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2018-01-23 16:17:37)
标签:

长城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分类: 长城穿越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1

2017年的长城活动,磕磕绊绊,断断续续,惨不忍睹,一年下来也就三十多次,五十来天,让我心中着实着急。

郁闷归郁闷,着急归着急,有机会在眼前就紧紧抓住。

出差新疆20天,新疆昌吉州跑了几个地方,烽燧和小戍堡看了好几处。

回程的时候,在乌鲁木齐等飞机,飞行时间连续推迟了好几次,从中午到下午,最后天黑后才终于起飞。

等机的时候,有好友发来讯息,周六有活动,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的一段,大喜,等机不顺的烦恼和郁闷统统烟消雾散。

夜半归家,草草收拾一下,迷糊上几个小时。

周六一早,天未亮即出门,至集合地点与老王和路军会合,坐上老王的新车,向延庆四海方向而去。

一路上,景观不错,然老丁昏昏然,夜梦继续。

长城在北京结后岔分两道,一道继续西向,是为内长城,一道北向,是为外长城。外长城在经过延庆的九眼楼后,向北面的四海,天门关,花楼一线,最后经暴雨顶,白河水库进入赤城境内。

而其实在外线长城经过九眼楼时,折西还有一条旧迹,一条断断续续的早期残墙一直向西延展,经岔石口、海字口、营城、彭家窑、四司、三司、柳沟、张武堡、小张家口后,旁岔道城而过,在西拨子又分两道,一道折拐上山,在青水顶与内线长城相会,另一道则继续西行,成了怀来南山下的那道有名的“连墩列戍”。而在这条旧迹南侧,据称还有一道墙垣,影像上反映不是很清楚,估计应为早期简陋的石块堆砌的小型化墙体,在岔石口南两公里的山上,向西至夹石塘和海子口之间的一处山坳关口处。

今日所行为外长城的一小段,上花楼至下花楼一段。

名好听,让人遐想连篇,其实这段长城线路上并无花楼,此花楼本为两小村庄,长城外侧的上花楼村和下花楼村,村名和敌楼本无任何关系,连牵强附会都没个由头。

细数此地附近的古堡古城关口,还曾经有过不少,但多为小型戍堡,如今残迹可能留存不多。主要有:海子口村的海子口堡,位于从九眼楼西行的中间一条长城线路上;岔石口村的岔石口关,同样位于这条墙垣之上;永安堡村的永安堡,现在的323省道处;四海镇的四海冶堡;黑汉岭村的黑汉岭堡等。

因为只有一辆车,所以事先和当地一个师傅联系好,在四海镇相会,一起开到大胜岭村,放下老王的车后,乘师傅的车经黑汉岭村后进山,盘旋至与长城交汇点垭口处,长城行程开始。

师傅本地人,周围跑了很多的地方,但走附近的长城还从未尝试过,搞不明白这帮神经病是个啥想法。

垭口处,两边山梁上有石块垒砌的墙垣,多呈塌垮状态。

道旁有文保碑,白色大理石,外罩石框,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花楼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局20165月立”,左上角为中国文化遗产徽标。

满心欢喜踏上长城,但马上一件窝心事就让我垂头丧气,小相机出现了问题,不工作了。要不是我有爱收集破烂的习惯,真恨不得一使劲将这台小相机扔进密林中去。

既然来了,那就走走吧,不能照相就有眼睛多看看,用大脑多记记,还指望一会天气暖和一点,看小相机能不能自己苏醒过来。

走行一段后,老王见我闷闷不乐,问明原因后让我试试重置出厂设置,结果一试果然应验,又能咔咔出影啦。唉,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呐。

此段长城,墙无好墙,楼无完楼。墙为石砌石垒,多段已呈塌垮石垄一般。楼仅一处,也多有残破。

至此楼前,已过三墩,皆石堆一般。

此楼,第4号,仅一处,花魁无伴。楼离墙而据,墙外侧20余米,高耸,东南西三侧各1箭窗,其箭窗显不为杀敌防卫之用,仅为瞭敌观阵之用。

南侧偏西根部一小券洞,可佝腰爬行而进,里一东西向窄通道,向东登顶上楼,楼顶有残。

登楼瞭望,后面又跟上灰杉、红装两人。

至前,方认得原来是网名8000的老哥,骑行跑马无所不玩,有好长一段时间不见了,不曾想又一次相聚在荒山孤墙之处,遂结伴而行。

本以为楼联城墙,结果周遭寻遍也未见有墙,这才回折,原来敌楼不在墙处。

向下继续前行,乱石已不见墙垣形制和摸样,唯石垄绵延。

下至垭口处复上,垭口处有高压电线通过。

向上,小山包,无景无趣,脚步不停。

前,缓缓而前,半腰,第5号墩台,顶第6号墩台,皆石堆。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2

6号墩台,小山包上,长城墙垣西北方向而入,西南方向而出,折拐一角。

南行并转向偏东,再登一小山包,第7号墩台,石块漫山遍野,荆棘爬上墩台。

山顶,一段墙体宽约1米,高也一米出头,窄墙原貌,就好像数百年前一般。

前,略向下行,再登一小尖包,第8号墩台残迹。

前再下垭口,复上后登一顶,荆棘中穿行,灰土断枝枯叶落满一身。

顶,第9号墩台残迹,山侧有崖壁。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3

再下,再上,第10号墩台残迹,此墩有砖,应是一正规敌楼,残楼东侧临崖。

墙石,多偏白色,质硬,有石夹两黄色条带,形态奇异,虽喜但携家有难。

再前,一墩旁石墙,为第11号墩台。

向上至顶,第12号墩台。

向前,略下行,一段陡峭山脊,山石狰狞,犬齿一般。山险远胜过筑墙,故此墙垣断断续续,填空补漏。行墙攀崖让我心惊腿软,老老实实钻树林走正途前行。

至小山顶,遥望前端,山脊处竖立一片巨大片石,其上鼓鼓囊囊,似巨兽的肌肉疙瘩一般,其顶一开门,好似天门一般。远远望去,山雄石险,锋尖崖陡,心中顿时发毛。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4

及至跟前,虽不需从崖壁攀上,虽不需穿石门而入,但仍需要从刀刃般的片崖上通过。

小心谨慎,缓缓而下,有惊无险。

下至垭口鞍部,再上一小山包,第13号墩台残迹,周围有砖块。

此为最后一处高点,前再无山包,一路下行至山坳小道处,行程就将结束。

一路下行,山陡石滑,小心才能不滑个屁墩。

半途,小垭口,东侧有松林,第14号墩台残迹。

略上后一小山包顶,似乎存一墩台残迹,第15号。

再前,一路上悬挂大量标牌“红日幸福山庄”,农家乐的广告做到这里来了,可惜受众太少,没法照顾他们的生意。

半山腰,第16号墩台残迹。

至垭口,一条水泥小马路横过,穿越完成。

路对面,墙垣再起,神龙昂头向上,半山腰有残墩,似外面包砖包石被拆,仅余夯土内芯孤独耸立。

路旁,一文保碑,上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花楼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局20165月立”,左上角为中国文化遗产徽标。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长城游记】延庆上花楼至下花楼长城记略•20171118

 

沿路约行一公里至大胜岭村,至车处,收拾停当后登车返程,此时阳光尚未西斜。

8000老哥有专职司机相送,看时间尚早,又奔其他地方而去。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