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游记】西台子至东驼古长城记略·20200905

标签:
长城旅游图片文化艺术 |
分类: 长城穿越 |
【长城游记】西台子至东驼古长城记略·20200905
(1)
密云长城段中原本缺课许多,遗落下不少段落,而其中西台子至东驼古一段因线路比较成熟,据说全程皆有小道连缀,所以也曾计划自己独自完成,乘公交出行,只是一直未能实现。今虫虫再发此段活动,遂赶紧报名跟上。
周六一早,37座大巴满员出发,虫虫的长城活动开始啦。
十点左右,车至密云陈家峪北的西台子河溪处,穿越活动正式开始。刚下车不久,就有一辆警车路过,还问了后面队友一句,得知是爬山游玩的就没有再多说,让大伙虚惊一场。
西台子,原可能为一小小自然村,现今几乎渺无踪迹,仅余地名于此。
停车处,北距陈家峪堡300米,两条沟谷交汇之地,竖一文保碑,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乍儿峪城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局2016年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
乍儿峪城堡地面几乎见不到任何痕迹,很难想象这里会有城堡耸立,从GE上反反复复查看,极可能就是在山坡处顺坡就势建一个小小的可住人屯兵极少的小堡,略呈圆状,直径也就在三四十米左右。沿山脊隐约一条隘口墙,似还有一个石墩台,长城资源调查中无踪。
而南侧300米左右,陈家峪堡也是一个不大的小堡,坐北朝南,略呈南北长条状,因其依地势而建,故呈不规则形。城堡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设南北两门,属明代蓟镇西协石塘路管辖,与西坨古、北化岭、高庄子形成进能攻、退能守的防御体系。
沿名为西台子河的干枯河道向东北方向行进约1.5公里,至关门水关遗址处,长城从这里跨过,只是东西两侧山坡茂林密布,墙垣残迹难觅。沟底,竖一文保碑,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关门水关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局2016年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此地也有人称为陈家峪关。
向西寻小道上山,行不多久就已经汗如雨下,看来胖人就是体内多水。
半山腰处,第一号墩台,2*3规制,门洞位于西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东南两侧各3箭窗,北侧2箭窗(?)。敌楼内回字形券顶结构,中厅横券顶结构,四壁各一券洞与四周回廊相通,北侧西端南壁有蹬道上顶。敌楼中部偏西端顶部塌垮出一个大窟窿。
出敌楼后,墙体明显,但显见仍是仅为宽不足一米的狭窄石墙。
缓缓上行,至山顶处,第2号墩台,石垒,略呈圆柱状,塌垮近半。似乎长城资源调查中无此墩台。
再前,第3号墩台,该楼无腰檐,箭窗上部较高,较有特色。敌楼3*3规制,门洞位于南侧中部,两端各1箭窗,东西西三侧各3箭窗。敌楼内东西向三横券顶通廊结构,分别与东西两侧箭窗对应,通廊间南北向各对开三券洞,分别与南北门洞和箭窗对应。南侧墙面和通廊全部塌垮,东侧墙面南端也已塌失,仅余东南角柱孤立耸立,摇摇欲坠。









(2)
前行,略上,第4号敌楼,完整,惊艳,此为号称陈家峪完美楼的一出敌楼,有密云三大完美楼之一之称。
完美楼不但体态健硕,而且形态优美,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更有一种柔媚中带有一丝野性的壮美,体现出一种别样的美丽。
敌楼为3*3规制,南西北三侧均设门洞于中部,两端各1箭窗,东侧3箭窗,极具特色。敌楼无腰檐,但设顶檐。西侧门洞下架一简易钢梯可供上下。敌楼内回字形中厅结构,中厅南北向纵券顶结构,四壁各一券洞与四围通廊相通。回字形通廊西南角内侧一蹬道上顶,顶一完整但显见经过了修复的铺房,铺房为南北向纵券顶结构,较高,东侧中部设门,无窗,南北两壁顶部各2方形气孔,西侧墙面有一匾框,无匾。
登楼之际,紫川查观楼梯为砖砌,较为失望,随即告诉我一件事情。前段时间在登白马关完美楼时,老黄见石阶上有錾刻的石鱼图案,还用紫川的手机拍摄下来,但未曾告知位置和内容,最后展示给紫川看时,让她后悔不已,差点要将老黄拉黑。
敌楼内不少题记,甚至还有威廉·林赛的墨迹,而最早的刻划还是1993年的。妈呀,早我走长城20来年。
此时,行程已过一半,前望可见三处敌楼,实则还有一楼隐匿在较高的山顶处,过此高顶后就为下撤地点了。









(3)
前,略下,第5号敌楼,细瘦高挑的小砖楼,1*2规制,门洞位于南端正中,东西两侧各1箭窗,北侧2箭窗。门洞距地较高,东南角顶塌垮。
再前,第6号敌楼,同样细瘦高挑的小砖楼,但较第5号楼略微胖壮一点点。1*2规制,门洞位于南端正中,东西两侧各2箭窗,北侧1箭窗,门洞距地较高。
再向前,向上,第7号敌楼,3*3规制,门洞位于南北两侧中部,两端各1箭窗,东西两侧各3箭窗。敌楼门洞虽高,但攀爬者早已刨出多处小凹槽,脚蹬手攀可上。敌楼内东西向三横券顶通廊结构,分别与东西两侧箭窗对应,通廊间南北各对开三券洞,分别与南北两侧门洞和箭窗对应。通廊较细瘦,但高度较高。









(4)
出敌楼后继续向上攀爬,一小段比较陡滑的路段,需要小心应对,路面都是小碎石,岩石也多破碎,需借助树枝根茎上爬。
山顶处,第8号敌楼,残楼一处,很诧异为何山下的敌楼多整,而唯独山顶处反倒残破不堪。
第8号敌楼,顶塌墙失,唯北侧暂存大部,但也伤痕累累,呈摇摇欲坠之态。
残楼上,小熊一家又快乐地欢聚一堂。
过此楼后即下山,坡陡,但因在密林中穿行,树多可助。
快接近沟底处,第9号敌楼,完整,3*3规则,门洞位于南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东西北三侧各3箭窗。门洞距地较高,虽有多根树棍相辅,但老丁胆小不敢攀爬。
时间尚早,楼下阴凉处歇息半天,听风声观林涛赏绝壁,闲适的都不想动弹了。
下山,出沟,沟谷中竖一文保碑,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东坨古水关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局2016年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但左近根本见不到有任何痕迹。
沟中小溪,南流汇入牦牛河中。牦牛河再汇西台子河等各溪流,最终注入半城子水库,在旅游开发的建设热潮中,半城子水库再添新名为不老湖风景区,但似乎开发力度不够,名头不响,未成气候。
整体行程7.9公里,爬升435米,强度不大,但也将老丁累的不轻。
回程一路,所见事故不少,看样子疫情结束后大伙出行热度增高,行路安全也是要时刻注意的头等大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