的简单阐释,也是作者对《野草》的总的评价,认为《野草》中的文章就像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此处“废弛的地狱”比喻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野草》中的文章是由当时黑暗现实的观感所发,所以有此比喻。)
后来,我不再作这样的东西了。日在变化的时代,已不许这样的文章,甚而至于这样的感想存在。我想,这也许倒是好的罢。为译本而作的序言,也应该在这里结束了。(此段是作者目前对《野草》的看法,并以此结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