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国厅掠影

(2018-03-15 07:47:25)
标签:

宾大博物馆

中国厅

昭陵六骏

唐三彩

佛像雕刻

分类: 走进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国厅掠影

宾夕法尼亚大学位于美国东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市,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全称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物馆,坐落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区的东南隅。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专霍宏伟先生介绍,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创建于1887年,馆内学者主持过四百馀次考古学与人类学考察。三层展厅主要展出来自希腊、罗马以及亚洲、非洲等全球各地的文物,馆藏文物约一百万件。宾大博物馆不仅是世界上大型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之一,而且跻身美国七大中国文物收藏中心之列。宾大博物馆中国厅位于该馆第三层西南角,是一座砖石砌筑的穹窿顶大厅,也是宾大博物馆建筑面积最大的展厅。http://s3/mw690/001xw4kjzy7iSkza9hw42&690

宾大博物馆主楼正门
http://s6/mw690/001xw4kjzy7iSkyytEN65&690

2018年1月27日,我们在宾大博物馆观看宾州长城中文学校小木兰舞蹈团舞蹈表演之前观赏了宾大博物馆中国厅馆藏的中国文物,现在将参观时随拍的照片展示如下,与感兴趣的博友共享。

http://s11/mw690/001xw4kjzy7iSkApeqK2a&690

在宾大博物馆中国厅里佛教雕像是一个重要主题,现展示一组佛教造像,下图是唐朝菩萨雕像,材质为石灰石。
http://s7/mw690/001xw4kjzy7iSkCt2HI16&690

唐朝菩萨雕像,材质为石灰石。
http://s8/mw690/001xw4kjzy7iSkEmWID87&690

宾大博物馆中国厅馆藏的中国佛教造像


六世纪时代的菩萨头石雕,河北响堂山石窟。

http://s8/mw690/001xw4kjzy7iUb3q1jpb7&690

六世纪时代的菩萨头石雕,河北响堂山石窟。
http://s14/mw690/001xw4kjzy7iUb4oi7z3d&690

金代水月观音木雕像,像高214厘米,1924年初由宾大博物馆购买得到。观音木雕像表面有数层石膏,说明木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曾多次修补,然后彩绘、涂金。观音像面容安详,仪态万方,其所呈现的观音坐姿被西方人称为“高贵的悠闲”。 

http://s1/mw690/001xw4kjzy7iSkO9l6wc0&690

唐朝
陕西省石观音

http://s4/mw690/001xw4kjzy7iSlOyNnZ83&690

河北易县八佛洼辽代三彩罗汉像,121厘米,该像于1914年6月在法国巴黎由宾大博物馆从德国商人埃德加·沃彻手中购来。1916年,宾大博物馆从卢芹斋处买到三彩镂空底座。罗汉像为中国厅的上乘佳作。

http://s5/mw690/001xw4kjzy7iSkIfdvS34&690

唐代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与“拳毛騧”是宾大博物馆中国厅的镇馆之宝,其馀四骏现藏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飒(sà)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大约在1916年至1917年卢芹斋将昭陵六骏石刻全部打碎准备偷运出国,幸而其中四骏被北洋政府查获,但'飒露紫'与'拳毛騧'被其偷运出国,以12.5万美元卖给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虽经中国政府多次讨要,仍未成功。卢芹斋( 1880-1957),浙江湖州人,先后旅居法国、美国等地,二十世纪初国际著名的文物贩子、大古董商,将许多中国国宝级的文物贩卖至国外。下图是宾大博物馆中国厅馆藏的唐代昭陵六骏之“飒露紫”。

http://s11/mw690/001xw4kjzy7iSkFDQCK8a&690

下图是宾大博物馆中国厅馆藏的唐代昭陵六骏之“拳毛騧”
http://s7/mw690/001xw4kjzy7iSkH0HGKb6&690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的人工复原的“飒露紫”与“拳毛騧”,2012年5月24日拍摄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http://s16/mw690/001xw4kjzy7iSyacUMf0f&690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的昭陵六骏其他四骏真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2012年5月24日拍摄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http://s9/mw690/001xw4kjzy7iSy9ZiPKb8&690

唐三彩骆驼唐墓中的随葬品,在三彩骆驼展柜内有3头骆驼俑,头均朝南。最前面的小骆驼高78.74厘米,后面的大骆驼高91.44厘米。因器表主要以黄、绿、白等三种色釉为主色调,故称“唐三彩”,属于一种低温釉陶。宾大博物馆展出的这些唐三彩中,有的可能出自洛阳,因为洛阳唐墓曾经出土过类似的唐三彩。 
http://s10/mw690/001xw4kjzy7iSkTc9Lzb9&690

唐三彩马也是唐墓中的随葬品,唐三彩马展柜内放置3匹马俑, 其中两马头朝南,一马头冲北。3匹马均呈伫足站立状,体形匀称,肌肉劲健,形制大致相似,略有差异。马头朝南的第一匹马,头略低,鬃毛较长,梳理整齐,马鞍完备,四腿直立于一托板之上,短尾细结,已残断。马身多为棕黄釉,惟鬃毛施白釉,马鞍施绿釉。高66.04厘米。 
http://s14/mw690/001xw4kjzy7iSkUlBs93d&690

在中国厅里还有一个展柜,放置有壶、带盖奁、灯、狗俑、猪圈、陶楼模型等汉代绿釉陶器,据说壶、带盖奁出土于陕西,这些器物是汉墓中的随葬品。釉陶器是一种在器物表面施釉的低温陶器,烧成温度约800度,比瓷器的烧成温度要低。在这些釉陶器中,以中下部的陶楼模型设计、制作得最为精巧。

http://s7/mw690/001xw4kjzy7iSkJziGG56&690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史考古专霍宏伟先生指出,宾大博物馆东方部主任助理卡尔·W·毕士博于1915年在日本一位经营中国艺术品的商人雅玛那卡家里得到这件独特的陶楼模型的。陶楼先是通过轮船运抵雅玛那卡设在纽约的办公室,再于1918年4月25日运抵宾大博物馆,前后历时3年 。该陶楼高71厘米,分为三层。第一层与第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第三层面阔两间,进深一间。第一层底平面为长方形,正面墙上左右各开一门,门扉内开,门底砌有一长条形踏板,贯通左右门下,几乎与门底齐平。门两侧上方角隅、第二层平座下方,各出一挑梁,上置斗拱。两侧山墙上各有一斜面屋顶,上作瓦垄,檐下饰圆形云纹瓦当。第二层有较大的平座,三面置围栏,正面为长条形连圆镂空栏杆,左右两侧为短墙。楼体居平座正中,正面墙上左右各设一门,门内各立一人向外眺望。左右山墙上各开一圆洞窗。楼体上部有屋顶,瓦垄前端饰以圆形云纹瓦当。第三层平座较大,形制与第二层相同。有一悬山顶小屋位于平座中部,屋脊两端各饰一龙头,前坡面上两只小鸟相向而立。屋顶作瓦垄,檐下饰圆形云纹瓦当。楼体正面墙上设有一门一窗,门扉内开,长方形镂空菱格窗突出于墙立面,两侧山墙上各开一圆洞窗。这件汉代陶楼的学术价值在于,不仅反映出汉代人“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观念,而且能够以直观、立体的形象再现汉代建筑形制与结构,对于研究汉代建筑史及建筑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http://s11/mw690/001xw4kjzy7iSm6DIbo5a&690

在宾大博物馆中国厅里,下面这个展柜陈列瓿、盉、觚、壶等青铜器,其中在展柜左下角以战国中期的陈璋方壶最为著名。
http://s14/mw690/001xw4kjzy7iSkLazLLbd&690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史考古专霍宏伟先生指出“陈璋方壶”是在1916年宾大博物馆从中国古董商人卢芹斋手中买得此方壶。该壶方体宽腹,矮圈足式,口小,腹宽,颈短而腹大,肩部两侧各有一衔环铺首,方足。高37.2厘米。器表纹饰复杂,方格内饰变形龙凤纹与涡纹,并镶嵌绿松石。方足较矮,饰以变形凤鸟纹构成的菱形方格纹,犹如两个“V”字相交。壶身底部与方足相交处,三面刻铭,共计30字,铭文中的主角是陈璋,所以该壶称为“陈璋方壶”。陈璋是齐国名将匡章的别称,又称“田章”。“陈璋方壶”是在齐宣王五年(公元前315年)由陈璋带兵攻打燕国都城而掠获的战利品。该壶铭文证明,发生在2300年前齐攻燕国、掠夺重器确有其事。铭文内容与现藏南京博物院的陈璋圆壶大致相同,可互为补正,所以有网友将此方、圆二壶“称兄道弟”。

http://s13/mw690/001xw4kjzy7iSm6NTc05c&690

南宋至元代的壁画菩萨像,河南省出土。

奉献的石碑

北魏时代的石碑弥勒佛像、河北省出土。
http://s5/mw690/001xw4kjzy7iSlL2p2kb4&690

北魏时代的释迦牟尼佛像石碑,河南省西北部出土。
北魏时代石狮子、河南省出土。
http://s15/mw690/001xw4kjzy7iSlDSdY25e&690

北魏时代石狮子、河南省出土。
http://s4/mw690/001xw4kjzy7iSlF8QXV83&690

北魏时代的石狮子,河南省出土。
http://s4/mw690/001xw4kjzy7iSlGDaxRa3&690

4-5世纪的雌麒麟石雕、河南省出土。
http://s6/mw690/001xw4kjzy7iSlPl9qtf5&690

清代水晶球这是一件具有传奇色彩的宝器。1928年初,为了纪念已故的宾大博物馆馆长高登博士,约翰逊先生捐赠了这件用缅甸水晶制作的水晶球。球体完美,晶莹剔透,无任何瑕疵。水晶球直径25.4厘米,重约22680克。这个水晶球底座由一位日本设计师设计,呈波浪形,球体就象是波峰浪尖上的一个透明水泡。据说这是慈禧太后的心爱之物。它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现存第二大的水晶球。在中国古代,只有最简单的工具,没有机器,工匠们年复一年,不辞劳苦,用金刚砂、石榴石粉末加水,让水晶在一个半圆形的金属容器中,一直不停地转动,直到磨成水晶球为止。

http://s14/mw690/001xw4kjzy7iSlQ8Pff5d&690

清朝时代的景泰蓝、可能来源于北京。
http://s14/mw690/001xw4kjzy7iSlRJnjvdd&690

清朝时代的景泰蓝、可能来源于北京。
http://s3/mw690/001xw4kjzy7iSlTrdia1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