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13(和静察吾呼古墓群)

(2022-07-13 19:17:16)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文物

分类: 文物记录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13(和静察吾呼古墓群)


1

察吾乎古墓群位于和静县哈尔莫墩乡北部、天山南麓山前地带的察吾乎沟口至觉伦吐尔根村北面的洪积台地上,在方圆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五片较大的墓地,共约两千余座墓葬。察吾乎沟古墓群是新疆目前发现的最大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墓葬密集,排列有序,规模宏大,石围墓、屈肢葬和带流彩陶器是其文化的主要特征。除3号墓地为东汉早期外,主要墓葬的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000至公元前500年。

古墓群地表多为戈壁砾石,无植被。地势北高南低,呈倾斜状。洪水的冲刷切割作用,形成许多大小台地和沟梁地貌。北依天山山脉,西为砾石戈壁地带,东为巴仑台沟口、218国道及南疆铁路线。南部为绿洲,是哈尔墩乡和觉伦吐尔根村的农作区和居住区。

“察吾乎”蒙古语意为“悬崖的沟”,分布范围方圆5公里,主要由1号—8号墓地组成。遗存墓葬2000余座,分布密集、排列有序、特征鲜明、气势宏大。地表几无植被,为戈壁砾石地层。墓葬地表有明显的石围、石堆标志。墓室由块石垒砌而成,多呈圆角长方形或椭圆形。有的在墓口上棚盖大石板或木头,有的在一侧有短墓道。多人二次合葬为多,最多者一墓可达二、三十人,骨殖散乱;部分为一次葬。葬式仰身或侧身屈肢,头向西或西北。儿童墓既有单人一次葬,亦有多人二次合葬。在主墓室周围往往有殉葬坑,坑中一般埋一具马头和几只腿蹄,也有葬整匹的。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铜器、木器、石器、铁器等,其中以陶器为最多,彩陶最具特色,其上绘制有网络纹、几何纹、三角纹、竖条纹等。已发掘墓葬692座,出土文物5000多件。墓葬年代主要为距今3000年至春秋战国时期。

详细状况:

一号墓地:位于察吾乎沟口西南2.5公里处一山前台地上。台地南部与戈壁漫滩接。台地略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南北长250米,东西宽50米。分布墓葬总数约700座。

二号墓地:位于察吾乎沟口南约3公里处,相邻山前短续的台地,台地向南至绿洲之间是茫茫戈壁砾石漫滩。分布墓葬约100座。

三号墓地:位于察吾乎沟口西南,山前砾石戈壁滩与绿洲交接处的两片黄土台地上。略呈长圆形,南北长200、宽65米。北距1号墓地约1公里。分布墓葬约255座。地表特征:地表起石堆,无石围。

四号墓地:位于察吾乎沟口北侧一台地上。东、北与天山山体相连,西为察吾乎沟干河床,南为砾石戈壁滩。台地北高南底,大体呈西北—东南向的长方形,南北长约165米,东西宽约6580米,地表特征:墓葬密集紧连,排列有序,均有石围,多完整,石围以弧腰三角形为主,主要集中在墓地南部、中部,尖端多向西北或北。墓地北部出现圆形和椭圆形石围,少数石围中或有小石堆,也见别无石围的石堆。

五号墓地:位于察吾乎沟内,沟西南一台地上,南距沟口约2公里。台地西与天山主体山脉连为一体。台地呈不规则状,长95,宽5070米。共有墓葬约150余座。地表特征:墓葬密集紧连,均有石围,但多残缺简陋,完整者均作弧角三角形,但多不规则。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13(和静察吾呼古墓群)

(察吾乎古墓群卫星影像)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13(和静察吾呼古墓群)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13(和静察吾呼古墓群)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13(和静察吾呼古墓群)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13(和静察吾呼古墓群)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13(和静察吾呼古墓群)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13(和静察吾呼古墓群)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13(和静察吾呼古墓群)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13(和静察吾呼古墓群)

 

2

据考古成果显示,新疆彩陶主要的分布区域有4个,即哈密盆地的天山北麓文化和焉不拉克文化彩陶、吐鲁番的苏贝希文化和洋海墓地彩陶、博湖焉耆盆地的察吾呼文化彩陶、伊犁河谷的索墩布拉克文化彩陶。4个主要分布区域沿天山东西向链状分布,处于最东部的天山北路文化彩陶明显受到甘青地区彩陶文化的影响,年代也最早,有关新疆彩陶自东向西传播和演变发展的彩陶之路也雏形渐显。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13(和静察吾呼古墓群)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13(和静察吾呼古墓群)

和静察吾呼墓地所处位置为中部天山,在这里以及周边很大一片区域内出土了带有察吾呼文化特质的400多件彩陶器,时代为距今3000-2500年,且品类齐全,大小均成系列,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彩陶文化群。施彩的陶器主要是带流杯、壶、筒形杯和带流罐,纹样主要是棋盘格纹、网状纹和雷纹。尤其是带流杯上的颈带彩、斜带彩和沿下彩,布局和式样不一,花纹富于变化。察吾呼彩陶纹样有不同的寓意,当时人们生活在高山、草原、森林地带,经济形态是畜牧和狩猎,赖以生存的生活生产资料主要是马、牛、羊、驼及各种兽类。彩陶纹样中富有写实风格的三角纹形式多样,各种三角纹是对处于不同距离和环境中山脉的写照,就像一幅幅风景画一样,远处暗淡,近处显现明快。网纹和棋盘格纹及其变体形式起源于毛纺织物,表明了人们的服饰特征,这同墓葬中出土的衣服残片上的纹饰相同。这样的纹饰式样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又增加了器物的美观。

察吾呼文化陶器基本为夹砂红陶,手制陶器器形极有特色,在器物口沿一侧通常修出一个流嘴。色彩主要为黄色陶衣,上施红彩,图案以几何纹为主,母体纹样复杂多变,不拘一格。分通体图案和局部图案,主要使用棋盘格纹,三角纹,折线纹,网纹。局部彩在察吾呼文化彩陶器中最具特色,个别发现的器物有绘有渔猎和骆驼。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