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策略】于内卷躺平交织中激发员工活力

标签:
管理激励内卷躺平竞争 |
分类: 绩效激励 |
在当今的职场世界中,“内卷” 与 “躺平” 这两个词汇仿佛成为了时代的标签,深深烙印在每一个职场人的心中。一方面,“内卷” 之风盛行,员工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自我加压,加班加点、拼命赶超,只为在拥挤的赛道上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躺平” 的呼声也此起彼伏,一些员工在疲惫与无奈中选择放慢脚步,不再盲目追逐,以一种看似 “佛系” 的态度对待工作。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状态交织在一起,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让员工激励策略的探索变得尤为关键。
01
内卷躺平之现状
“内卷” 在当下职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人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却往往导致努力的 “通货膨胀”。领导不下班,整个部门就跟着加班;老板表扬一个部门努力,全公司便开始效仿。这种无意义的内耗让许多人疲惫不堪。比如,在一些公司,大家为了争夺有限的晋升机会,不断加班加点,做着重复且价值不高的工作。
“躺平” 则是一种对这种过度竞争的反抗。一些人认为房价高、工资少,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在大城市买房,于是选择降低欲望,不努力、不上进,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子、不买房。还有一些人面对工作中的 996、无休止的竞争和攀比,选择躺平来为自己减压。
“内卷” 与 “躺平” 交织,形成了复杂的职场现状。一方面,人们在 “内卷” 的压力下感到疲惫和无奈,对未来充满迷茫;另一方面,又对 “躺平” 充满向往,却又不敢轻易放弃努力,担心被社会淘汰。这种矛盾的心态在职场中普遍存在,让人陷入两难的境地。例如,一些年轻人既渴望摆脱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又担心失去工作机会和经济来源,只能在 “内卷” 和 “躺平” 之间摇摆不定。
02
员工躺平之因
1、宽松环境得回报
在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中,员工躺平也可以得到回报,这使得他们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例如,一些公司管理较为松散,对员工的工作要求不高,只要完成基本任务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即使不努力工作,也能获得一定的薪酬和福利。据统计,有大约 30% 的员工在宽松环境下会选择躺平。他们认为,既然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能获得回报,何必辛苦奋斗呢?这种心态导致员工缺乏进取心,工作效率低下,整个团队的氛围也变得懒散。
2、严苛环境欠公平
严苛且缺乏公平性的环境,让员工觉得奋斗不如躺平。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和认可。比如,一些公司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晋升机会被少数人垄断,业绩出色的员工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董明珠就曾指出,工作任务繁重且报酬不足、表现不如擅长拍马屁的同事、晋升机会被外来领导占据、老员工和新员工薪资相同但任务更多、公司承诺无法兑现等问题,都是导致员工躺平的原因。在这种环境下,员工感到自己的努力被忽视,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从而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他们觉得,与其在这样的环境中苦苦挣扎,不如选择躺平,以一种消极的态度面对工作。
03
激励之法探索
1、平视环境唤诉求
管理者应营造平视的环境,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真正去了解员工的真实诉求。员工的 “躺平” 往往并非真正的无欲无求,而是诉求未被满足。管理者要主动去观察、去倾听,与员工进行深入的交流。比如,可以定期开展一对一的沟通会议,让员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当管理者以平等的视角看待员工时,会发现员工们其实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可能是对工作内容的调整、对职业发展的规划,或者是对工作环境的改善。只有了解了这些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唤起员工的积极性。
2、客观评价找原因
抛开偏见,客观地评价员工是激励躺平员工的重要一步。不能仅仅从业绩这一个维度去评价员工,而要综合考虑性格、同事评价、自我评价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成熟的性格测试,可以了解员工的性格特点和工作风格,从而更好地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任务。同事间的评价可以反映员工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员工的自我评价则能让管理者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期望。例如,一位性格内向的员工可能在团队协作方面表现不够突出,但在独立完成任务时却非常出色。了解到这一点后,管理者可以为他安排更多适合独立完成的工作,发挥他的优势。同时,深入了解员工的过往经历和背景,也能帮助管理者找到员工 “躺平” 的原因。也许一位员工曾经在其他公司遭遇过不公平的待遇,导致他对工作失去了信心。管理者可以通过与他的交流,给予他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帮助他重新找回工作的热情。
3、协同目标促成长
基于员工的成长需求,与员工共同制定个性化发展目标,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方法。首先,要鼓励员工自己思考目标,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员工的发展规划,共同制定绩效目标,包括任务目标和能力目标。目标设定要因人而异,从员工的优势发力点出发,结合业务实际情况。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员工的变化和遇到的困难,给予辅导和支持。例如,一位擅长数据分析的员工,可以制定一个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为公司决策提供更有价值数据支持的发展目标。管理者可以为他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他实现目标。
4、兑现激励多表扬
依据员工 “被认可” 的需求给予激励,公开表扬员工的进步,是激励躺平员工的重要手段。当员工取得进步时,不要吝啬表扬,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的公告栏、会议等渠道,公开表扬员工的优秀表现。同时,布置重要项目、挑战性项目,激发员工在组织中的 “参与感”。例如,让一位员工负责一个重要的项目,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他感受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赋予员工组织价值属性,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对公司的重要性。
5、物质激励有门道
物质激励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方式之一。合理运用直接和间接绩效奖励,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直接绩效奖励包括工资、奖金、分红等,间接绩效奖励包括福利、培训机会、晋升机会等。在给予物质激励时,要注重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平衡。内在激励是指员工从工作本身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外在激励是指来自外部的奖励和认可。例如,可以为业绩出色的员工提供丰厚的奖金,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此外,还可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如健康保险、带薪休假、免费培训等,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04
激励策略之效
在 “内卷” 与 “躺平” 交织的复杂职场环境中,多种激励策略对于激发员工活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营造平视环境、客观评价员工、协同目标、兑现激励以及合理运用物质激励等策略相互配合,能够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当管理者放下身段,去了解员工诉求时,员工会觉得自己在组织中有存在感,不再是被忽视的个体。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让员工看到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业绩数字,而是多方面能力和贡献的综合体现。与员工共同制定个性化发展目标,使他们对未来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期待,不再迷茫地 “躺平”。及时的激励和表扬则如同强心剂,给予员工继续努力的动力和信心。物质激励更是为员工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回报,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
其次,这些激励策略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以协同目标为例,员工在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后,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工作,努力实现目标。物质激励也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更好的奖励而努力拼搏。据调查显示,在实施了全面激励策略的企业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平均提高了 40%,工作效率提升了 30%。
再者,激励策略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当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支持时,会更加愿意与同事合作,共同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努力。例如,在布置重要项目时,员工们会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攻克难题。这种团队合作不仅提高了工作质量,还增进了员工之间的感情。
最后,良好的激励策略有助于降低员工流失率。当员工在企业中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和价值感时,他们会更愿意留在企业中继续发展。相比之下,缺乏激励的企业往往面临着较高的员工流失率,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招聘和培训成本,还会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总之,在 “内卷” 与 “躺平” 交织的时代,企业只有积极探索和实施有效的员工激励策略,才能激发员工的活力,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