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记录】阿勒泰地区16(布尔津博物馆·历史)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文物 |
分类: 文物记录 |
【新疆文物记录】阿勒泰地区16(布尔津博物馆·历史)
(1)
布尔津县博物馆是一个小馆,内容虽不算多,但也值当去一遭,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嘛。
在展陈的前言中称:布尔津县位于祖国的西北边睡,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以北,额尔齐斯河畔,东邻阿勒泰市,西接哈巴河县,南逾科克逊山与吉木乃县交界,北部和东北部分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三国接壤,边境线长171.8公里,面积1.05万平方公里,辖3乡4镇68个行政村、7个社区,人口7.2万余人,居住有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塔塔尔族等21个兄弟民族。布尔津县素有“童话边城”的美誉,既有戈壁沙漠、河流湖泊、河谷生态、雅丹地貌等自然景观,也有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还有石人岩刻画、墓葬鹿石、近现代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在布尔津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共调查不可移动保护古迹6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这些古代文化遗存对于古代人类的居住迁移、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其形成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布尔津一地,甚至整个阿勒泰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就是石人、鹿石和岩刻、岩画。
草原石人是以石为材雕刻成人像,是草原居民古老的文化遗存,它不仅反映了古代草原居民的思想意识、文化面貌、丧葬风俗的变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古代草原居民的雕塑艺术和审美艺术。阿勒泰地区是新疆境内发现草原墓地石人最多的地方,石人出现于青铜器时代晚期,即公元前1200多年,于公元13世纪渐渐消亡,经历了2500多年,在这一时期石人的造型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及演化的轨迹,反映出石人的创造者和继承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及一脉相承的风俗习惯,形成了特有的草原石人文化。










(3)
岩画是指画在或刻在岩石上的图画,是数千年来不同历史时期游牧部落留下的艺术珍品,是山地草原文化的精髓与艺术瑰宝。岩画的年代大体上由青铜时期经战国、汉、唐,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清各个时代。作画的民族可以确定的有匈奴、回鹘、蒙古等游牧民族。图案多为动物,也有人物等,动物有北山羊、牛、鹿、狼、马、野猪等,人物有射手、舞者等,表现的场面有滑雪狩猎、生活生产等以及一些抽象的图案,反映了草原居民恨长一段时间以滑雪狩猎、游牧为主要的经济生活方式。







阿勒泰市敦德布拉尔克滑雪狩猎岩绘画为上世纪70年代发现,2005年由滑雪专家单兆鉴和考古专家王博等确认为岩棚内第三组人物属滑雪狩猎岩绘画,其年代为距今1-3万年。
而2006年在布尔津县冲乎尔乡发现的滑雪狩猎岩刻画也经滑雪专家单兆鉴和考古专家王博等确认,此岩画为古老滑雪狩猎岩画,年代距今3000-6000年。
“中国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的学说首先由单兆鉴于1993年提出,经历十几年的考察研究,由多学科专家于2006年1月16日在阿勒泰市签署了“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最早的起源地”的《阿勒泰宣言》。同年12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阿勒泰宣言》用中文、英文、俄文及蒙古国家文四种文字印刷。《阿勒泰宣言》:
我们是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经过认真的考察和研究,今天我们聚集在新疆阿勒泰市向世人郑重宣布: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世界滑雪最早的起源地。其根据如下:
一、阿勒泰地区具备了滑雪起源的一切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国内外已有学者指出,阿勒泰地区最先开始了人类滑雪活动,并逐渐向斯堪的纳维亚、阿拉斯加地传播。
三、经过对阿勒泰地区实地考察发现,古人在洞穴中彩绘的人物滑雪图像,证实古阿勒泰人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就已开始了滑雪活动。
四、虽经漫长的时代变迁,现阿勒泰居民仍广泛沿袭脚踏自制的“毛滑雪板”、手持单只木杆在雪地里滑行的古老传统。
我们将在更广泛的领域中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使“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世界滑雪最早的起源地”学说,得到国内外普遍认同并广泛传播。
我们高兴地看到,新疆阿勒泰市政府在保护相关文物和古老滑雪传统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中国滑雪协会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我们诚挚地欢迎世界各国有兴趣的同仁及朋友们来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参观、考察。
为了让世人更深入了解世界滑雪最早起源地是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了促进阿勒泰地区古老而璀璨的滑雪文化能够世代弘扬下去,我们倡议:
一、 从2006年开始,将每年1月16日作为世界滑雪最早起源地纪念日。
二、 在新疆阿勒泰市修建世界滑雪起源地博物馆。
三、 为使“毛滑雪板”滑雪的古老传统得以传承,坚持每年1月16日在新疆阿勒泰市举行古老滑雪比赛。
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也在2007年颁发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最早的滑雪起源地——新疆阿勒泰》。




(4)
石器时期
石器时期距今约4.5万年-约公元前21世纪,在阿勒泰地区发现有不同时期的石器分布地点,采集到的石器表明阿勒地区古以来就是欧亚大陆腹心地带、古代人类生存的重要区域之一。


夏商时期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第一个有直接同时期文宇记载的王朝。
夏商时期,中原王朝与其周围的大小氏族、部落联盟逐渐融合形成华夏族群。布尔津县这一时期征集出土的文物有石臼、石锄、石磨盘等,展现出典型的切木尔切克文化特征。


周、秦、汉、晋、南北朝时期
周、秦、汉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影响巨大的著名王朝,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点在周、秦、汉文明中都得到了辉煌典型的体现。
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1年)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张骞通西域促使西域与中原连为一体,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将西域正式纳入西汉王朝的版图。三国曹魏和西晋政权继承汉制,在西域分别设置军政机构进行管理,前凉政权首次将郡县制推广到西域。布尔津县这一时期征集出土的文物具显丰富历史文化,人文传承积淀深厚。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60年)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格局进一步巩固,隋朝扩大了郡县制在西域的范围,丝绸之路进入全盛时期,成为西域与中原密切联系的纽带,商贸的繁荣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布尔津县这一时期征集出土的文物及史书记载,证明了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管辖治理。





宋、辽、元、明时期
宋、辽、元、明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644年)各地方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始终保持着与中原王朝的密切交往,交流。元朝时期民族大迁、大融合的浪潮再次出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时期大批边地部族移居中地生活,学习使用汉语,有的通过科举考试并被录用,涌现出一批政治家、艺术家、史学家、农学家、翻译家等,助推新疆各民族文化出现了一个发展高峰。





清及民国时期
清朝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巩固的重要时期,清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六十年的努力,终于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完成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统一新疆的大业,新疆及阿勒泰在汉唐元之后,继续归于祖国版图,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
民国八年阿尔泰划归新疆省,同年,布尔津正式设县。








(5)
布尔津县境内还存有非常多的墓葬(群),根据埋葬形制不同分成石堆墓、石围墓、石圈墓、石棺墓和土堆墓等不同的风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