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古堡巡游记略之一•20170101
标签:
长城历史旅游图片文化 |
分类: 长城穿越 |
【蔚县】古堡巡游记略之一·20170101
元旦三天假期,原本计划跟随拐弯再上太行山,走走几处小关口。无奈行前准备离家的时候接到紧急通知,因北京雾霾太严重,能见度太低,马路上红绿灯都看不清楚,拐弯媳妇堵在路上找不到家了,加上北京周边东南部所有高速全部封道,活动延期、改地,至此元旦假期第一天在郁闷无聊中度过。
元旦当日,乘黑幕还没有完全散去、路上车少人稀之时,走北京西北方向高速出京,奔蔚县方向而去。
此刻,整个城市尚在沉睡之中,雾霭笼罩,车灯照耀下似乎都能看见一团团的雾气飘忽。除了东北方向的京承高速和西北方向的京藏高速外,其余东部和南部所有高速以及六环路上全部封闭,北京近乎一座闭城。
京城霾气严重,重压之下让人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然出城不久,雾开霾散,天气晴好,让人精神大爽。
宣大高速与张石高速相交点附近,新堡村附近,有残堡一处。
至化稍营,下高速,沿109国道南下,计划沿途寻堡寻宝,拐弯已经做好了一张联络图,准备按图索骥,图上没有的就算是额外赚的。
与高速道路平行的京环线112国道上,头尾相衔,排成了一长溜的大货车长龙。头尾不见,长短不晓,满满登登,多是重载煤车,数十吨上百吨一车的煤炭煤粉,将要运往全国各地,生火发电,制造雾霾。
只因冬季用煤高峰,且天气状况不佳,各地各处堵塞了大量的重载汽车,辛苦的司机们也只能是无奈地停车荒野,随时等候放行的号角。
因车辆太多太密,以致阻碍了视线,影响了方向判断,西行一小段后发觉方向不对,赶紧掉头寻缝拐上了南下的109国道。
道口,阳原县的二马坊村,国道西侧似有一小堡。
从GE上观察,桑干河畔的西打鱼湾村南北有下堡和上堡,似有残迹旧形,镇河台村似也有旧形。
有桑干河桥,横跨于桑干河上,著名的桑干河几乎见不到水,宽宽的河道也成了湿地一处,河滩上沃田万顷。
桑干河是塞北一条古老的河,它从西向东,流过阳原、蔚县、涿鹿等地,为永定河上游段,绵延不断的河水滋润了两岸肥沃的土地,也孕育了这里悠久的文化。小的时候知道桑干河是因为因为著名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后是知道了有一条叫永定河的河流。
桑干河东西两侧分别有小渡口村和大渡口村,可见当年这里曾是宽阔的河段,轻舟往来,摆渡河流两岸人员和货物。
过桥后,国道东侧有小渡口村,见有残堡,遂下道进村一观。
小渡口村,属阳原县化稍营镇,村西北角残余堡墙一段,呈刀把状。应当为南墙东段和东墙残段,南门瓮城部分存,东南角有角墩残迹,其余墙垣部分不存。西南角应该正好位于国道位置,西侧墙垣和北侧墙垣应均塌垮在河道中了。
桑干河桥西侧,河道中一排立墩,似曾经的旧桥墩,孤寂耸立,默默无语。
按计划好的第一站,为北马圈堡,现在整个北马圈村地分南北两块,南侧靠近国道处为新村,北侧坡沟之上为旧村,村堡在此。
北马圈堡在旧村的最北端,依山就势,残墙呈不规则形态,北侧临山沟,东北角似有一小土墩。门开南侧,门额题有“安定门”,为大清道光二十八年所立。堡门为条石砌筑,券拱门洞,顶三门簪,两出水龙嘴,外侧两端有六七十年底水泥糊上标语牌,堡门前有鹅卵石镶嵌的旧道。
堡南有一烽火台,墩台顶部坞墙多存,东北角有口可入,南侧和西侧有窗,窗棱木条可见,不知是过去所开还是近现代人们对墩台加以利用的时候所开。
此烽火台位于黄土高坡之上,景色凄美,周边旧屋残窑,多空寂无人。
断檐残壁在阳光照耀着下,不觉凄惨,到生出一种温润的感觉。门扉紧闭,墙破屋残,院内哀草遍布,但让人感觉老屋旧院仍顽强地扎根于此,苦盼主人的回归。
(2)
下一站为细弦子村堡,按导航的指引,从北侧穿过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绕过一处巨深的沟壑,驶上林间地头的小道,贴陡崖边高高低低行驶。越走越觉心跳加速,深怕一个踉跄,小车变成大飞机。
停车于果地中,拐弯前行探路,遥望南侧,沟壑连天,村镇无踪,遂掉头回行。
不过此段峡谷景观绝美,似平坦土地硬生生地被撕裂出一道深坑巨缝,陡崖笔直,垂直深度约在百米左右。沟谷中树林般的土柱、土笋直立,仿佛进入到土林的世界。如若不是这些高耸的土林土塔有随时崩解坍塌的可能,这里改造一下,开辟成旅游探险之地,定能吸引不少的观光客。
泥河湾遗址位于阳原县境内东部地区的桑干河流域,是国际标定的第四纪地层代表地点,内有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国内目前发现的百万年前早期人类文化遗存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区域。
泥河湾盆地,东西长60余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在200多万年前,这里是一个较大的湖泊,湖泊的周围,是古动物的世界。后来,湖水干涸,湖底裸露,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干枯的"古湖平原"变成了丘陵、台地、盆地,泥河湾盆地就是其中之一。此时,盆地周围的山地森林密布,气候温暖潮湿,野生动物密集,同时也是远古人类理想的生活场所。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科学家就在这一带发现了许多双壳蚌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多年来,我国地质、古生物及文物工作者到这里多次进行考察和挖掘,发现了大量的、种类繁多的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文化遗迹,证实了泥河湾盆地是中国人类起源的摇篮,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推测泥河湾盆地旧石器的年代达到距今200万年左右。
鉴于泥河湾遗址在史前文化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价值,2001年3月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在建设泥河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从GE上观察,在大田洼村外东北角有小堡,完整。大门处东南方向1.5公里的山岗处有古堡。
回返,仍从北马圈村东行,经上马圈村至细弦子村。
细弦子村西侧有旧堡,残破,住户多已搬移至东侧新村,旧堡中住户门牌为“细弦堡里头??号”、“细弦子村
旧堡残损甚巨,西北角角墩存残迹,北墙可见。
旧堡中空房空院,虽残破,但显见当年也曾是修建质量上乘的住宅院落,墙面磨砖对缝甚是规矩、讲究,从此也可推断当年住在堡中的多是有钱人家,建堡围墙以守护,这一点在蔚县其它的绝大对数古堡中都得到了印证。
在此处捡拾到一个生铁锻打而成的饺子,有趣。
此堡西北方向500米处,似有一边长35米的方形小堡。
(3)
回至上马圈村,此处有一保存极佳的烽燧和残堡。
上马圈烽火台,方墩,敦实,外有高大厚重的坞墙,墙高约七八米,四角粗大的角墩。西墙正中开西门,包砖,完整,三门簪,门楣上刻“永安”。墩台方正,收分,形态端庄稳重,完整,南侧中部有洞孔通顶。此墩如此巨大且修造等级较高,似为一中枢指挥之所。
此村西侧有旧堡残迹,南侧临沟,断檐残壁,西侧略显,有通道西出,似旧道,沿坡而下,通向外界。北侧亦临沟临坡,东南方向1-2公里外见有古堡一处。
村中南北各一庙,南侧庙小,面北,有残壁画可见。正对其北有破庙,墙塌屋漏。
(4)
至北水泉镇,下道,过河,沿一条河道东向至北柏山村。
北柏山村有上堡和下堡,分据东西,新村则在堡外西南侧。
下堡堡门存,条石砌基,券拱通道,包砖,平顶屋檐装饰,有门匾,砖雕,三字,字迹漫漶不清,似乾隆年间所立。堡门外东南角旧有池塘一处,今废弃,已成低洼纳污之所,几棵大树环绕池塘生长。旧时,堡外建塘,承天雨露以为生活和生产之用,是所有村镇的标配。
上堡形态基本完整,东西长115米,南北宽100米,地势略高。西侧临沟,陡坡与墙体混为一体,愈发显得古堡的高大雄壮。开南门,堡门无存。堡内多为深宅大院,旧时有钱人的居所。古堡北侧墙垣正中多有高台,上据真武庙、真王庙,此堡则是有台无庙。北墙下有碾坊一处,巨碾仍在,碾声不再。
堡外有戏台一处,坐南朝北,前端损毁。卷棚顶建筑优雅,山墙上砖雕山花精美。涂刷标语“小孩防火、大人坐牢”。
戏台对面原为村委会,现似乎也已废弃,院东侧一残墩。
(5)
古堡位于村庄北端,地势略高,墙垣多不显,东北角墩较为完好。堡开南门,条石垒砌,屋顶结构装饰,有门匾,上刻“柏山砦
堡外南侧有一老院落,二进,门楼和殿堂建筑质量精良,似龙王庙,后殿有壁画,但损毁严重,多漫漶不清。
庙西北角一墩,似烽火台。
(6)
出村,西行,道旁上北下南分别有苗家堡村和罗家堡村,不知是否有堡,未停。
再上109国道,北水泉镇处。
北水泉镇基本位于109国道的西侧,主要由北水泉一村和北水泉二村组成,东西宽约800米,南北长约1300米。国道东侧山包之上有北水泉旧堡,呈四角圆滑的椭圆状,但四角墩仍然存在,北墙中部高大的墩台仍然完整,远远望去,整个城堡雄风依旧。
堡开南门,无存,条石散落,有新掘之痕。南门外远处有墩。
堡内已无住户,仅有一处院子,冯家大院,较好,其余各处皆建成蔬菜大棚。
天色不早,虽探索名单中还有一系列的古堡,也只能放下留待后续了。
沿109国道继续向南驶向蔚县县城,至蔚县,进老城区,入住六街旅馆,和老尚、老黄等五人会合,晚共饮小酒,欢度元旦佳节。
蔚县,河北省张家口市辖县。古称蔚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唐尧之世属冀州,虞舜之际属并州,夏商两代归冀州。殷商时期,蔚县称代国(都今代王城),依属冀州。周朝时代,蔚县依然称代国,属冀州。战国为赵国代郡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将天下分为郡和县,蔚县称代郡,治理代县。西汉时,蔚县依然称代郡,属幽州所辖。历朝历代曾在蔚县建国都、设郡治、置州署。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人类文化历史,无一例外的都在蔚县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蔚州得名有多种说法,其一是因蔚汾河(水)而得名。另一说法是战国时期赵国廉颇因屡立战功,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把尉文封给他,号信平君。尉文即蔚州地。蔚州由此得名。
悠久的历史,为蔚县留下了大量令人惊叹不已的人文景观,共有各类文物遗留存780余处,其中古建筑580余处,国家级保护单位21处,省级保护单位20处,县保25处,为全国第一国保文物大县。而蔚县县城中国保单位就有9处,分别为玉皇阁、南安寺塔、释迦寺、灵岩寺、真武庙、关帝庙、常平仓、天齐庙、蔚州古城墙。另外,蔚县还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7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处。
蔚州古城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明洪武十年重修,古城周七里十三步,城墙高三丈五尺,城门楼三座,角楼四座,敌楼二十四座,垛口一千一百余。东门为安定门,楼为景阳楼,南门为景仙门,楼为万山楼,西门为清远门,楼为广运楼,三楼各五间高三层,三门外均建有高大雄壮的瓮城、月城,城外为三丈余深,七丈余宽的护城河,三门外建有三关,即东关、南关、西关。城内建玉皇阁、南安寺塔、释迦寺。这些带有辽、元、明、清各时期建筑风格,体现儒、释、道不同文化特点的古建筑群,成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
六街旅馆,老尚的根据地,办公楼改建,住宿在三层。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