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2017-03-01 16:59:16)
标签:

长城

历史

旅游

文化

分类: 长城穿越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1

本周,跟上虫虫去涞源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

上周原本的计划是山西内边长城走点。大石口、小石口、茹越口等几处,后因老翟有事出差,活动推至这周。哪成想周三重发活动贴,一不留神被别人抢先一步,将我挤下车,没有办法只能四处寻觅看有没有合适的地点,重又跟虫虫队上涞源爬长城。

此段我曾在两三年前走过,也是和虫虫队一起,走东羊栏至唐子沟一段,整整是这次活动距离的一倍,四上四下,差点没将我累趴下。就这样在最后六七个楼子的时候,天将暗,也不清楚前面究竟还有多远、究竟还有没有危险和困难地段,赶紧和墨竹等五六个最后一队的墙友一起沿山沟下山至山脚下一条简易道路上,而最终沿道路出来时天已全黑。天黑前赶至道路上,起码是能保证心不慌、眼不花。

再以后,虫虫组织的大队活动均是将这段切成两截,安排为两次活动,即或是这样,本次活动也让我走了整整一天,腿酸身疲,也就两三年的光景,明显感觉老啦。

早七点半,出行的大巴在五棵松接上了最后一批的墙友,再次满满地一大车,彰显了涞源长城的魅力和号召力。

车行顺利,十点过,来至唐子沟小村道路与108国道交叉口,活动开始。

乌龙沟一线长城为东北——西南走向,其东侧2-3公里为一平行的沟谷,108国道就沿这条沟谷穿过。因此处村少人稀,加上到处都是山石,故此长城上的砖石被拆毁的比较少,也致使这里的长城保存多为完好,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道口为大台村,沿路而进有忙儿沟村和唐子沟村。

唐子沟村,小村庄,不足20户。村北侧,高山峻岭间被豁开一道缺口,河道在此形成一个“Ω”形,成为一天然的关口,旧称“忙儿沟口”。关口处,南北两侧皆呈悬崖陡壁状,长城石墙止于崖顶,关口处,旧关痕迹不存。

唐子沟虽小,但近年一户村民在自家的农家院中辟出两间房舍开办了一小型的长城博物馆,用一些实物和图片、展板开展长城介绍。而其中比较珍贵和难得的是一块楼匾,上刻“乌字第**号台”,而据虫虫仔细辨认并考证,应为“乌字第伍拾号台”。

据介绍,涞源地区现存敌台275座,乌龙沟所辖敌台71座,编号为“乌字号”,紧接着是“浮字号”、“宁字号”、“白字号”、“插字号”。目前,乌龙沟长城上71座敌楼竟无一块楼匾幸存,唯一可知的是“乌字台”和“浮字台”的分界在玉帛沟,南为“浮字台”,北为“乌字台”,而敌楼编号的顺序则因史料中没有记载而无从得知。

这家农家院还有两个最有趣的地方,其一就是有只小母鸡,被这家的男主人训练成了一只宠物鸡仔,不但不怕人,还喜欢跟客人玩,会表演,将头和脖子都平放在地面上,闭眼睡觉,按这家小男孩的话说,这只鸡会装死。另一有趣的地方就是几间客房被冠以长城著名的关隘名称,而厕所则悬挂“靖国神社”的字样。

天干物燥,北京周边很多村寨山口皆有村民巡逻执勤,阻止市民上山,以防火灾。而此处,胸襟大开,随意登山,火灾预防全在自己自觉。

村旁,有小道上山,数分钟后即登墙入楼。虽短短一段,也顿感热汗直冒,大家多脱衣取帽,轻装上阵。

关口山崖边处,有敌楼,完整。敌楼外,尚有一小段石墙,抵伸崖处。

乌龙沟长城段,墙体和敌楼均较为完整,修筑质量极高,巨大的条石垒基,表面光洁,对缝严谨。敌楼门洞多有立石为柱,两门柱石方正修长,两横置门肩石似张开的双臂一般,门券多立砖卧砖各二,门内横条石置顶,形成外圆内方格局,双门匾。楼多方正,收分不多。

1号敌楼,完整,3*4规制。门洞位于南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东西北三侧各4箭窗,楼匾失。南侧中部顶面略呈弧面残损,南侧偏西和西侧各一出水龙嘴,远挑墙檐而出。顶宇墙尽失。敌楼内回字形外廊结构,四角处各有顶部隔墙围圈,形成方形角部小空间。中厅横券顶结构,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楼内有一碑座。

涞源山多石,长城修造时也多借助这些石壁石柱,以其成为天然墙险。一方柱石,正立于山脊之上,好似一个实心敌楼一般。

前,第2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南北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东南角和东北角各有开口,似皆为上顶通道。南侧偏西和西侧各一出水龙嘴,远挑墙檐而出。顶宇墙尽失。敌楼内回字形外廊结构,中厅横券顶结构,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敌楼西侧箭窗位置因不均匀沉降形成拉裂缝,贯穿整座敌楼。

出敌楼略下后复上抵第3号敌楼。

3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南北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顶宇墙尽失。敌楼内回字形外廊结构,中厅南北向纵券顶结构,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

出敌楼南侧一上兵道。

继续向上,一段墙体局部塌垮,两侧巨石凸现。

半山腰,第4号敌楼。

4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南北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东北角有开口,为上顶通道。敌楼内回字形外廊结构,中厅横券顶结构,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顶东南两侧各一出水龙嘴,东南角残铺房。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2

再上,一段陡墙,塌垮较甚,所余部分似经过简单加固,有惊无险。

虽冬色萧萧,大地无彩,整个山岗呈现灰扑扑的色调,土石一色,草木亦同。但在阳光下细细分辨,还是能从光影中发现差异,感受到不同影调所呈现出的局部、细微的美感。如石墙前的哀草,虽枯黄,但仍挺立,随风摇曳,金黄色的枯干枯叶逆着太阳光的时候有种银白色的感觉,风动而黄白变换,有种神秘的感觉。

小山包,上有多块巨石,前一小洼地,第5号敌楼。

5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南北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东南角有开口,有磴道上顶。敌楼内回字形外廊结构,中厅横券顶结构,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顶铺房北墙残留。

楼旁多巨石,长圆不一,一石上有石臼。

继续前行,向上,石蛋伴石墙。墙上,一处兵室,向下和外侧方向皆有望孔。

顶,第6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南北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东北角有开口上顶。敌楼内回字形外廊结构,中厅横券顶结构,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顶东北两侧各一出水龙嘴。

敌楼南侧一上兵道。

过敌楼,山脊平缓,有多石,形成石门之形。

过石门,一台阶石上隐隐显现出字迹,仔细辨认,似为“宁津县北界”。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冀鲁交界处,属德州市。其地东临乐陵市,南连陵县,西与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的吴桥、东光、南皮三县隔河相望。宁津县原名临津县,因临鬲津河得名,金天会六年(1128年)秋,临津县城毁于大水,东迁12公里,即今县城,取“安宁”之意,改名宁津县,元、明、清均属河间。

宁津县距此地数百里,此石当不会是一块界石,另外从石条横置、刻字也横置,以及规格上看,都不应是真正宁津县的界石。

不知会不会是当年宁津县籍的兵士闲来无聊,随手在石头上刻字以为乐,亦或是分区分片修筑长城或者是镇守长城的时候,归属宁津县一方负责的区域止于此地。

上次下撤之处就在附近。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3

再向前,长城逐渐由东北——西南方向折向东西方向。

7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北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西南角在回廊处有蹬道上顶。敌楼内回字形外廊结构,中厅东西向纵券顶结构,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

前,一墩台残基,定不为空心敌楼,偏小。第8号楼。

再前,第9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北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西南角在回廊处有蹬道上顶,东南角顶部开天窗。敌楼内回字形外廊结构,中厅东西向纵券顶结构,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敌楼内一块方形平整石块,大海、虫虫、老丁三人齐心协力将其翻过来,结果仍是无字迹无图案。

出敌楼向前,长城向北偏折,一墩外凸于城墙,似马面一般,第10号墩台。

向上,坡顶,长城折拐处一敌楼。

11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南侧和西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东北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东南角在回廊处有蹬道上顶。敌楼内回字形外廊结构,中厅东西向纵券顶结构,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南侧和西侧两出水龙嘴。

前,第12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北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东南角顶有开口,西南角在回廊处有蹬道上顶。敌楼内回字形外廊结构,中厅东西向纵券顶结构,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顶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小铺房残迹。

敌楼外一段墙体伸抵一处巨石处。

时间已至一点半,在此休息午餐。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4

近观来路,一路上坡,一串敌楼。

远观对面山梁,敌楼和长城似在山巅上蹦跳一般。

继续前行,有一巨石横卧,被两块垫石支撑,安稳,舒坦,绝佳造型。

13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北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东南角顶有开口,西南角在回廊处有蹬道上顶。敌楼内回字形外廊结构,中厅东西向横券顶结构,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

出敌楼,石墙上宇墙多存,高高低低,沧桑感强烈。

前,略下后复上,抵第14号敌楼。

14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北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东南角和西南角顶均有开口。敌楼内回字形外廊结构,中厅东西向横券顶结构,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南北两侧各一出水龙嘴。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5

出敌楼后墙体前行一段后抵山崖,山崖顶墙体再现,复又断于另一处巨石处,巨石上建一敌楼。

15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北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敌楼内回字形外廊结构,中厅东西向横券顶结构,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南侧顶塌失。

墙再度断于巨石处,续接后的石墙雄壮敦实坚固,石缝间都用小石填塞密实,白灰抹平,数百年来依旧完好,不改初始。

16号墩台为一外凸于墙面的石砌墩,马面形状,旁一上兵道。

石墙再度接续于石崖处。

石崖顶端一石砌台,第17号墩。

北侧40米,外探一敌楼,有墙体相联。

18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南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东西北三侧各4箭窗,顶部几乎全部塌垮,填实楼内空间。

此段墙体双侧石砌垛墙,基本上全部塌垮。

向下,第19号敌楼残基,敌楼地坪以上全失,巨大的整块券拱门洞石门楣遗留在残基上,默默地陪伴着一堆残砖碎瓦。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6

继续向下,隐约见一石砌墩台,小型,第20号。

继续向下,第21号敌楼,完整,3*4规制。北侧门洞位于墙面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侧门洞偏东,东端1箭窗,西端2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南北门洞皆整石券形门楣。敌楼内回字形外廊结构,中厅平顶,顶失,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顶部宇墙多存,各侧为五垛墙四垛口,垛墙中部和垛口下部各一射孔,西侧两出水龙嘴。

敌楼北侧一上兵道。

自第20号残楼始,后面的敌楼开始为石券门。

21号敌楼向下一上兵道,上兵道处墙上有石块围砌的房舍或障墙痕迹。

再下一段较陡的台阶,行走时需小心谨慎,稍不留神就有重心偏离脚部支撑范围而欲倒欲扑的感觉。

下陡台阶后,一外凸于墙垣的马面状墩台,第22号,顶部与墙顶面齐高,无宇墙。墩前不远,一上兵道。

坡陡,山脊多岩石外露,脊部似巨鲸的背鳍一般。墙体石砌、完整,坚固,方正有序,曲折有度。

前,第23号敌楼,完整,3*4规制。北侧门洞位于墙面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侧门洞位于东部,西端2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南北门洞皆整石券形门楣。敌楼内中厅回廊结构,中厅平顶,顶失,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顶部宇墙多失,东南角有残墙柱。南侧门洞离地较高,需绕行敌楼而下。

敌楼南侧墙内侧有石块围圈的墙垣,可能为近现代圈羊的场所。

前不远,墙内侧一台,顶面略低于墙体顶面,不知是为加固支撑墙体而为还是有意建一作战墩台,暂编第24号。

前,第25号敌楼,完整。因坡陡,墙体直接接抵于敌楼北侧正中,墙内侧台阶下抵达门洞。

25号敌楼,完整,3*4规制。北侧门洞位于墙面东侧,西端1箭窗,中部是墙体,分隔门洞与箭窗,南侧门洞位于中部,两端各1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南侧门洞有楼匾,匾失,南北门洞皆整石券形门楣。敌楼内回字形回廊结构,中厅平顶,顶失,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顶部垛墙多失。

出敌楼继续下行,一路石台阶,墙面上外侧石砌垛墙多存,墙面花斑,苔藓上色。

下,抵达沟谷溪流处最后一个敌楼。

26号敌楼,完整,4*4规制。北侧门洞位于墙面偏东处,东端1箭窗,西端2箭窗,南侧门洞位于东侧,西端3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北侧东端箭窗上有楼匾,匾失,南侧门洞有楼匾,匾失。南北门洞皆砖砌,无石门楣、石门柱。敌楼内回字形回廊结构,中厅平顶,顶失,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顶部垛墙多失,西侧垛墙存,似角部有铺房形式。顶西侧两出水龙嘴。敌楼内一碑座。

南门离地较高,且前端墙体较陡,铺设至山谷陡崖上方,下沟需从墙体外侧山坡上绕行。

沟底,狭窄,弯曲,有溪流流淌,寒冻时节溪流已成一条冰带,似白色蛟龙绕谷盘旋而出。

此地有玉帛沟之地名,不知是否为此,但觉得此沟谷有水长流,且沟深坡陡,行进甚不便。

此口亦有长岭儿口之称。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7

跨沟涧爬上对面山岭,回首望北侧,长城巨龙一般在大山之巅飞舞。

山腰,一敌楼,再无石券门了。

27号敌楼,完整,3*4规制。门洞位于南北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门洞无立柱石、门肩石和石券门楣,仅有门槛石。敌楼内回字形回廊结构,中厅南北向纵券顶结构,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顶部垛墙残,南北侧四垛墙三垛口,东西侧五垛墙四垛口,垛口下部各一方形射孔,垛墙中部各一圆形射孔。顶东西两侧各一出水龙嘴。

继续向上,顶部平缓,多石苞,有双石对立,似夫妻,深情相望亿万年。

此处似有一马面状墩台,第28号。

继续前行,一小段墙体折拐成东西向,两头各一敌楼蹲守。

29号敌楼,完整,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南端,北端各2箭窗,南北两侧各4箭窗,双楼匾,匾失。门洞无立柱石、门肩石和石券门楣,仅有门槛石。敌楼内回字形回廊结构,中厅四壁中部各开券洞与四围回廊相通。楼内有蹬道上顶,顶部垛墙残,各侧五垛墙四垛口,垛口下部各一方形射孔。顶南北两侧各一出水龙嘴。

细观楼匾位置,虽有安置楼匾的框,但较浅,似无法镶嵌进一块石匾,且框内涂有一层白灰,疑似当年就不曾有过石匾,而仅有浅浅的匾框,作为装饰或者墨书台号楼名。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8

继续向上,一处墙体外沿形成裂口,不似塌垮而成。

山顶,第30号敌楼,完整,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南端,北端各2箭窗,南侧3箭窗,北侧4箭窗,双楼匾,匾失。门洞无立柱石、门肩石和石券门楣,仅有门槛石。敌楼内东西向横券顶通廊结构,通廊间南北向个对开三券洞。西南角有蹬道上顶,顶部垛墙残,各侧五垛墙四垛口,垛口下部各一方形射孔。敌楼东西两侧墙面多裂缝。

夕阳即将落山,已经落在了后面,赶紧加快脚步前行。

平缓,逐渐向下,长城折拐呈南北向。

31号敌楼,外探于墙体50米,有短墙与长城主线相联,完整,3*4规制。门洞位于东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北西三侧各4箭窗,有楼匾,匾失。门洞无立柱石、门肩石和石券门楣,仅有门槛石。敌楼内回字形回廊结构,中厅四壁各开一券洞与回廊相通,顶多处塌垮。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9

前,第32号敌楼,完整,3*4规制。门洞位于南北两侧东端,西端各2箭窗,东侧3箭窗,西侧4箭窗,双楼匾,匾失。门洞无立柱石、门肩石和石券门楣,仅有门槛石。敌楼内回字形回廊结构,中厅四壁各开一券洞与回廊相通。

前,群山绵绵,长城盘旋,敌楼座座,然活动到此结束。

山坳处一防火道穿墙而过,沿此道下撤,至108过道上尚有四五公里。

此处至东羊栏村至少还有六七公里,两上两下,路程似要比此处至唐子沟略长,真不知当年是怎么走完全程的,而今能为圆满完成一半而庆幸。

下山,轻松,一路赏夕阳美景,观巨石百态。

下至108国道,至东辛庄村,已有大半的队友等候在在大巴处了。

天未黑尽,大巴开动,满心喜悦地踏上回程之途。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长城游记】唐子沟至东辛庄长城记略·20170218

 

根据长城文献资料,玉帛沟是浮图峪长城段“浮”字编号敌台和乌龙沟长城段“乌”字编号敌台的分水岭。玉帛沟以西至浮图峪是“浮”字编号敌台的浮图峪长城,玉帛沟以东至乌龙沟是“乌”字编号敌台的乌龙沟长城。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