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2022-08-26 22:07:59)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文物

分类: 文物记录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昌吉州烽燧群在木垒县境内共有五处9个点,呈一线排列,从西向东分别为一碗泉烽燧及驿站、三个泉子烽燧及驿站、沙河子驿站、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色皮口烽燧及驿站。因色皮口一带正在修路施工,未能前往,而其余四处的烽燧及驿站情况如下。

 

1

一碗泉烽火台位于木垒县白杨河乡一碗泉村东约1000米处,是清代修筑在丝路新北道上的一处军事设施,附近还有附属的驿站遗址。

一碗泉烽燧及驿站位于335国道的南侧,小山丘上为驿站遗址,山下为烽燧遗址。小山丘高约50米,东侧与连绵的土丘相连,南侧、西侧和北侧为坡,其地位于可极目远眺之处。

土丘上的驿站遗址地表遗存较少,东西呈长条状,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20米,似小院或小堡残迹,西侧遗迹相对明显,呈南北向双围合状,墙垣呈土垄状,中部呈一东西长4米,南北6米的小土包,东侧遗迹较为明显的则是东南角和西北角墩处,其余墙垣部分难以分辨。整个遗址不似驿站形式,到有早期烽燧外加御墙环绕之势。

驿站遗址外有栅栏围圈,形不规整,随坡就势,东西长约65米,南北宽约55米。北侧偏西位置设门,栅栏上悬挂“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宣传牌。

遗址西侧有沟,有溪水流出,树草茂盛,滋润出一块小绿洲。

西北约400米,有一小水库。

虽山脚下绿荫一处、溪水长流,而小山包上则四周荒芜,地表虽少石多土,但风大缺水,地表植被凋敝,草木不盛,加上遗址面积较小,当不大可能为为驿站遗址。

栅栏外北侧偏西位置竖文保碑,碑身长150cm,宽100cm,厚20cm,碑座长200cm,宽60cm,高60cm,弧状须弥座状。碑身正面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碗泉驿站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353日公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5910日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徽标填金黄色,名称填红色,其余填黑色。背面刻“一碗泉驿站遗址  该遗址位于白杨河乡一碗泉村东约1000米处,面积1200平方米。遗址长方形,地表散布有明显特征的清代遗物。因其地处交通要道,北100米处有烽火台。由此推断,是清代修筑在丝绸之路新北道上接待东西往来车辆和客商所用的驿站。保护文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破坏文物遗址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条例严厉处罚。”

东侧栅栏外约15米,有南北向一排高压线通道。山上山下两处遗址间,东西向一排高压线通过,另有高压电塔向东。

驿站遗址山下,一处烽燧遗址,已大部坍塌,大致呈土堆状,东侧可见部分残体,残存烽体基部东侧南北长3米,东西宽1米,残高1.2米。

烽燧外建栅栏进行保护,栅栏边长约25米,北侧中部设门。栅栏上悬挂“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宣传牌。

栅栏北侧竖一新一旧两文保碑,新文保碑为灰白色机制石碑,碑身长150cm,宽100cm,厚20cm,碑座长200cm,宽60cm,高60cm,弧状须弥座状。碑身正面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碗泉烽火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53日公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15910日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徽标填金黄色,名称填红色,其余填黑色。背面刻“一碗泉烽火台  该遗址位于白杨河乡一碗泉村东约1000米处,烽火台平面方形,截面梯形,立面四棱台状,为夯土建筑,夯层厚约12厘米。烽体已坍塌,残高1.2米,底部已为土堆状。是清代修筑在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一处军事设施。保护文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破坏文物遗址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条例严厉处罚。”,填黑。

旧碑为水泥碑,碑身长105cm,宽90cm,厚6cm,碑座长140cm,宽21cm,高25cm。碑身上刻“一碗泉烽火台清代  自治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于19873月公布 19995月立”,填红。

烽燧西北方向250米、小村外东侧,地面有方形小城痕迹,边长30米见方,西侧中部隆起痕迹,不辩是为旧迹还是今物。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一碗泉烽燧及驿站·卫星影像)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2

三个泉子烽燧及驿站位于木垒县博斯坦乡三个泉子村西约250米处。

三个泉子烽燧位于335国道南侧,再南则为一条石子路,似为旧道或335国道加宽改造时的一条临时道路。

三个泉子烽燧平面方形,截面梯形,残损近半,近年经过修缮加固,颓势尽失。今残部南北长约3米,东西残宽约1.7-2米,向上渐内收,残高约4米。夯土建筑,草泥抹面,烽体中可见衽木穿孔,西侧有堆积。烽燧外新筑散水,烽体外1.5米,高15cm

烽燧东侧河谷处,一国家水准点,I 乌哈58

烽燧外建栅栏围圈,边长约20米,西侧设门,栅栏上悬挂“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宣传牌。

栅栏西北角外竖一文保碑,文保碑为灰白色机制石碑,碑身长150cm,宽100cm,厚20cm,碑座长200cm,宽60cm,高60cm,弧状须弥座状。碑身正面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个泉子烽火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53日公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15910日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徽标填金黄色,名称填红色,其余填黑色。背面刻“三个泉子烽火台  该遗址位于博斯坦乡三个泉子村西约250米处,烽火台平面方形,截面梯形,立面四棱台形,南北长4米,东西宽2.8米,残高4米。夯土建筑,草泥抹面,夯层厚12厘米。现烽火台表面大部分泥皮及夯土表层剥落,中部可见衽木穿孔。是清代修筑在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一处军事设施。保护文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破坏文物遗址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条例严厉处罚。”,填黑。

栅栏外南侧西端竖有一块旧文保碑,旧碑为水泥碑,碑身长105cm,宽90cm,厚6cm,碑座长140cm,宽21cm,高25cm,有残。碑身上刻“三个泉子烽火台  自治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于19873月公布 19995月立”,填红。

烽燧西侧为一条天山北麓的冲积河道,溪水长流,造成绿带一条,河道宽度在300-500米,下游的三个泉子村就得益于此处河溪的滋润。

河谷当间,有大片遗址遗存,为三个泉子驿站遗存,今建栅栏围圈保护,栅栏东西长200-300米,南北宽300-500米,河道从遗址间南北向通过,而一条旧道(哈密-阜康老公路)则是从遗址间东西横过。

河谷东侧坡地上,再有东大西小两个栅栏围圈的驿站遗迹,西侧小圈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40米;东侧大圈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100米,所围圈的遗迹为边长约60-70米的小方堡,墙垣已成低矮土垄。

驿站栅栏外竖一文保碑,碑身长150cm,宽100cm,厚20cm,碑座长200cm,宽60cm,高60cm,弧状须弥座状。碑身正面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个泉子驿站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353日公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5910日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徽标填金黄色,名称填红色,其余填黑色。背面刻“三个泉子驿站遗址  该遗址位于博斯坦乡三个泉子村南800米处,分布在谷地和东岸台地,面积12万平方米,墙基断面暴露出夯土墙或石坎墙壁,地表有青花瓷片、黑釉陶片、灰色兽头瓦当等遗物,均为典型清代当地常见的生活用具和建筑材料。因其地处交通线路,附近有烽火台,故推断为清代修筑在丝绸之路新北道上接待东西往来车辆和客商所用的驿站。保护文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破坏文物遗址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条例严厉处罚。”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三个泉子烽燧及驿站·卫星影像)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3

沙河子驿站遗址位于木垒县博斯坦乡阿克卓勒村东,大石头乡与博斯坦乡交界处,335国道沙河子桥西侧河谷滩地处,被335国道分成南北两处,地面遗存损毁严重。

沙河子河也称大浪沙河,为季节性河道,夏季干涸。附近多为荒漠戈壁,地势平坦开阔,植被仅有少量沙漠碱生植物。遗址东距三十里墩烽火台及驿站遗址14公里,西距三个泉子烽火台及驿站16.5千米。

据介绍,该遗址近方形,南北100米,东西40米。遗址曾在2002年修筑木巴公路S303线时由新疆考古所进行了发掘,当时认定遗址性质是清代所建的店舍或驿站,接待东西往来的车辆和客商所用。

南北两处遗迹皆为栅栏所围圈,北侧一处略大,东西长40米,南北宽54米,门开在南侧正中,栅栏上悬挂“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宣传牌。北侧部分略小,东西长30米,南北宽24米,无栅栏门,无宣传牌。

国道北侧台地上面西竖一文保碑,文保碑为灰白色机制石碑,碑身长150cm,宽100cm,厚20cm,碑座长200cm,宽60cm,高60cm,弧状须弥座状。碑身正面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河子驿站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53日公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15910日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徽标填金黄色,名称填红色,其余填黑色。背面刻“沙河子驿站遗址  该遗址位于大浪沙公安检查站西500米、S303线333界桩处。公路从遗址中部穿过。面积约500平方米,地面墙基依稀可辨,呈土垄状,地表有青花瓷片、黑釉陶片等遗物。2002年自治区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认定该遗址是清代所建的店舍或驿站,接待东西往来的车辆和客商所用。保护文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破坏文物遗址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条例严厉处罚。”,填黑。

遗址据考古调查为驿站遗址,但现在地面痕迹多已不见,仅见有疑似房院残迹,皆已成地面土垄状,残高0.3-0.5米。

省道303在修造时以及后来改扩建成国道335过程中,曾将遗址剖分成两半,且已经对遗址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和影响,今南部遗址内仅见地面曲尺状痕迹,似院落或房屋墙壁的南部和西部。北侧遗址也仅可辨识南墙、北墙和西墙。另,所建栅栏也有偏小之嫌,距离墙垣遗址遗存过近,甚至有叠压遗迹之虞。而对其破坏最大的则是近年有条地下管沟正好从遗址中东西向斜向挖过,查资料知当年自治区考古所对遗址的考古发掘是为公路建设而为,但近年的管沟开挖是又一次对国保单位的肆意破坏。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沙河子驿站遗址·卫星影像)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4

三十里墩烽燧和驿站位于木垒县大石头乡克孜勒加尔塔斯村西8.3公里,335国道两侧。

三十里墩烽燧也称三十里大墩烽燧,西距沙河子驿站遗址14.4公里,东距色皮口烽火台及驿站遗址25.2公里。

烽燧位于335国道的北侧,相距仅6-7米。

烽燧曾残损严重,近年来经过了修缮补强,整体现状较佳。

烽燧残存部分接近方形,边长3.5米,残高约5.5-6米,北偏西45度。

烽燧外建栅栏围圈,边长约18米,设门与东侧中部,栅栏上悬挂“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宣传牌。

栅栏外东侧偏北位置竖文保碑,碑身长150cm,宽100cm,厚20cm,碑座长200cm,宽60cm,高60cm,弧状须弥座状。碑身正面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十里墩烽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353日公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5910日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徽标填金黄色,名称填红色,其余填黑色。背面刻“三十里墩烽火台  该遗址位于大石头乡政府西约15千米处,烽火台平面方形,截面梯形,立面四棱合形,底边长4米,残高6.4米,黄土夯筑,夯层厚约10厘米。北面顶部垒砌有土坯,可能为后来增修。烽体中部偏北有东西向裂缝,宽5-7厘米,烽台西、北侧受风雨侵蚀残重,是清代修筑在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一处军事设施。保护文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破坏文物遗址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条例严厉处罚。”

烽燧四周无文物界桩。

该烽火台地处戈壁地带,周边均属牧民草场,地表多砂石,生长有沙漠碱生植物,无树木,少水源,附近无居民点,西侧200-300米处有河沟,流水向北。

 

烽燧南侧,隔335国道,一大一小两处栅栏围圈之地,为三十里墩驿站遗址。

西侧,南北向长条状区域内,遗址遗迹多多,房院嵌套。

东侧,南端,方形状区域,遗址明显。

两处栅栏围圈的遗址区域间,一条便道自北向南,通向天山山脉脚下。

东侧栅栏区域的北侧,同样有明显遗址遗迹,但未设置栅栏围圈保护,

省道及国道的修建无疑对驿站遗址破坏较大,但最大的损毁来自近年地下管线的架设,多条管线从遗址处挖掘通过。

驿站栅栏上悬挂“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宣传牌。

驿站栅栏外竖一文保碑,碑身长150cm,宽100cm,厚20cm,碑座长200cm,宽60cm,高60cm,弧状须弥座状。碑身正面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十里墩驿站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353日公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5910日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徽标填金黄色,名称填红色,其余填黑色。背面刻“三十里墩驿站遗址  该遗址位于大石头乡政府西约15千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倒塌房屋墙基依稀可辨。地表可见青花瓷碗、黑釉碗、罐、钵、盆、缸等器物残片,均为典型清代生活用具。因其地处交通线路,附近有烽火台,故推断为清代修筑在丝绸之路新北道上接待东西往来车辆和客商所用的驿站。保护文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破坏文物遗址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条例严厉处罚。”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三十铺驿站及烽燧·卫星影像)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7(木垒一碗泉三个泉子沙河子三十里墩烽燧及驿站)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