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20231027-1029·顺平五台忻州阳曲太原寿阳平定阳泉(4)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文物 |
分类: 旅行记录 |
【游记】20231027-1029·顺平五台忻州阳曲太原寿阳平定阳泉(4)
(1)
寿阳县,晋中市下辖县,县城不大,白马河、王汶河在这里交汇。
寿阳地处太原、阳泉、榆次三市之间,石太铁路、青银高速、307国道和省道榆盂公路从这里经过。寿阳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春秋时期为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三代帝王师”祁寯藻故居、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烈士纪念馆、文昌阁等建筑。
寿阳文化厚重,是中国寿星文化之乡,这里是传说中的南极仙翁老寿星的出生地、修道地、成仙飞天地,是唐代佛教华严宗师李通玄研修地,也是明清道教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先生隐居地。所以各级的地方政府也在极力打造在寿阳之地、做阳寿之人,追寻健康长寿的养生秘籍之宏图,极力打造长寿之乡、康养福地的名片。
一早,离开宾馆,走之前先去城中的朝阳阁看看。
朝阳阁,坐落于寿阳县城城东南,日出即照,故名。
朝阳阁初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清代三度重修。上世纪60年代被拆除,2005年复建。长期以来,当地民众把朝阳阁当作寿阳的象征并赋予许多美好的神话,是传说中老寿星宴请众神仙的宝地,现被今人视为象征寿阳历史精粹、人文标志和精神家园的“文化图腾”,也是寿阳著名的景点之一。


(2)
驾车上高速,计划是先去平定县的冠山书院。聪明的导航在青银高速阳泉出口就将我们导下高速,前行一段后又导上了另外一条几乎是与青银高速并驾齐驱的市区道路,且这条路新筑、修造等级接近高速,为我们省了20元高速路费吧。
平定县城西南4公里处,有座林木茂盛的小山丘,为晋东名胜之一,因其主峰顶状似冠,故名冠山。人云冠山四季皆景,可供游览的景点达30余处,而雨后的冠山,更是苍翠欲滴,有诗曰“朝过雨岗飞黑水,晚垂虹带挂晴空。”
我们循此而来是为了看看冠山书院,而更多的人则是来此处的资福寺,也难怪一般的电子地图上只标注有资福寺而没有冠山书院。
冠山风光秀丽,集儒、道、释于一山,尤以创建于元代的崇古冠山书院以儒文化称著,元代中书左丞吕恩城、明代兵部尚书乔宇都曾在此读书。明末清初的医学家书画家傅山,也曾在冠山隐居。现代女作家石评梅从小在此读书,并创作了以冠山为背景的小说《红鬃马》。山中的资福寺为冠山主要建筑,创建于金代,但现在多为近代建筑,古物多为寺内历代的碑刻和老树等。






(3)
平定自古重视教育,崇尚文化,素以“文献名邦”之美称享誉三晋。
平定有史可考的书院文化,培养出许多杰出的才俊:元代中书左丞吕思诚,明代的兵部吏部礼部尚书乔宇,清代的湖广总督窦瑸,近代名动京华的才女石评梅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钟灵毓秀的冠山招引了明末清初大思想家傅山、清代著名学者张佩芳、写过《蒙古游牧记》的著名地理学家张穆,学者名流前来游历讲学并留下了许多题刻和传说,令后人观瞻称颂。由于书院文化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敦实务学,人受其染,地受其益。据不完全统计,在金元明清四代,平定科举中进士131人,举人680人,各类贡生785人,因此有“山西文化数二定,二定之中数平定”之说,冠山因此成了平定文化的重要象征。







(4)
进城,至平定县城,虽曾来过此地,但这里的天宁寺双塔还是要再瞧上一眼的。
前几年来时,在城里的窄道上行驶时,老H的车差一点就被窄巷卡住,这回聪明了,远远地就把车停了下来,迈步走向了心中的圣地。
据史料记载,天宁寺建于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太师蔡京还为寺院题记“天宁万寿禅林”。历经宋、元、明、清几代,都有大规模维修记载,后寺毁塔存。双塔同高,皆21米,相距30余米,东西相向,东塔为实心塔,西塔为空心塔。塔身共有四层,每层带有平座,塔身上雕有门窗斗拱飞檐,为典型的宋代风格。
2005年7月,双塔修复工程中,在西塔地宫中的发现大量文物,其中出土有伍万余颗舍利子,使天宁寺西塔成为我国有史以来发现舍利子最多的一座古塔,也足以说明在宋初之际,平定已经成为北方佛教最兴盛的地区之一。
平定城中还有古城垣、古城门遗迹,以前曾去过一处城门,今就不再去了。




(5)
城中有石评梅广场和石评梅故居,前几年来时故居就没有开放,不想等了四五年后依然是闭门谢客,让人很是郁闷。
石评梅(1902-1928)出生在平定,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尤以诗歌见长。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


(6)
扁鹊,中国古代的神医,接近神话传说一般的人物,也基本肯定是普罗大众托名之人。
传扁鹊是黄帝时的神医,也有称其为春秋时代的人物、战国时代的人物,也有可能历史上被奉为神医而名之为扁鹊者并非一人。
有资料称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原名秦越人,渤海郡郸(今河北任丘)人。战国时期医学家,尤精于望诊和脉诊,是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据载,扁鹊当时曾游走各国,并随俗为变,后因反对统治阶级的骄横无理和他们提倡的巫术,被秦太医令李醯所妒忌而予以杀害。扁鹊的医学经验,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中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著作有《难经》(传世)、《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佚失)等。
也正是因为扁鹊有神医之能,所以被后世之人给予无限的想象,甚至是期盼,更是为了能消病去灾而顶礼膜拜。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关于扁鹊的传说,相关的遗迹遗物也不在少数。在平定就有一片区域名鹊山,据称是赵简子赐给扁鹊的土地,扁鹊及其家族的成员都迁到了这个地方,繁衍生息后形成了鹊山村。后才有了一句老话:先有鹊山村,后有平定城。而在光绪版《平定州志·與地山川》中有记载,鹊山上有扁鹊墓,还有扁鹊祠庙。
不过,今鹊山并未形成一处景观景点,鹊山村也因为土地的开发建设而搬迁,形成新村,而在村南修建了一个小小的扁鹊园,有点塑像、简介什么的,而在村北小丘之地建起了一座扁鹊庙,不过就是有点点简陋,几无香火,一点也没有中医朝拜的圣地之像。一手好牌,眼见被打的稀烂。




(7)
阳泉市区东部,一条山谷通道,著名的绵河从这里流过,而这也是东进河北、西达山西的一条重要通道,今有铁路和公路从这通过,向东北向可趋至娘子关。
绵河与南川河交汇之地有一个乱流村,河边一座小寺,开河寺,寺内有三个小型龛窟及8个附龛,摩崖造像一处,题刻18处,石刻造像88尊。造像开凿于东魏武定五年(547),其造像风格和神态与大同云冈石窟佛像类似,故有“三晋小云冈”之称。只是这里规模偏小,宣传不够,虽贵为国保,但也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游客不见,梵音断续。








(8)
阳泉市区北部,与林里村隔荫营河,有一座小山,上有关王庙,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里关王庙始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重修于宣和四年(1122),元、明、清代屡经修葺。主要建筑有正殿、献殿、南北配殿、过门马殿、围插廊、戏台、忠恕牌坊、落箭亭、饮马亭等,组成一个气势雄弘、古朴典雅、极具文史科研价值的宋代建筑群体。其正殿是全国现存最早的武庙建筑,方形,面阔三间,单檐九脊歇山式,历经千年沧桑,仍然保持着宋代《营造法式》的建造规范,是很多书籍里面都会提到的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典范之作。
这里的关王庙是目前世界上留存关帝庙中最古老的一座,当然价值重大,不过遗憾的是这里中午休息不开门,我们也只能看看天看看地看看时间后无奈地离开。
据说以前这里是收费的,现在则是免费。

(9)
时间紧迫,回家之路还有400公里呢,不过在踏上高速之前还是要找一家餐馆,留下最后的印记。
抿面是以豆面、面粉为主要食材制作的面食,是山西特色传统风味面食之一,具有滑柔利口,汤清味香,风味别致的特点。很多年前跟老翟出去时,就要带我们去寻抿面,结果几次不遂,让我心中老存此念想。
阳泉至北京,起始段就是穿行于太行山间,再度由高台地的山西走向向低海拔的华北平原,不过高速之上基本感觉不出高度的变化,而不变的还有就是莽莽群山的环抱之态。
京昆高速上的唐县服务区,南北之地各有一尊塑像,北侧是白求恩,南部是柯棣华,皆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和国际知名的医生,为了中国人民抗御外敌而将生命留在了燕赵大地之上。
路上还见到一辆轿车,套用我的名字作车牌,竟然没有跟我打个招呼。
天黑后回倒北京,三天之行结束,共行驶了1195公里,共花费1502.3元,其中汽油776元、高速费316.8元、吃饭198.5元、住宿163元、水果38元和存车10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