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2)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411245317

标签:
图片文化艺术旅游 |
分类: 旅行记录 |
【2024宁夏游记】 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2)
(1)
银川,城市之旅仅一天时间,不过第一站和近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宁夏博物馆中,原本计划一个半小时就出来,结果筋疲力尽出来时已经中午了。
宁夏博物馆的前身是1959年9月成立的宁夏地质博物馆筹备处,1973年更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2008年9月新馆对外开放。据介绍,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4万件,有国家一级文物159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000余件,其中胡旋舞石刻墓门、鎏金铜牛、力士志文支座等为国宝级文物。
老博物馆曾在承天寺院内,现在那里则是考古所的展厅了,不过现在看起来还不错的地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条件很差,比尔·波特在其《黄河之旅——追溯五千年黄河文明》一书中介绍,当年那里有几座积满灰尘的建筑,里面是积满灰尘的玻璃罩,玻璃罩里面的文物落满了灰尘,而且文物连个说明也没有,这个热爱中国文化、文物的老外进去了五分钟,就遗憾而沮丧地离开了。
博物馆中除了有宁夏通史陈列外,最主要的展览就是《石刻史书》和《宁夏出土西周文物特展》
《石刻史书》是展示和介绍以贺兰山岩画为主的宁夏岩画,它是远古人类遗留下来,凿刻和彩绘在岩石上的图画。宁夏岩画为中国北方岩画的代表,约有4万余幅,广泛分布于贺兰山东麓和卫宁北山、香山、青铜峡牛首山,记录了远古先民狩猎、耕作、放牧、祭祀、图腾等生产生活场景。凿刻年代从石器时代到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延续时间长,体现了古人与石的对话,被誉为“史前人类的艺术长廊”“刻在石头上的史诗”。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对贺兰山岩画描述“石之上自然有纹,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除了在宁夏博物馆展厅中有岩画实物约150块、拓片约300幅和大量岩画照片外,在中卫博物馆也有岩画展厅,而且在贺兰山岩画景区中的银川世界岩画馆是中国首个以岩画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集中展示了60多个国家以及地区的岩画图片图录资料。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那些在风中容颜不改的岩画历经千年,永不停息的“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中国北方岩画最出名的三个地方,内蒙古的阴山岩刻、宁夏的贺兰山岩画和新疆的阿尔泰山岩画,虽各有影响,且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愿,只是在研究、在价值挖掘方面还有好多工作要做。另外,如果仍是现在这样各自为战,要想申遗就太难了。
展厅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那个遥远年代真实生活的记录。岩画既是他们的文字,同时他们认为,事物表面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各样神秘的力。所以万事万物都是有灵的,神灵意识主宰着他们,充斥在他们的生活中,凿刻在石头上的每一幅画面都是用一种虔诚的心态完成的。










(2)
宁夏通史展览的前言中这样说道:
宁夏地处西北,南有六盘之险峻,北有贺兰之巍峨,黄河川流不息,灌溉出“塞上江南”。
宁夏历史悠久,四万年前人类即在此繁衍生息,一万年前开创了原始农业。商周之际,王朝势力到达宁夏,春秋时期,戎狄部落牧猎于此,成为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先行者、开拓者,秦汉之时,隶属“北地”“安定”两郡,大力开发农业灌溉、实边屯田,经济得到发展。张骞之后,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成为我国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宁夏作为丝路孔道,始终具有举定轻重的位置;北宋初年,党项族立足西北,自称“大复”,定都“兴庆”;元朝一统,设置“宁复府路”,是为“宁夏”地名之始。
宁夏人杰地灵。昔秦皇汉武来此巡游、中唐肃宗灵武登基、西夏元昊筑坛称帝、成吉思汗纵马挥鞭,更有毛泽东红旗漫卷六盘之巅。
宁夏前景壮美。各族人民必将在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奋发图强,共同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宏伟画卷。



















(3)
自汉代张赛凿空西域以来,一条始于长安、经河西走廊、穿越天山南北、横跨中亚、直达波斯和罗马的陆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宁夏当时作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必经之地,贡使、商贾、僧侣等大都经过此地进入中原王朝,因此留存有大量中西交流的遗迹和遗物。同时,这里还是草原丝路的重要孔道,籍借黄河冲刷形成的宽阔河道,北地的草原部落、少数民族正是通过这里进入中原、进入以丝绸之路构筑起来的商贸圈、文化及文明的交融圈,从大量的考古遗迹和遗物看,历史上的宁夏在丝绸之路上曾有过的辉煌与重要地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