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记】淄博1(20230610)

(2023-07-04 22:22:47)
标签:

历史

图片

文化

旅游

文物

分类: 旅行记录

【游记】淄博120230610


1

淄博,山东省辖地级市,地名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原为淄川、博山两地的合称。今淄博下辖53县,总面积5965平方公里,人口470.59万人。

淄博5区集中在市域中部,3县则位于市域南北两端,其中位于东部的临淄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是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的都城,为齐文化的发祥地。

淄博作为一座工业城市,百年前主要依靠的是淄川、博山两地的煤矿开采,今则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陶瓷和建材生产而闻名,

烧烤,原本就是夏日夜宵中的舞台主角,但今年以来淄博的烧烤以爆炸式的方式红遍全国,虽然全国各地都不缺烧烤摊,而在北方如锦州烧烤早就是扬名立万的夏日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似乎都远远赶不上淄博烧烤“蹿火”而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淄博烧烤最大的特点就是“无特点”,菜品和味道并无太多独特之处,难说为舌尖和味蕾带来了难忘的味道,而真正火遍大江南北让无数人趋之若鹜纷至沓来的原因就是人们心中那种看热闹、感受热闹、体味狂放与浪漫的生活气氛的一种心理需求。淄博烧烤做成了一种节日的味道,成了人们情感宣泄的一个场所。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淄博烧烤”已经成为淄博的一张新名片、金名片,以一座更具烟火气息的夜经济之城的形象,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指明了一条新路。

4月上旬,山东溜达了两天,也曾去淄博看了几处古迹,但那时似乎根本就没有听说有淄博烧烤这件事,不然怎么也会尝试一下。5月再从山东路过的时候,淄博的烧烤就已经有所耳闻了,而且其发展和传播的势头让人惊奇。6月上旬,老李老胡带上一帮小年轻、邀朋聚友十数人,周末奔向淄博,也要去凑凑热闹,感受一下万民狂欢之景。

二十多年前,单位数次在淄博一地开展城市数字化制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项目,印象中我也曾去过一次淄博,只是二十多年前的淄博印象、淄博的痕迹今日已经完全找不见了。

淄博虽然通火车,但当年去往淄博的火车都是过路车,到青岛或者烟台方向,所以北京和淄博间火车卧铺票比较少,买票非常困难,而这一段四五百公里的路程以当时的火车速度也得十个小时以上,一夜的火车旅程如若没有卧铺也是极度难熬的,所以很多淄博本地往来北京公干的人多选择卧铺汽车,而我那次的淄博之行最终也是选择的汽车往返。不过当年虽然也是全程有高速可行,但大巴司机在部分地段还是选择的国道行驶,估计也是为了能省下点高速上的费用或者国道上能上下多载点短途旅客。

当年印象中街面上很多的陶瓷品商店,尤其是火车站汽车站附近,都是那种小小的门脸,各式各样的生活陶瓷和艺术品陶瓷。同曾经见过其他地方所卖的陶瓷产品不同,这里的瓷器多是黑色、棕色等颜色深重的。除了街道上的小门面房店外,还有很多的临时性摊位或一些挑担货郎。那一次的淄博之行我买了一堆的各种瓷器,有成对的奔牛、茶盏、杯碟等,去的时候是带了大包的图纸资料,回程的时候则是大包小包的瓷器小玩意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个街边小摊的小贩极力推荐他的带碟小茶盅,说是非常的结实,手伸出去与肩平高,松手让小茶盅摔落在地下水泥路面上,茶盅一点也没有损坏。而且连续了好几次。我倒不是对这种坚固结实的小瓷器有多喜爱,而是对小商贩的这种不遗余力推销商品的精神所打动,再加上还是想买点纪念品,所以就买了好几盒。回家后兴致勃勃地要表演给媳妇看看,当时所住房屋地面是素的水泥预制板,结果一下就把一个茶盅摔的粉碎。

今还特别留意了一下,街面上基本上看不到再有很多卖瓷器的店铺了,火车站一地也成了时尚、繁华之所,过去的那种商业业态和形式也已离开了。

今日之淄博,和二三十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城区中的周村、张店、临淄等中心区相互还有一定的间隔,现今分散的城区基本上已联成了整体。平平展展的城市、四四方方的街道、宽阔的马路和点缀在城市间的公园及绿地、环绕的沟渠水系,让这座城市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的缘故,让这座城市显得有些空旷,但就是这种静谧的城市环境也造就了淄博人的平和与豁达。

北京至淄博,400多公里,一路高速,半天的时间可至,入住周村区新建路与东门路交叉口的7天连锁酒店,这里以前是和丰酒店,加盟7天后老牌子还没有摘下来。淄博烧烤火了以后,要在周末订一间酒店并一下子要九间房据说也不容易呐。

新建路为一条东西向的主街,据称其形成于明清,西段原称鱼店街,东段称油店街,东起观海门,西至蓝布市街,南邻平安街,北临东顺河街,北通老龙窝街、观礼街、学礼街、北长行街等,南通稠市街、大街、保安街、中长行街。沿街商铺多数做粮油、水产生意,建国后五十年代末定名为新建路,后经多次扩建延长,现分为新建东路、新建中路和新建西路,为淄博周村区中心最主要的东西向大街。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2

从住的酒店西行650米,有一大片古商业街区,被称作周村古商业街或周村古商城,整个区域呈曲尺状,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530米。区域中以大街和丝市街为南北及东西轴线,集中了大量的古建筑及商贸店铺,是我国江北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商业街区,被称为“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群”,今以“周村古商业街”之名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挂牌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和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地。

据称,在唐宋时期伴随着宗教庙会文化的发展,周村商业初具雏形。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纺织丝绸业的发展,周村也因此成为我国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并逐渐发展成为北方重镇。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乾隆为此还御赐“天下第一村”,成为了闻名全国的商业重镇,大量位于北京、天津、济南、上海等地的商行、老字号都在这里设有铺面,另有百余家外国商号及大量的山西票号也在这里设点经营,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的结果让这里有了“金周村”、“旱码头”、“丝绸之乡”等美誉。

和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古镇古街相比,这里有更多的原真建筑、原味商业业态,开发建设的步伐明显较小,这也是这里古韵古风较多的原因,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3

周村古商业街北侧,隔路相望,一座千佛寺。原寺始建于唐代初年(公元694732年之间),原为明教寺(摩尼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金代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重建,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修,明代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山西商人邱尚德修。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王有登、梁复义、李昆山、刘东盛建千佛阁。有清一代,随着周村商业的发展,寺院规模也在扩大,鼎盛时占地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是现今规模的十数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村缫丝总工会曾在此地办公。解放战争时期,周村市委和周村市人民政府也曾在这里驻扎。但就这样带有许多红色基因的古建,也没能避免被破坏,今似除千佛阁外,其余建筑皆为重建,而千佛阁内,淄博的泥塑、陶艺之能得到了发挥。

今以“千佛阁古建筑群”的名义,位列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的商业活动、商业经济离不开寺庙、信仰的支撑,甚至还有人认为寺庙经济是社会经济的开端。周村的商业活动发达、商业文化氛围浓郁,而伴生的是宗教信仰的丰富和宗教场所的宏大。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4

当夜,重头戏开始,烧烤大幕拉开,距驻地900米的一家六禾烧烤迎来了远道慕名而来的18位吃客的光顾。

淄博烧烤,重要的不是在味道,也不是在服务,重要的是“去淄博”、“去淄博吃烧烤”、要成为这一网红现象的目击者和亲历人。

乐呵之事不完全在“吃”上,很大一部分也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上,在一种参与热闹活动的心理冲动上。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游记】淄博1(20230610)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