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我讨厌妈妈》

标签:
绘本阅读而是中品于以款式杂谈 |
分类: 我思故我在 |
在图书馆里,我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选择了绘本进行阅读,家长却在旁边指点嘀咕:“这一页才几个字,一本才十几页,有啥好看的?去换本字多的。”“这是小宝宝才看的图画书。你现在还看这个,太幼稚了!”……
当孩子们被大人抓住小手指着面前字多多的书,一个字一个字指读过去,眼睛却不时瞄瞄旁边的绘本,我不由感到惋惜。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家长老师和其他人的欣赏?为了证明自己有文化?为了学习更高深的知识?……
窃以为,阅读,应该像呼吸和吃饭一样,自然而正常地在我们生活中出现,首先是阅读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然后才是阅读能力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提升、成绩的提高、情商的提高、三观的正确建树、灵魂的超然脱俗……当阅读的乐趣被忽略,批上后面那些功利的外衣,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而进行,阅读的意义,已经丧失了一半吧。因为这种阅读随时会因为不被关注而消失。
现在,说说我为什么会选择绘本来进行分享吧。
首当其冲的理由,当然是:乐趣。
上到九十九(当然,一百也行。上不封顶),下到两三岁(顶多下到胎儿期做胎教),老少皆宜,识不识字,都能阅读。读经典好书,不再是文化人的专利,不亦乐乎?(能力是兴趣得以持续的前提,对吧?)
选择绘本的理由二:
一般的书,以文字为主,图画作为辅助去帮助理解文字的意义。绘本,正相反,每页都由大量的图和少量的文字组成。要利用这几十幅图和少量的文字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玩,必须让图画跟文字一样,具备讲故事的能力。比如,《我讨厌妈妈》,
http://s2/mw690/001xweEtty6EbFEQiJjc1&690
在这一页中,只有一句带省略号的话:“有时我觉得妈妈……”还有一副画:坐在桌前的小兔子耳朵竖起来,嘴角下垂,面前摆着一盒打开的饼干。它是在哪里?幼儿园?家里?它看上去,不太高兴。它不喜欢吃面前的饼干,所以不高兴?还是因为它想念妈妈了?……简单的几个字,简单的一幅图,却充分地制造了悬念,让人在仔细观察图片之后,迫不及待地要往下看。
http://s11/mw690/001xweEtty6EbFGnOT8aa&690
又是简单的三个字:“好讨厌!”字体变大变粗,在空白的纸张上,流露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右边的图,小兔子头一偏,嘴一撅,闭上的眼睛,表达了怎样的强烈情绪?
前后两页连贯起来:“有时,我觉得妈妈……好讨厌!”
什么?什么?!妈妈好讨厌?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和宝宝,不是最相亲相爱的吗?但从图片看上去,小兔子肯定不是在开玩笑。
简单的几个字,简单的两幅图,就这样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现在,你开始被绘本的魅力给吸引了吧?
选择绘本的理由三:
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绘本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它出现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中期开始充分发展,是新时代出现的、由传统的高品位的文学和艺术交织出的一种新样式。绘本中的文字非常少,但正因为少,对作者的要求更高:它必须精练,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必须风趣活泼,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因此,绘本的作者往往对文字仔细推敲,再三锤炼。
绘本利用图讲故事的方式,把原本属于高雅层次、仅供少数人欣赏的绘画艺术带到了大众面前,尤其是孩子们的面前。这些图都是插画家们精心手绘,讲究绘画的技法和风格,讲究图的精美和细节,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可以说,好的绘本中每一页图画都堪称艺术精品。所以,绘本中要读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进而欣赏绘画。
选择绘本的理由四:
鉴于以上绘本高质量的文学性与艺术性理由,想一想:薄薄的一本书,短短的阅读时间内,就尽览佳作精品,在听故事中品味绘画艺术,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学、理解文学。这是一种多么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啊!
现在,说一说绘本《我讨厌妈妈》。
从两岁多开始,我们就在读这本书。儿子在诅咒敏感期一天会念十几遍“我讨厌妈妈!”皱着眉头就跟我有深仇大恨似的,但缘于这本书,我们都知道,讨厌这个词冲淡不了我们之间浓浓的爱。估且把讨厌对方当成一种游戏好了,讨厌完了,就是新的游戏:我好爱对方啊!
看似简单的绘本,却架成了亲子之间相互理解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