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2015-01-14 22:49:17)
标签:

旅游

历史

文化

分类: 长城穿越

【长城游记】201512 虫虫长城队®  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2015年元旦,连续两天,虫虫长城队组织在河北涞源境内的长城上飞翔,两天行程分别为唐子沟至煤窑和唐子沟至潘家铺(隋家庄),因为两段长城路线都曾走过,所以和老吴商量,自己单独行动,去探究一下其它未曾走过的涞源长城段。元旦当天的时候,走了乌龙沟向东北方向至草滩的一段,今天则准备走亚家庄至浮图峪的一段(该段长城也多被称为孟良城),这段长城的旖旎风光和传奇故事也吸引了黄教授金叶,遂三人同行,结对前往。

 

河北省涞源县境内百余公里长的长城段,处处壮观、段段精彩,多年来因为交通不便,名号不响,现今随着张石高速的开通,越来越多的来自北京、石家庄、保定等地的登山客和长城爱好者来此游玩,更因为白石山公园的声望在这几年急速提升,蜂拥而来的游客也将穿过公园侧旁的长城段作为了一处重要景观加以传颂,涞源的长城资源长城形象长城名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08国道几乎与涞源境内的长城平行相向,多处的长城活动都是从108国道处上上下下。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段也同样如此.从涞源县城沿108国道行驶,不到十公里,经过三甲村的时候将我们放下,然后从这里招呼上一辆小车,沿乡村公里五公里后到达亚家庄村,这里是一处典型的山村,村庄沿浅丘山谷展布,寂静,人烟稀少,石屋石墙随处可见,一个老戏台被新近翻建,倒显得极其突兀,完全丧失了原来那种质朴和历史沧桑的韵味。

 

亚家庄下车后,基本上就能见到远处山梁上的长城和敌楼,感觉好似呈环形状展现在面前。沿一条土质机耕道一直往山跟前走,到山前时觉得哪里都能上山,哪里都能上墙,后大家决定从最南侧最高处开始往北行走。

 

清晨,万物寂静,道路上铺满玉米杆,几头无人看守的黄牛在悠闲地进食,几个人的到来只是让它们抬起头来,警觉和友善地看着我们,既没有上前挑衅也没有害怕后退的意思,见此情况,到是我们几个外来人知趣地从旁边绕过。

 

四十分钟左右,从一处垭口爬上了长城城墙。

 

一年来,春夏秋冬四季参加了多次的活动,但一般到达活动地点的时候均在九十点钟,而今次在隆冬季节,到达山下的时候也才八点多,在山前山坡山上行进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和感觉到了太阳从初生至完全升腾普照大地的整个过程,眼见着初始的太阳仅仅照耀着山顶山尖,首先是为山脊之上的长城墙体和敌楼点缀上霞光,整个背坡之处仍是灰黑一片,而随着太阳的升腾,阳光像一把金色的刷子,一条条一层层从山脊山顶慢慢地向山坡刷来,而当最后太阳高悬九天之上的时候,大地已经是撒满了光芒。光影的这种变化,带给人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欢愉,是一种户外活动登山活动中才能体味和观察到的自然景观,更进一步地增强了我们对自然的喜爱和善待自然的愿望。

 

垭口近城墙处,连续两道石砌堤坎,好似两重墙垣一样,但仔细观察和分析后,认为仅仅是两道防止滑坡防止山体垮塌的保护措施,只是这里山高坡陡,滑坡垮塌处处可见,为何独独这里要沿坡加固两道石堤。难道是近现代人所为,可这里也远离村镇,远离耕地呀。

登顶垭口处,感觉兴奋异常,振臂高呼,山谷中传来阵阵回声。

 

长城向南一路爬升,穿林过涧直上山巅最高处,并消失在树林之中。

 

长城北端,墙体左右盘旋回转,层层叠叠,基本上没有多大的起伏变化。

 

垭口北端不远处,一体量较大的敌楼耸立,为便于记录,从此段长城的最南端开始编号,此处为第7号敌楼。

 

7号敌楼,4*4规制,敌楼整体收分不明显。门洞位于南北两侧,南侧门洞偏东,东部1箭窗,西部2箭窗。北侧门洞偏西,东部2箭窗,西部1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无楼匾。南门洞离地较高,北门洞可进。敌楼顶部缺损,楼体上部有酥碎裂隙情况,南侧门洞处一贯穿裂隙直通上下。顶部西侧一出水龙嘴。敌楼内部回字形结构,中厅四壁中各开一券洞。敌楼东北角和中厅顶部塌失,连带北侧东端部分墙体损毁。门洞内侧顶部和中厅顶部横券顶,东西两侧和四角顶部皆纵券顶。

 

时间尚早,大家一致决定先向南行,爬上最高之处,去探究一下长城的走向走势。

转身向南行,迎面即是6号楼。4*4规制,残毁甚重,中部和东侧顶面塌毁,连带东侧、南侧残损多半。门洞位于南北两侧,北侧门洞偏东端,东部1箭窗,西部2箭窗。南侧门洞位于中端,两侧各1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无楼匾。敌楼内部回字形结构,中厅较小,顶失,四壁中各开一券洞。门洞内侧顶部横券顶,中厅、东西两侧和四角顶部皆纵券顶。顶部西侧一出水龙嘴,平置顶面之上,似一外伸的炮筒似的,真担心有一日会跌落山崖下。敌楼西北角处一棵松树,胸径在15cm以上,迎风傲立。

 

随着不断的升高,北侧的壮观景象逐渐显露出来,也好似在你面前缓缓地打开了一本精美画册,秀美景观、壮美河山一幕幕一幅幅展现在了你的面前,让人目不暇接,心潮澎湃,文思泉涌般喷发而出。

美呀

太美了

美死我了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这段长城上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有大量的成对的石板树立,两块对立的石板上圆下方,中部对称凿出一个或两个圆孔,不知是作何用处。我起初的判断是用来固定捆扎树立的旗杆,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是用于架设上下外墙的装置,抑或是抛石机具的基础。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为了记述的方便和有连贯性,还是让我们从最南端的山顶处开始向北描述一路的见闻、景观和文物保存现状吧。

 

长城有形的墙体最南端,一处石堆,难辨是塌毁成这样还是初建之时就是一个小型敌台。此处并非是山峰最高处,但再往上已不见墙体踪影,往南很长一段皆是以山为墙、以险为障,偶有局部小范围的石块垒砌墙塞,大范围大长度的完整墙体再次出现要在较远的才会出现了。故此,我们将其编为第1号敌楼(台),不再继续上行,冒险去寻墙觅楼了。

 

起点处,东经114°50'35.33",北纬39°18'44.80",海拔1273米。

 

山顶东侧,一堆横卧站立的石块,似匆忙赶至此地的山神鬼怪瞬间石化了一般。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站立山头往北望,长城似一条白色的银链,完全铺陈在了眼前。苍山翠柏下,山坡上斑斑点点的滑坡痕迹触目惊心,好像健壮的肌肤上一块块的病癣,让人痛惜不已。

 

从谷歌地图上,也能发现,这里山体表层的滑坡实际上非常的严重,虽然整体上并不是很陡峻的地所,但地表沙土石砾层的存在加上植被相对稀缺造成了此地山体表层失稳多发。

 

老吴抬手一指,目力所见长城尽头也就是今天活动的终点。不就在眼皮底下吗,抬脚就到。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往西南方向望去,远远地模模糊糊地见到长城有敌楼的身影,据说那里是边更梁长城,很期待有一天能长城接续去到那里看一看。从远处看,那里的山形地势和周边有比较大的差别,比较平整,虽斜虽陡,但整个山体山坡似光溜溜的斜面,而不似周边的群峰群山那样沟壑沟谷众多,致使整个山体地形地貌似包子上的褶皱一样。

 

另有资料讲那里好像是黄草安和芦子沟。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虽是山高坡陡,但长城的修建仍是非常的仔细非常的认真,就连墙顶面上铺就的石板和台阶等都是大块的石料,坚实无比。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艰难地爬到了顶峰,匆匆忙忙四处照了几张照片,伸长脖子四处观望一番,然后飞也似地从上往下飘落,一路厚墙高耸,坚如磐石。

 

一拐折处,2号敌台,外凸于长城墙体之外。旁,一上兵道。

 

敌台顶面与墙体顶面齐平,无雉堞,墩台顶面有石块摆出隔断和小方形图案。

 

墙外西侧山坡上,有石块垒砌的一处哨楼,其与主墙并不相连。

 

再前,3号敌台,外凸于长城墙体之外。旁,一棵大树,高出墙体数米。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继续下行,4号敌台,外凸于长城墙体之外,残存局部墙堞。

 

再前,5号敌台,外凸于长城墙体之外,最外侧结构已有所松动,裂隙生成,宽逾30cm,石块砌体已外凸,随时有垮塌的危险。该地台完全位于墙体之外,正对墙处即为前面所讲过的上圆下方两竖立的石块构件之处

 

再往前行,来到了登城的垭口处,垭口南北两侧各一敌楼,相距较近,共同扼守关隘通道,分别为6号和7号,前已详叙,不再赘述。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7号楼不远,小山包上,一残台,为8号。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7号楼和8号台之间,沙飞曾拍摄了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虽然今人研究后认为此照片当为摆拍所得,但照片的意义就是向世人传达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如长城般坚忍不拔,定会将抗击侵略者的战争进行到底,从此抗战和长城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长城也成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的一种精神象征。

 

今,两老兵在此复原了沙飞老照片中的场景。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8号残台,略下行,不远抵9号残台。

 

9号敌台前端,连续两个残楼,其间夹杂一处敌台,分别编号为10号、11号和12号。也是有沙飞老照片的场所,其中南侧的10号楼也被俗称为会议楼,12号楼被俗称为欢呼楼。只是和沙飞的老照片比较,这里的长城建筑更加残破,战争给长城带来的创伤远远要小于近代生产和生活所需带来的长城破坏。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11号墩台外凸于墙体,西侧临陡坡,已有下滑外鼓开裂趋势,如若不行加固维修之措施,垮塌只是早晚之事。

 

12号敌楼体量不大,亦残损严重,早已不复当年欢呼楼中军民欢庆胜利之雄姿。敌楼4*3规制,门洞位于南北两侧中部,两端各1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只是门窗部分基本塌失殆尽。残迹分析,敌楼内回字形结构,中厅南北两侧正对门洞处各1券洞,东西两侧正对箭窗处各2券洞,纵券顶。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12楼,前一山坳,当间一敌台残基,为13号。

 

对面山梁,巨石垒筑坚盾厚墙,并环绕成东西向长条树叶一般的堡城。以前很少见有堡城修筑在山上,像涞水马水口山上与长城相连相通的一处指挥堡城那样,可能也间接说明此地在防御上的重要性。

 

亚家庄长城的特别之处就是在山梁顶部修筑了这座堡城,名曰“宁静安城”,为明景泰三年(1452年)筑城置戍,这里也是俗称的孟良城,传说杨家将军中大将孟良和焦赞曾在此屯兵御敌。

 

远处山坡一高压铁塔旁有垒石而成的小台一处,不似修筑铁塔时所垒砌,当为长城防御之附属建筑,前探哨楼也。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孟良城山顶东端树叶尖处,一敌台,14号,海拔高度1135米,局部最高处。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孟良城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平均宽度约50米,南部置一堡门,为宁静安口。门楼已毁,门匾已失。据老乡介绍,原此处还有一碑,也被运走不知何处。堡城东部沿坡,中西部平坦,遗落有磨盘石碾石臼上马石等,很奇怪的是在这里还能有上马石,可这里进进出出根本无法骑马行驶,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仅是一种装饰或象征物。

 

孟良城内尚有石块砌筑的围墙院落等,难辨古今。

 

孟良城南墙东侧堡门(15号),西侧残楼(16号),西墙一敌台(17号),西端城角一敌楼(18号),敌楼仅余基础部分。1516号楼之间墙体有处垮塌,石块顺坡滑落,遗撒满坡。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18号残楼即离孟良城,前不远一墩台(19号),经此往下至一垭口。垭口处有山间小道可联通东西,一残台守立在此(20号),一高压线杆也借垭口之利竖立于此。

 

从垭口向上,半山坡上,一小型敌台,21号。外凸于墙体外,略鼓,开裂,存安全隐患。

 

续上,山不高,石块较大,台阶较高。

 

上顶,城墙折向西方,乱云飞渡,长城岿立不动,霸气十足。

 

西段尽头,22号敌楼,残,4*3规制。门洞位于东北两侧,东侧门洞位于南端,北端3箭窗,北侧门洞位于中部,两端各1箭窗。敌楼南侧3箭窗,敌楼北侧4箭窗。箭窗顶部以上全塌失,烂砖碎瓦将敌楼内部填实。敌楼西侧外山梁上一小型哨楼堆石。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敌楼填实无法通行,需从敌楼旁绕行。

 

22号敌楼,长城再转向北向,前一比较完整的敌楼,此楼前尚有一敌台(23号)。

 

24号敌楼,相对完整,4*4规制,顶层垛墙失,有松树三棵。门洞位于南北两侧,东部各1箭窗,西部各2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东西两侧顶部各2出水龙嘴。南北两侧门洞顶上楼匾皆失。敌楼内回字形结构,中厅四壁各一券洞,门洞内侧顶部横券顶,中厅、东西两侧和四角顶部皆纵券顶,中厅南端顶开口,可上下。

 

过敌楼续上,然后向西再次折向,25号墩台,奇怪的是墩台前的墙面上有个方孔,不知何用。

 

远见一人影立于敌台之上,横眉冷对,惊的我竟驻足不前,待仔细分辨才发现是老吴也。

 

25号敌台,略微下行,抵26号小墩台,2526两台上皆有上圆下方两石件竖立。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再前,下一鞍部垭口,此地一墩台(27号),向上则抵28号敌楼。

 

28号敌楼,相对完整,4*4规制,顶层垛墙失,有荆棘生长。门洞位于东西两侧,东侧门洞北部1箭窗,南部2箭窗,西侧门洞已随整体墙面的塌失而不见踪影,残迹分析似位于偏北位置。南北两侧各4箭窗。南北两侧顶部各2出水龙嘴。东侧门洞顶上楼匾失。敌楼内回字形结构,中厅较小,四壁各一券洞。门洞内侧顶部横券顶,中厅、东西两侧和四角顶部皆纵券顶,中厅西端顶开口,可上下。西侧多塌失,楼内隔墙等多有开裂现象。楼内一柱础石。楼体两侧多处开裂。

 

28号敌楼,前一墩台(29号),开裂、外鼓已显病态。

 

再前,一石头形成的尖顶,长城墙体骑跨而过,填沟没顶,雄态毕现,为亚家庄长城段壮观景色之一,石顶处,30号墩台,较小。奇怪的是墩台外侧有白灰浆抹平的现象。

 

石顶峰上一牧羊人站立,和其闲聊,知其为外乡人,受雇在此放羊,有300只一群山羊,每日登山爬墙如履平地。老人今年63岁,健谈乐观,羊爬坡跨涧,而牧羊的老者则是在墙头上吆喝抛石即可,不需要跟在羊的后面上下追撵,晚上的时候山羊也会自己回去,老人只需顺道而下,在山脚下归拢一下即可。

 

30号墩台下行,抵一垭口处再复上行,可沿墙体内侧行走一小段后再上墙。上墙后再往下,小垭口,一上兵道,一小墩台(31号)。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继续前行上一小山包顶端,前面剩下的旅程一览无余。

 

再前,32号墩台,体量较大,实际上也可视为两个墩台并列而成,以强化此三脊交汇处的防御力量,西侧山脊外90米,一小型正方形方锥体哨楼前置,可侦察前方敌情。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32号墩台,一垭口,在上,33号墩台。两处墩台共同扼守住了这个山坳。

 

继续前行,抵达34号敌楼.

 

34号敌楼,相对完整,4*4规制,顶层垛墙失,有荆棘生长。门洞位于南北两侧东端,西端各3箭窗,东西两侧各4箭窗。南北两门洞顶上楼匾皆失。门洞无券顶石,但有门柱石、门柱石上横置的石条和门内侧的门顶石。敌楼内回字形结构,中厅狭长,四壁各一券洞。门洞内侧顶部横券顶,中厅、东西两侧和四角顶部皆纵券顶。东南角顶开口,可上下。南北两侧各4条和3条裂隙,西侧1条裂隙。

 

墙外侧山坡上可见一圆形哨楼和一方锥体哨楼。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34号敌楼北侧门洞离地面较高,不方便上下,墙外侧绕行,可没想到外侧下墙也不易呀。

 

34号敌楼,前面有35号墩台和36号敌楼。

 

36号敌楼,相对完整,4*3规制,顶层平整,垛墙失,西南角上有棵树木生长。长城墙体直抵敌楼东侧顶部,一步可跨进顶层,顶部北侧两上下通行的孔洞,借此下到敌楼内部。敌楼门洞位于西北两侧,北门洞位于东端,西端3箭窗,西门洞位于北端,南端2箭窗。东侧中、南2箭窗,南侧4箭窗。西北两门洞顶上楼匾皆失。敌楼内回字形结构,中厅狭长,四壁各一券洞。门洞无券顶石,但有门柱石、门柱石上横置的石条和门内侧的门顶石。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敌楼顶上观景,前后皆佳。远望来时之路,云山雾海中长城渐没;遥望前端,山重水复。

 

续前,37号墩台,38号墩台。38号墩台后,长城墙体折向北方。

 

37号墩台处,为一垭口,可顺此山谷下撤至浮图峪。前面墙体不多了,将包放下,轻装前行去瞧瞧最后的一段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垭口处可下墙沿山坡小道前行,避开一段小爬升和一个小断崖,直抵前面一处山坳。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最后一段长城墙体,首先爬上一处高高的脊背,然后再直抵一处山崖跟前,并止步于此。

 

已经有些筋疲力尽了,再加上前面的城墙高耸孤立,两侧墙体山坡比较陡峻,掂量了一下还是决定就此打住吧。虽仍欠百米未能到头,但也心满意足了,好好地稳稳地坐下来,看着黄教授抵达尽头还在尝试往上攀爬一段也是很满足的。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回返,至垭口处,老吴领头,黄教授殿后,三人快速地沿沟谷下撤了,时间才下午三点。

 

下撤数百米后沟谷中有条便道,沿便道直行,山口处有羊圈,还有饲养梅花鹿的房舍呢,当然也少不了凶猛的大狗,狂吠不已,虽被圈在铁笼子中,可那凶悍的样子、撞击铁框发出的声音也让人心惊胆颤,唯有快步逃离此地。

 

顺沟而下,一钢厂,曾经的老企业,还有文革时期的标语口号。沟谷两侧黑尘飘舞,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厂区中也破败不堪,但仍在开工生产。

 

出沟谷上公路后左拐,奔浮图峪方向,右拐则是杨家庄镇。从GE上看,杨家庄不小,工业企业不少,甚至还有一条铁道通进来,只是现今有些冷清,看来这里采矿和炼铁炼钢受到了限制,昔日红火之地也变得花落流水而去。

 

沿公路直行,可抵浮图峪村。

 

浮图峪村大部在浮图峪堡城内,这里也是一处关城,在紫荆关正西100多里,是涞源至易县等平原丘陵地带的必经之地,为古代的军事极冲,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所以此地除了构建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250米的堡城关城外,还在堡城东西两侧环构内外两重墙体。借助余晖,在周边山上还发现有多处敌楼敌台。

 

据资料载,浮图峪关正式建城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城堡圆形,靠山面河,城内多庙宇官署校场,现城墙多毁,官署校场也多被工矿企业占据并被涤荡干净。

 

浮图峪村也是大村大镇,只是新年之际,异常冷清,不闻人声、不闻鸡鸣、不见炊烟、不见热闹景象,户户闭门,院院冷寂,有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从外面看看,应该是一处保留较多老旧建筑的古旧村落,堡城部分残存,还有长长的成排房屋、圆形建筑、旧式楼房、标有路名巷名的街道、石块砌筑的房屋和围墙、街旁的旧买卖铺,无不彰显其过去的辉煌历史,就连现在作为村委会的三层小楼,也定是以前工矿企业遗留下来的建筑。

 

浮图峪村西侧,拒马河流淌而过,据说以前拒马河污染严重,现在看来情况大为好转。

 

过河,上108国道,此地有浮图峪火车站,据老乡讲,可以坐火车来此游玩,夏季时节,吃住皆易。

 

和虫虫联系,大队人马即将聚齐,在国道旁歇息观景半小时后,大巴驶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登车,回程,时间五点十分。一路顺畅,只是在涿州服务区出来后,一没留神,驶过京石高速路口,好在前行五六公里一出口收费站前拐上对面车道,再回返后上了京石高速。

 

八点左右进五棵松一号线地铁,不到九点敲响了家门。

 

两天的涞源长城游结束了,那美好的景色永驻心田。

 

几张全景图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涞源亚家庄至浮图峪长城记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