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影像363】·同兴老街(202302)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重庆 |
分类: 重庆影像 |
【重庆影像363】·同兴老街(202302)
(1)
过二塘,抬脚就跨入到了北碚区,小的时候感觉要坐长途车才能到达的地方,现在似乎就在了眼前。
童家溪镇是北碚区最南端的一个地方,据称是因清朝中期境内有一属童姓家族所有的小溪而得名。清朝末期,这里的商人、绅士集资,在场上修建“川主庙”一座,地址为现同兴税务组。以“共同集资兴建”之义,取名同兴场,庙前有一石碑上也镌有“同兴场”三字,所以当地人一直并用“同兴场”和“童家溪”。而从1936年至今,其正式的区划名称也一直在童家溪和同兴之间来回切换,估计这也是重庆地名史上的唯一例子。现今则以童家溪为行政区划正式名称,但周边以同兴命名的也不少,其中就有一条同兴老街,为曾经的区域中心地带。
同兴老街在2015年就被列入“巴渝传统风貌老街”,曾是经连接合川、北碚和重庆的水码头之一,其建筑是典型的巴渝民居,采用了结构简单、灵活性高的穿斗结构,无梁,以柱直接承檩。一条长长的主街道,随地形地貌分岔出若干小巷,连通四方。下坡坎就到嘉陵江边,有渡口渡船可过河到对岸的碑亭,因此此渡口也称碑亭渡口(也见有称同兴渡口的),遗憾的是此渡口前两年才因客流稀少而停摆,老丁没能赶上体验一把。哦,这还有两座古桥:福善桥(建于同治九年)和接龙桥(建于道光十七年),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石幢,上刻“同结善缘”。不过什么桥哇、石幢什么的未能寻到。







(2)
同兴老街是因为水运发达而兴旺的老街,在过去陆地交通不是很发达的时候,这里是北碚到重庆主城的嘉陵江水路运输通道上一处重要的节点,也是四周货物的集散地,河对岸的礼嘉,也是一处陆路交通的枢纽,也承担着各地货品传递转运的任务。所以当年老街兴盛的时候,街内商铺林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但随着社会发展变迁,陆运交通逐渐完善便捷,水运码头功能逐渐被替代,老街落寂了,而渡口的船只也越来越少并于2016年4月被关闭。
老街上的居民在逐渐减少,老街也慢慢变成一种记忆,慢慢被遗忘。
渡口也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现场只有几块公示碑、警示碑竖立,让记忆消失得慢一点。
嘉陵江边,竖有一块大牌子,蓝底白字“同兴







(3)
印象中几年前曾来过这里,而再至感觉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老街未进行目前一般老街多经历的那种商业性开发,但简单收拾一下、环境整治一下、标牌多一些、红灯彩带飘扬起来就立马感觉古街的灵气就出来了。
这里建起了同兴老街美岸志愿者协会,在张贴的志愿者招募牌上这样写到:
重庆市北碚区童家溪镇同兴老街2015年成为《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规定的传统风貌区。同兴老街临接嘉陵江,古来即有同兴码头和渡口,这里草滩青幽,岸石沧桑,天阔水远,360度,景致连连,美不胜收。童家溪上清代两座拱桥福善桥缘古桥,仟巧秀雅,大方清丽。石牛神兽,镇守样瑞。每逢周末吉日,总有前来小游的客人到我们同兴,给我们同兴老街美岸带来人气。来吧,加入我们的志愿者团队,为同兴老街美岸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应招时间:常年。应招微信号:graceonce(线上)。应招地点(线下):小苇仙馆(老谷茶馆,即河边茶馆)。志愿者活动日为每月5日(时节原因可能稍有变动)。背背景知识:2015年重庆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2015年5月,重庆市市政府正式批准。规划确定规划保护对象28个传统风貌片区。包括磁器口、金刚碑,湖广会馆及东水门、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等4个历史文化街区,丰盛、偏岩、走马、龙兴等4个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古城墙遗址、十八梯、山城巷及金汤门、鱼洞,寸滩、同兴、木洞、黄桷垭及涂山、鱼嘴、白象街、打铜街、北碚老城、中山四路、李子坝、山洞、南山-黄山、第十兵工厂(今长安集团)、人民大礼堂、大田湾及劳动人民文化宫、重钢等20个传统风貌区(带)。
同兴老街美岸志愿者协会向社会发出的呐喊:
外面的老街,我们石幢,我们的古桥,我们的志愿者,我们的石板路,我们的茶馆,我们的老人……….汇集我们所有的力量,放飞同兴更美的希望。
老街虽现还存身,但凋敝之像不绝,虽有保护振新之心,但一时半会难见成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