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2015-11-18 19:50:32)
标签:

文化

长城

历史

旅游

图片

分类: 长城穿越

【长城游记】20151114 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1

遵化为唐山下辖市,商代属“蓟”,周代属“燕”,春秋时属无终子国,又称山戎或北戎,秦代属“俊靡县”,后汉属于“无终县”,北宋更名为栾川郡,明代属于顺天府,至清因清东陵缘故而升格为直隶州,1992年撤县建市。据介绍,明时此设罗文谷营,后逐渐形成遵化旧城,城墙壮丽雄伟,墙基三丈,墙高三丈六尺,全长1351丈(9华里),设四门,门外设四关,城墙四角均有角楼或魁星楼,有“冀东第一城”之称,现今古迹多已不存。

遵化长城多为其与兴隆之界线,据《明长城考实》载:“遵化境内长城长约一百四十八里、华里,现查有敌楼二百六十四座,其中较好的十六座,圮残的三十九座,仅存残迹的二百零九座”。另有文章称“敌楼原有191处,完好的仅1处,烽火台原有54处,遗迹尚存5处”,两段记载似都有商榷之处。

遵化长城全线虽残损甚剧,但多有迹可循。其毁损原因首先是战祸所致,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1933年的长城抗战,南口至山海关一线,凡较大的长城关隘均受到重型火炮和飞机炸弹的轰炸,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在此铸成保家卫国之新的长城。缺枪少弹的29军以冷兵器时代的大刀肉搏应战,竟也杀得小日本人仰马翻,1937年作曲家麦新创作了《大刀进行曲》,既是献给29军壮士的颂歌,也强烈表达了中国军民团结一心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必胜信念。战争虽给长城带来的了不小的损害,但真正伤筋动骨的却是近现代拆墙取石建房垒地的生产生活所需,至今长城一线亦未能得到很好的维护,开荒种地已至墙旁,散落的砖石仍在近期的开荒垒田中被用作了梯田护坡石基。

上周因故未能出去活筋动骨,因此极其期盼这周的爬山寻城活动,竟一夜未能很好地休息,其间多次醒来,黑夜中辗转反复久久难眠,虽如此可仍情绪饱满,精神亢奋。

今日活动仍两车伴行,共有品味、拐弯、老吴、宝姐、厚德和我六人同行。今次一改往日沿京哈高速转长深高速的走法,走京承高速上机场二高速,转上京平高速奔天津蓟县,302省道接356省道至遵化而去,这样据说能少走五六十公里以上。

356省道与大秦铁路相交口处,十八里村,左拐向北行,过兴旺寨乡,至野狐山村右行,进入金黄色树叶铺就的“黄金大道”,野狐山村也有人认为可能是旧沙坡谷营城所在,只是从GE上一点也辨识不出有任何痕迹。过花石峪村后来至沙坡峪村,因导航定位是沙坡峪村,故循导航指引进至村中,并沿一条土路直往山沟中钻。远处山上的残楼断墙成了我们的路标,土道两旁遍植的栗子树在秋风的轻抚下撒满一地的枯叶,车行其上犹如波海行舟般轻摇轻晃。至山前车行不动时才发觉情形似有不对,就算此道为古道旧迹,然沿此坡沟而入亦不似一条通衢大道,沙坡峪关当不会如此的规模。掉头沿路而回,循正道过村北上1公里后方至沙坡峪关前。

然此僻静山谷有世外桃源之貌,栗树成林,更有粗壮树龄在数十年以上的大树,树影斑驳,造型古意,盘虬卧龙。其间,间有几所院落,似荒废,渺无人烟,满园秋色,砖房石墙落寂。有一处百余平米的墓地,密植松柏,立一石碑,背山面溪。如此寂静荒凉处竟有一辆无牌轿车停靠,还以为有同好至此,然整天未见人踪。

沙坡峪关口处,南北向流淌的一条溪流拐弯形成两个半圆组成的“S”形,宽阔的山谷一狭窄处形成一道天然石门一般,钳控关谷,两旁陡峻山梁上,敌楼处处,形成铜墙铁壁般的坚固堡垒。

现今关口处,痕迹不见,唯有两端山上有墙体向沟底延伸,一小作坊似的小矿场在此,轰隆声和尘雾不断。

一通折腾,时间已至十时,赶忙收拾停当向山上爬去。

山不高,坡陡,然有梯田般的栗树林地,上行不难,有清晰的脚印表明有人来过,是早起的村民还是墙友在前?

一道厚墙高耸在山脊之上,前端巨石垒砌,后端多层墙砖砌筑,坚固异常,墙砖虽被剥去外层,然仍显得强悍逼人,生命不息。

前端,1号敌楼,残基一处,南侧4箭窗形制可寻。

敌楼前,一小段墙体,直驱崖边,远观竟也头旋目花,未敢趋前一观。

隔沟相望,东部墙体沿山脊笔直向上,半山腰处,一小道横切墙垣,上端墙体形态多整,而下部则损毁严重,碎石烂砖沿坡散落。

前,墙体缓缓上行,抵一残楼前。

2号敌楼,残,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正中,南北两端各1箭窗,南北两侧各4箭窗。敌楼内部东西向三横券顶通廊结构,中部通廊略窄,两端通廊略宽,通廊间南北向各对开三券洞。敌楼东侧北端墙面连同顶部塌失,西侧北端箭窗上部连同顶面塌失,顶层垛墙全失。

2号敌楼向前,略下,墙体宽大,顶面灌木较稀,杂草较密,中部略高,两侧皆砖石自底上砌到顶。从残留痕迹可明显看出,墙芯原为石块垒砌,后经砖石加固包砌,可认为明代长城是利用早期长城旧址,在外包砌加固而成。

前,小台,似马面一般,残,第3号敌楼(台、墩)。

墙外侧,石块堆砌的墩台一处,为哨楼,亦或烽火台。除东侧墙面竖直外,其余各面皆成漫坡状,石块散落,是为第4号台。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2

再前,缓坡下行,百半距离内连续两个敌楼残基,5号和6号。第6号残基处,一石碑座石件遗存,另有一小段石墙从接墙体向内侧延伸。

再前,一平缓的垭口处,第7号敌楼残迹。因地势低缓,此处敌楼密集,六七十米即设立一座,只是消亡甚剧,楼基也多难幸免。放眼望去,满山坡地田坎,皆长城石料砖石垒筑,其原产自山土,现今回归旧地再为民众和社会服务,也算是正途。

小垭口向上,连续第8和第9两处敌楼残迹,规模不大,隐没在灌木杂草中。

前一丛树木下形成小鼓包,疑似有墩台残迹,其状不显。前不远第10号敌楼残基,半腰以上全失,腰部以下填实。

10号敌楼,前面墙上坡上松树渐多,残墙古松相配,佳境似画,古趣盎然。

残砖多有“右”字、“中”字。

11号敌楼残基,西南角残存。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3

前,12号敌楼残基,东南和东北楼角有残存部分,远远望去,好似竖立的门阙,在寂寞中迎接远方的访客。残墙上部有里大外小圆锥状的射孔,内壁石灰抹平,较为少见。

前,13号敌楼残迹,14号敌楼残迹,形态多不显,唯敌楼处树木茂密。14号敌楼东侧一石阶上兵道。

一段曲线优美的墙体将来访者导入至第15号残楼处。

15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三纵券顶通廊结构。东西两侧通廊全部塌失,北侧塌失,南侧壁面失,唯中部留存,顶残。北端淤塞,南端敞亮,竟好似廊柱廊檐一般,风雨中这里必将可作为上山劳作的村民歇息之所。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4

一段花石墙体,阴郁雾霭天气中倒显得有种幽暗的光泽,上有砖砌垛墙残段,此地疑为山口寨。

小山包上,第16号敌楼,塌毁多半,下部填实,灌木丛生,扎的我飞逃而去。

16号敌楼东西两侧墙体呈直角状相交于敌楼处。

过敌楼,略下,与从冷嘴口对穿而至的拐弯等几人相会。

再前,第17号敌楼,3*4规制,残。门洞应位于东西两侧中部,南北两侧各4箭窗。敌楼内三纵券顶通廊结构,通廊间东西各对开三券洞,分别与东西两侧门洞和箭窗对应。东西两侧连顶皆塌失无存,东南角不存,其余诸角存,平面形态呈“工”字形。在敌楼内细观,感觉其修建较为简陋,通廊起券竟未与墙面铰接咬合而直接对接其上,似乎有改建修补的迹象。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5

城墙虽遭受到严重损毁,但情形似有逐渐趋好之迹象,部分地段,虽已处于农耕果林之中,但散落的城砖居然有被人捡拾堆砌码放在墙边,填补残墙豁口的情况,可显见是现代人为。

小山包上,第18号敌楼处,塌毁堆积严重,形制不明,南北两侧各4箭窗,敌楼内回廊式结构。与16号敌楼处类似,长城在此形成小型犄角形态。

楼外山坡上有村民在生产劳作,为栗树修枝整理。

前,下探,续上,再略微下探后复上,至第19号敌楼。

19号敌楼,极其完美,纤细,端庄,2*6规制。门洞位于南北两侧东端,西端各1箭窗,墙内东侧5箭窗,墙外西侧6箭窗。顶较完整,垛墙多存。敌楼门洞门基石、门柱石、整块半圆形门楣石全。敌楼内南北向两纵向通廊式结构,通廊间南北中各开三券洞相通。东侧通廊南端顶开天窗。南侧门洞离地较高,需绕行而下。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6

19号完美楼,向下,不远处第20号敌楼残迹。

再前,第21号敌楼,残,楼腰以上失,楼腰以下填实,北墙略整,南墙西端残存,其余墙面多失。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端中。

21号敌楼,继续下行,前方浅丘缓缓,墙体蜿蜒盘旋于其上,形成一幅优美画卷,此当为这段长城景观最俊美之处。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7

21号敌楼不远,墙体内侧旁墙一馒头状鼓包,第22号敌楼残迹,旁墙而立之墩台,疑似前朝长城旧址。

山顶筑墙,运石运料甚巨,工程浩繁,艰辛可料。然工匠军士们的积极乐观之精神还是可以透过巨石毛料之上优美的腰线设置而体现出来。城墙虽为战争防御之用,血肉横飞之所,但仍是用一种精细、柔弱的心去修筑去装饰,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向往对美丽的追求通过无语的石砌建筑长久地标示出来了。

小山包上,第23号敌楼残基。

远处,山谷中村舍可见,目的地快要到了。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8

逐坡而下,至垭口后再逐级而上,抵24号敌楼处。

24号楼,残,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南端,北端各2箭窗,南北两侧各4箭窗。敌楼内部东西向三横券顶通廊结构,东西两侧墙面和顶多塌失、北侧墙面上部及顶塌失。离地较高,未上,从旁绕过。

再前,一路下行,第25号敌楼残基。

冀东长城总体而言少有人游玩攀爬,见有“燕赵户外”路标,甚觉稀奇。

再前,26号敌楼残迹,碎石烂瓦一堆,荆棘密布。

再下,至底,宽阔河滩沟谷处,冷嘴头关城所在。关城迎敌关墙厚重高大,顶部平整,已被老乡建成耕地,运土填筑,种菜种粮。

冷嘴头关,两侧山势平缓,谷宽400米,唯有修筑高大厚实的城墙关楼来御敌,目前沟谷关墙多存,现残高四五米,宽八九米,中部应有进出关口和水门洞,现已不存,门洞两侧有马面或敌楼残基,东侧顺序编号为27

东侧有登城券门,门顶有匾,字迹漫漶不清。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遵化沙坡峪至冷嘴口长城记略

至此,今日长城穿越结束,时间下午两时,时间尚早,大伙再向罗文裕而去,将罗文裕关城东侧两段城墙做小型穿越,费时20分钟。

沙坡峪至冷嘴头长城长不足五公里,有27处敌楼墩台,其经纬度坐标如下:

 

1

117.8758190281949

40.2679

2

117.8741767598105

40.2674

3

117.8732977084646

40.2678

4

117.8733107234161

40.2681

5

117.8725575123126

40.2680

6

117.8715394918156

40.2682

7

117.8706228792712

40.2683

8

117.8697830340525

40.2685

9

117.869339531729

40.2686

10

117.8673693463204

40.2684

11

117.8663986333586

40.2682

12

117.8646685010833

40.2683

13

117.8634606859355

40.2680

14

117.8625408050773

40.2673

15

117.8622927455591

40.2666

16

117.8595084447214

40.2666

17

117.8575073481894

40.2666

18

117.8549407267066

40.2676

19

117.8526716010741

40.2656

20

117.8524203556568

40.2643

21

117.8510227721672

40.2634

22

117.8502675540124

40.2623

23

117.8476787480833

40.2621

24

117.8444018117455

40.2612

25

117.8433091898926

40.2616

26

117.8408261800263

40.2622

27

117.837941321425

40.2611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