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游记(十六)维也纳教堂揽圣
标签:
欧洲之旅奥地利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卡尔大教堂 |
分类: 欧洲之旅 |
奥地利游记(十六)
维也纳教堂揽圣
在西方世界,教堂是必不可少的建筑,行走在维也纳大街小巷,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大小不一、风格迥异的教堂,现在将我们这二天在维也纳旅游看到的典型的五个著名教堂的风采作为奥地利游记的结束篇。
第一个教堂是卡尔教堂,亦称查理教堂,位于卡尔广场南侧,与金色大厅隔环城大道相望。它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为人瞩目的巴洛克教堂建筑之一,拥有加长的椭圆形穹顶。17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宣布如果可怕的鼠疫能够停止,他就建造一座教堂,瘟疫一结束,皇帝就下令建造了这座壮丽的巴洛克教堂。教堂的正面是古希腊神庙风格,两个边厢采用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其穹顶和两侧刻有浅浮雕的圆柱格外吸引人。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庄严,穹顶的宗教壁画十分逼真,可以坐电梯登上穹顶,近距离瞻观华美的穹顶壁画。卡尔教堂门口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水池旁边是个公园,有许多小的咖啡馆,许多人们坐在这里聊天,看书,休息。
感恩教堂又称为“双塔教堂”,完成於1879年,是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在維也納大学附近,位於环城大道外側,是新哥德式风格的建筑。感恩教堂的起源与奧皇法兰茲•約瑟夫一世
(Franz Josef I) 遇刺事件有关。1853年2月18日,皇帝正在城墙散步時,匈牙利民族主义者的裁缝师 János
Libényi 用刀刺中皇帝的 颈项,当時一名路过的屠夫当场制伏了刺客,救了皇帝的性命。遇刺事件发生后,法兰茲•約瑟夫的兄弟費迪南
(后來的墨西哥皇帝)
集资在被刺伤的地点兴建一座教堂,以感謝天主护佑法兰茲•約瑟夫死里逃生。当時保护皇帝的屠夫也被賜予了贵族的头銜,成为奧地利唯一非贵族家庭出身的贵族。建筑工程開始於1856年,由費茲斯特
(Heinrich von Ferstel) 所設計,建有两座独特的哥德式尖塔,1879年4月24日,在皇帝夫婦銀婚慶典之際舉行了祝聖典禮。
斯蒂芬大教堂是维也纳的象征,它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的中央,故又有”维也纳心脏”之称,教堂塔高136.7m,其高度仅次于科隆教堂和乌尔姆教堂,居世界第三。教堂始建于公历十二世纪,最早的建筑部分是现在的大门和左右两侧的门墙,为罗马建筑风格。哈布斯王朝统治奥地利后,又对教堂进行了重新扩建,修建了南北两座高塔。南塔先造,有136.7m之高,具有哥德建筑风格。北塔后建,又具有文艺复兴的味道。十八世纪时,大教堂又进行了一次扩建,同时对外面的墙壁以巴洛克建筑风格为基调进行了整修。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天,一场大火将大教堂严重烧毁,直到1948年大教堂才重新修好开放。教堂巨大的钟被昵称为普默林(Pummerin)。新年时,在奥地利广播与电视上都能听到普默林的钟声。
高大的南塔为歌特风格的典范之作,高达136.7米,高度在世界上排名第三。
乐队演奏配乐唱诗
维也纳圣伯多禄教堂(圣彼得教堂)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座古老的罗马天主教堂,建筑风格为巴洛克式,面向西南方,距离格拉本大街不远,修建于1701年到1733年,长50米,宽20米,高56.8米,可容纳400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事件。1970年,维也纳总主教将这座教堂移交给主业会的神甫管理。
后一篇: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河与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