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记录】喀什记录05(喀什博物馆)·20220517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文物 |
分类: 文物记录 |
【新疆文物记录】喀什记录05(喀什博物馆)·20220517
(1)
喀什地区博物馆建立于1992年,近几年搬入新馆,基本陈列为《昆仑流韵 古道遗珍——喀什历史文物陈列》,展出以喀什地区为主的新疆各地出土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汉唐时期以及喀拉汗王朝的文物(及图片)数百件,再现丝绸之路辉煌灿烂的历史。另外现在还有以山东援疆指挥部为主承办的《孔子文化展》、《喀什地区规划展》和《西域回响 丝路长歌——中国新疆历史民族宗教文化专题展》。几个展厅下来,三个小时过去了,身疲肚饥,但精神亢奋。
在《喀什历史文物陈列》的前言中是这样介绍的:
喀什地区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北接天山,东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邻喀喇昆仑山,西依帕米尔高原,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辖1市11县(喀什市、疏附县、英吉沙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伽师县、岳普湖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中国新疆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远在旧石器石时代晚期,喀什就有人类活动。最早开发建设喀什的是春秋战时期的疏勒人、莎车人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分布境内的疏莎、莎车、西夜、子合、依耐、无雷、尉头、乌托、蒲犁等地方政权正式成为中国不分隔的组成部分。唐代,中央政府在今喀什设疏勒镇、疏勒都督府,这里受安西都护府管辖,是安西四镇之一。元代,喀什称哈失哈儿,受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管辖。清代,喀什呈喀什噶尔,是伊犁将军管辖下的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驻地,及新疆巡抚管辖下的喀什噶尔道驻地。民国时期,喀什先后称先后称喀什噶尔道、喀什行政区、新疆第三区、新疆第十区。1949年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在喀什设中共南疆区党委,下辖中共喀什、阿克苏、莎车、和阗地委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1956年撤销南疆行署和莎车专署,城里喀什专区。
喀什是古代欧亚大陆各民族交流、融汇的重要地区,中华文化汇集、积淀并向西传播的门户,这里自古以就是多元文化荟萃、多民族、多种宗教并存之地。生活在这里的多民族和新疆各民族一起,共同开拓疆土、抵御侵略,保家卫国,开发建设了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和灿烂的中文化。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喀什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问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目前整个喀什地区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含图木舒克市中归属兵团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只是展板上位置标注不严谨,许多位置都标注错了。
新疆的地州级博物馆中,特别精美的出土文物并不是很多,这里有一个北朝时期的三耳压花陶罐为一级文物,较为精美漂亮。陶罐高57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19.5厘米。宽盘口,近似喇叭状,高束颈,贴塑带状三耳,耳顶与口沿底部贴塑有人头像,溜肩,狐腹下缓收,小平底,肩至腹刻划花草纹,腹部一周有十个不同形态的人物头像。










(2)
隋朝结束了中原长期割据状态,扩大了郡县制在新疆的范围。唐朝,先后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唐朝在西域设置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巩固和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辖,为后代管理边疆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唐代丝绸之路新北道形成,喀什位于丝绸之路南道和中道的交汇处。是中西经济、文化交往交流的大动脉,这种交流交融不仅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团结,还为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喀什地区宗教艺术出土最多的地方应该在图木舒克市的托库孜萨来遗址、托库孜萨来佛教遗址和克克勒玛佛教遗址等处,这几处遗址相距不远,年代相近。
不过可惜呀,大量精美的佛头佛像现在都在国外的大小博物馆之中,这里只能看到一些图片。









(4)
喀什博物馆的展览核心还在于通过实物和介绍向世人展示丝绸之路新疆段中道和南道相交汇处的喀什噶尔史前、汉唐、宋元、明清及民俗等文化、展示丝绸之路上的绿洲文化,及其与东方的黄河流域文化、西方的两河流域文化、北方的北方草原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向广大观众展示新疆丝路人民的生产、生活、文化艺术发展的轨迹,以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5)
展厅中虽然没有一幅真正的壁画,但有不少的泥板壁画摹品,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的艺术氛围。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