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评析解读(122)“公理”之所在
(2015-11-23 19:42:52)
标签:
解读鲁迅评析阅读笔记“公理”之所在 |
“公理”之所在①
在广州的一个“学者”说,“鲁迅的话已经说完,《语丝》不必看了。”这是真的,我的话已经说完,去年说的,今年还适用,恐怕明年也还适用。但我诚恳地希望他不至于适用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倘这样,中国可就要完了,虽然我倒可以自慢。(此段是对一个“学者”所说的内容进行议论,指出“鲁迅的话已经说完”的原因是“去年说的,今年还适用,恐怕明年也还适用”,并对此发议论和感慨。)
(此为“起”。)
公理和正义都被“正人君子”拿去了,所以我已经一无所有。这是我去年说过的话,而今年确也还是如此。然而我虽然一无所有,寻求是还在寻求的,正如每个穷光棍,大抵不会忘记银钱一样。(此段是引用“已经说完”的“鲁迅的话”当中的一句:“公理和正义都被“正人君子”拿去了,所以我已经一无所有”,并对此发议论和感慨。)
(此为“承”。)
话也还没有说完。今年,我竟发见了公理之所在了。或者不能说发见,只可以说证实。北京中央公园里不是有一座白石牌坊,上面刻着四个大字道,“公理战胜”么?──
(此为“转”。)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有公理者战胜”,也就是“战胜者有公理”。(进一步解释“公理战胜”的内涵和实质。后文举实例说明。)
段执政②有卫兵,“孤桐先生”秉政,开枪打败了请愿的学生,胜矣(“战胜者”)。于是东吉祥胡同的“正人君子”们的“公理”也蓬蓬勃勃(“有公理”)。慨自执政退隐,“孤桐先生”“下野”之后,──呜呼,公理亦从而零落矣。那里去了呢?枪炮战胜了投壶③,阿!有了,在南边了。于是乎南下(“南边”战胜了,所以“公理”南下),南下,南下……
于是乎“正人君子”们又和久违的“公理”相见了(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正人君子”们打着“公理”的旗帜,贴着“公理”的标签,为“公理”代言,实际却是一群趋炎附势之徒,谁势力大就依附谁,为谁说话而已,所以其标榜的“公理”毫无价值,即作者后文所谓的“‘公理’几块钱一斤?”)。
《现代评论》的一千元津贴事件,我一向没有插过嘴,而“主将”也将我拉在里面,乱骂一通④,──大约以为我是“首领”之故罢。横竖说也被骂,不说也被骂,我就回敬一杯,问问你们所自称为“现代派”者,今年可曾幡然变计,另外运动,收受了新的战胜者的津贴没有?(此段将上文得出的结论具体化,指出“现代派”即为上文所谓的“正人君子”的一部分,“一千元津贴”就是“现代派”投靠“权势”所得的酬劳,而原来给酬劳的“权势”现在已经“失势”,所以作者问:“今年可曾幡然变计,另外运动,收受了新的战胜者的津贴没有?”意即是否打算“南下”找新的主子来投靠。)
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此种“正人君子”标榜的“公理”自然是毫无价值。)
(此为“合”。)
【注释】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语丝》周刊第一五四期。
②段执政:指段祺瑞。下文的“开枪打败了请愿的学生”,指一九二六年段祺瑞下令卫兵屠杀爱国学生的三一八惨案。
③枪炮战胜了投壶:指北伐时的国民革命军战胜了军阀孙传芳。
④《现代评论》开办时曾通过章士钊接受段祺瑞的一千元津贴。《猛进》、《语丝》曾揭露过这件事。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六十五期(一九二六年三月六日)的《闲话》中强作辩解,并影射攻击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