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标签:
罗伯特弗罗斯特穗穗收藏资料杂谈 |
分类: 穗穗收藏 |
美国著名诗人 Robert Frost(1874-1963)
个人喜欢Robert Frost的Nothing Gold Can Stay
以下是两种翻译版本以助理解
Robert Frost - nothing gold can stay
自然的新绿是金, Nature's first green is gold,
鲜美色彩难保存。 Her hardest hue to hold.
初发叶芽即是花; Her early leaf's a flower;
仅能持续一刹那。 But on
遂而新芽长成叶。 Then leaf subsides to leaf.
伊甸顿然陷悲切, So Eden sank to grief,
曙晓瞬已大白天。 So dawn goes down to day.
黄金之物不久全。 Nothing gold can stay.
---------------------------------------------------------------------------------------
Nothing glod can stay 岁月留金
Nature's first green is gold, 大自然的第一抹新绿是金色
Her hardest hue to hold. 她最无力保留的颜色.
Her early leaf's a flower; 她最初的叶是一朵花,
But on
Then leaf subsides leaf, 于是叶沦落为叶,
So Eden sank to grief. 乐园陷入了永夜.
So down gose down to day, 黎明堕落成白天,
Nothing gold can stay. 金色的东西都不长远
http://img.bimg.126.net/photo/KLCtrX9ddxEiaDI1rvsgKA==/632474272669527606.jpg
《雪夜林畔小驻》("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是现代英语始终公认的短篇杰作。
此诗之难能可贵,在于意境含蓄,用语天然,而格律严谨。意境则深入浅出,貌似写景,却别有寓意。
这首《雪夜林前小驻》所描写的情景不用解释,但它后面的情趣、哲理、魅力,需要细细品位--我
独自站在树林边沿,里面有一种东西在吸引我,但不能光听内心世界的召唤,我还要许多世间的约会、
责任:森林又暗又深真可羡/但我还要守一些诺言/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1923)
--Robert Frost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The on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注释]
Queer:Deviating from the expected or normal;
strange:奇怪的,不平常的,a
queer way of talking(一种奇怪的讲话方式)。告诉大家一个由queer组成的词组,in queer
street表示“负债”、“在困难中”等。
Harness:The gear or tackle, other than a yoke, with which a
draft
animal pulls a vehicle or an
implement.挽具:一种与轭不同的用于将驮重动物系在车辆或工具上
的马具
Downy:Resembling down:似绒毛的
eg:downy white clouds.
絮状白云
这次给出几个不同版本的译文,比较一下,很有意思哦http://www.ebigear.com/images/newspic/2006/10/02/19649/em09.gif
雪夜林畔小驻
--余光中译
想来我认识这座森林,
林主的庄宅就在邻村,
却不会见我在此驻马,
看他林中积雪的美景。
我的小马一定颇惊讶:
四望不见有什么农家,
偏是一年最暗的黄昏,
寒林和冰湖之间停下。
它摇一摇身上的串铃,
问我这地方该不该停。
此外只有轻风拂雪片,
再也听不见其他声音。
森林又暗又深真可羡,
但我还要守一些诺言,
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
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
雪夜在林边
--京人译
我不会猜错谁是这林子的主人,
但他的家却远在那边的孤村。
他不会想到,我竟在这里停马,
只为看那树林里面落雪纷纷。
我那小马定有点诧异,
为何在这里停下,悄无人迹。
这边是树林,那边是冰冻的湖,
又是一年里最黑的夜,夜黑如漆。
他摇了下铃铛,送来个声响,
似乎问我有什么异常。
其他的声音,只有微风,
还有那漫天的雪花,沙沙地落在脚旁。
静谧的树林,深邃幽暗,
我虽向往,但已有约在先。
入睡之前仍然路程迢迢,
入睡之前,仍然路程漫漫。
雪夜林边小立
--飞白译
我想我认识树林的主人
他家住在林边的农村;
他不会看见我暂停此地,
欣赏他披上雪装的树林。
我的小马准抱着个疑团:
干嘛停在这儿,不见人烟,
在一年中最黑的晚上,
停在树林和冰湖之间。
它摇了摇颈上的铃铎,
想问问主人有没有弄错。
除此之外唯一的声音
是风飘绒雪轻轻拂过。
树林真可爱,既深又黑,
但我有许多诺言不能违背,
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安睡。
雪夜驻马林边
-- 一个网名“老蛇”朋友的古风版翻译!
知君之林兮
知君之村居
君不知吾来兮
观雪入林棘
骐骥疑惑兮
此处无所驿
林间冰湖兮
岁暗极此夕
辔铃之鸣兮
相问几差异
唯闻寒风冽冽兮
催飞雪压云低
林之幽幽兮
信誓旦旦兮
路漫漫无眠欤
路迢迢无眠矣
(本博主按:此古风版翻译实乃楚辞风格,两千年前在我家乡,人们就是这样吟咏歌唱,
无论是壮志难酬的诗人屈原,还是志得意满的汉高祖刘邦,一直到濒临绝境的楚霸王项羽,
莫不如此。译成此种味道,如诗翁懂得汉语,也会会心一笑的。)
摘 要: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脍炙人
口的佳作,至今仍广为传诵。该诗的中文译本不下二十个,本文从内容传达、韵律结构等
方面对余光中、秦秀白、江枫的三篇译文进行评析,通过对比和比较探讨三者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翻译对比 评析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是美国现代诗坛上拥有最广泛读者的诗人,也是
美国人民最喜爱并引以为自豪的少数几位美国诗人之一,其诗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清新,但朴实中透出
哲理,自然中充满睿智,字里行间时常流露出诗人特有的诙谐与幽默,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许曦明,2005)主要代表作有Stopping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Birches,Nothing
Gold Can Stay,
Neither outFar Nor in Deep等。(刘保安,2003)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是罗伯特·弗罗斯特最闻名的诗作之一。
原诗全文如下: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Whose woods ther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The on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这首诗以简单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平淡的画面。旅途中的诗人在雪夜中赶来,来到乡间一片被冰雪覆盖的树林边。如此美丽幽静的树林让他流连忘
返,并感到了森林深处那神秘诱惑的魅力,诗人不禁驻步于树林边陷入沉思。自然是如此的舒适和静谧,使诗人渴望与这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树林的深远神秘又
使诗人渴望彼岸世界。但小马无法理解如此荒凉之所主人为何止步不前,它摇了下铃铛将诗人拉回现实世界,路途的前方还有“诺言”需要履行,诗人决定继续赶
路。
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曾被多位名家翻译成中文。许多不同的译本都被人们所传诵。本文将对余光中、秦秀白、江枫的三篇译文进行对比评析,通过对比和比较探讨三者之间的异同。
余、秦、江三位译者都能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脉路,完整地再现了原诗的思想内容,但在具体的细节处理上,各家又表现了不同的特点。
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诗歌亦然。诗歌的题目可以说是一首诗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读者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喜爱程度。
因此,译者在翻译诗名时可以说是字字斟酌,苦苦推敲,只求能将原诗的精髓完整地呈现于所译诗的题目上。余光中将原诗题目翻译为“雪夜林畔小驻”,与原语几
乎等同。“畔”字给读者带来清新诗意,而“小驻”也揭示了诗中主人公所进行的活动。秦秀白译为“雪夜林边停”,相对于余光中的“小驻”,“停”字给读者带
来一种嘎然而止的突兀感,因为“停”的动作比“驻”更具有瞬时性,在时间的表达上与诗中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有些不符。这样的题目呈现给读者的就只能
是一幅静止的画面,而不是一个立体的场景。江枫将题目译为“雪夜林边”,第一时间向读者交代了时间和地点。雪夜,林边,读者接收到的信息有“在哪里”,
“什么时候”,却没有“做什么”,这正是该译本的妙处所在。译者大胆地将“stopping”隐而不译,让读者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通过获得的时间、地
点、景物、色彩等信息在脑海中描绘出这首诗的场景后,急切地想知道在雪夜林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往下阅读,从而增加了作品对读者的吸引
力。
诗歌的第一节写到诗人在雪夜来到林边,呈现在面前的是一个单纯的原始的自然。在这里,人的心灵达到净化,物我两忘,人与自然融为了一体。面
对这超脱尘世的宁静所在,诗人想到了林子的主人及其居住的村镇。在这里,雪夜幽林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境界或诗人的最后归宿地。林子的主人与村镇象征着现实世
界。诗人从现实世界中来,欲寻觅一种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皈依,却又无法割断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诗人内心深处充满了矛盾,选择的困惑与两难已见端倪。(汪承
萍,2003)在翻译“Whose woods there are I think I
know.”这句时,余用了“想来我认识这座森林,”相较于秦、江二人,余的表达虽较符合中文表达的语序,但却忽落了树林归属性的传达,有可能使读者忽略
树林主人这一重要的象征意义。虽然余在第二句提及“林主”,但突出的力度较弱。对于“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这句,秦秀白译为“安能料到我来此”,似乎“安能料到”的语气稍显偏重,在原诗中“though”所带出的也只是轻微的转折。最后一句“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中的“watch”一词,余译为“看”,略显直白,不如秦和江的“赏观”和“观赏”来得有文采,有意境。
二、三两节是这首诗的深入。正当诗人为幽林所诱惑,渐入忘我境界,意欲投身于怀抱而永不归返时,小马却及时地进行了提醒:天寒地冻,黑夜茫茫,既没有温暖
的农舍,也没有可口的食物,怎么能够在这里驻足?(汪承萍,2003)在翻译“queer”这个词时,余用了“惊讶”,秦用了“疑情”,而江用了“奇
怪”。相较之下,“奇怪”用得较为恰当,因为接下来的几句诗解释了小马觉得奇怪的原因,整个逻辑承接起来也较为通顺。接下来的三句诗,三位译者都没有完全
按照原诗的顺序翻译。余调换了第三、四句,秦将第二句传递出的一半信息放到了第三句,而江则将第二句与第四句调换了位置。译者在翻译中改变句式和语序,其
实是一种灵活的处理,都是从翻译的整体效果出发,为的是译出更易让目的语读者接受的作品。虽然余、秦、白翻译第二节时在句式、语序上都作了改动,但这并不
影响诗歌深层意义的传达,而且给译者的审美情绪、艺术修养及翻译观充分表现的余地。
在翻译第三节中的“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时,余、秦分别译为“问我这地方该不该停”和“欲告主人迷路径”,实际上就是把“小马”的困惑明说出来,与原诗意思贴切,也易于读者接
受。而江译为“问是否有什么差错出现,”直译了原文,但意思却没有完全传达出来,其中的“出现”二字也似乎显得多余了。
诗的第四节是关键所在。林子虽然优美可爱,幽暗深远,“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这说明诗人经过灵魂深入的激烈冲突,终于意识到,尽管雪夜幽林令人留连,但现在还不是驻足的时候,还有许多承诺必须兑现,还有一段人生必须履行。不能只凭
感情和悟性用事。所以诗人最后无奈反复咏叹“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诗人灵魂深处的矛盾毕显无遗。秦将“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译为“信守诺言难久停”,传达出了诗人想留却不能留,眷恋不舍的心情。江译为“但是我有约定的事要完成”,把这个“约定”具体到了一、两件事
上,也稍显口语化了。在对最后两句的翻译上,余强调了诗人对“安眠”的渴望,而江把侧重点放在了“赶路”上,各自带来耐人寻味的不同效果。秦打破原诗格
局,将重复的两句诗译为“找店尚早需赶路,投宿之前再远行。”增加了“找店”,“投宿”这些信息,避免了重复。在这里灵活的处理和与原诗相同的重复,哪一
种手法更为得当?值得读者去细细品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余、秦、江三译,尽管在细节处理上有所不同,但在意象表达、象征意义、格律形式等方面有着与原诗相近的呈现,达到了令不懂原文的中国读者也能从中体会到原诗中所刻画的意境,并感受到诗人高超的情景交融处理手法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苗. 弗洛斯特《雪夜林边驻马》文体赏析[J]. 安徽文学,2006,(9).
[2] 刘保安. 论弗罗斯特的自然诗[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
[3] 刘研莉. 理性与非理性的对话—— 罗伯特·弗罗斯特《雪夜林边驻足》文本解读[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3,(8).
[5] 许曦明. 《雪夜林边逗留》汉译的审美重塑[J]. 宁波大学学报,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