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课程资源开发与幼儿园活动多样性研讨会学习感受
(2014-12-09 21:18:03)
标签:
儿童教育课程资源 |
分类: 学习进步创新分享 |
南京课程资源开发与幼儿园活动多样性研讨会学习感受
2014年12月1日-3日,我参加了由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幼儿园活动多样性研讨会”,现将学习感受记录并分享。
在此之前,无论在我的研究、教学还是幼儿园实践中,我都是重视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我一直强调要将绘本视为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外在于幼儿园课程的添加物,但是,具体如何资源化,如何课程化我还是有很多困惑。在这次的会议中,让我有颇多收获。
收获一:资源意识和资源视角
首先,“行动”和“材料”意识是当前学前课程观的基本走向,儿童是在行动中学习的,行动需要操作材料,端坐静听不是适宜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方式。树立课程资源观就是要意识到真正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动起来,和材料、和环境、和人互动,获取经验,实现发展。开发课程资源就是要为儿童提供动手的材料和机会,而不是仅仅提供现成的课程文本。
其次,原有的课程资源观被进一步拓展和梳理。我们可以根据本地本园情况,对自然物/自然环境,文化产物/文化环境进行梳理,详细列出我们有可能提供给孩子感知操作的事物,再将这些事物视为思考课程走向的起点,进行课程规划。可以说,课程资源的规划就是课程的规划,从物出发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与其急于向别人学习,引进很多东西,不如认真盘点自己园所现有的资源,拓宽思路,从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开始。
第三,课程资源不是花大价钱从外面购买移植而来的,而是由园所内部条件挖掘生发出来的。因此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就是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发现-收集-整理-利用-评价-开发-再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只有不断深入精进,没有终结。
第四,课程资源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发现寻找建设的过程就是教师课程观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儿童学习发现的过程。课程资源建设不是园所老师单独完成的任务,而是教师、儿童、家长合作共建的过程。无论是图书馆、博物馆、种植园地还是剧场、科技馆,所有这些课程资源的建设都需要儿童积极参与,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参与的机会,使儿童真正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体之一。
最后,我们要用资源培育的视角来看待园所中有一定特长,但是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我暂时称之为资源教师)。他们有自己的学业特长,但是缺乏学前教育经验,我们既不能将他们边缘化,让他们只完成自己的特长教学,使他们的教学永远在课程之边缘,这样实际上也让儿童的学习变得零散;同时也不能让他们放弃专业特长,仅仅从事一般的保教工作,这是对他们自身文化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他们的成长:1、让特长教师资源化。请他们更多的运用自身资源优势参与到园所的课程规划中来,园长在考虑课程规划时要专门思考如何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2、使特长教师成为园所教师的课程资源,让老师们互相学习,每个老师都可以展示自己独有的资源优势,例如有的老师很擅长编织、烹饪,甚至有的老师很热爱旅游、戏剧,这些都可以成为全园教师共享的资源;3、帮助特长教师转变对自身的专业定位,从教自己所长,到将自身所长资源化,将自己擅长的知识技能物化为儿童可以感知操作的材料和活动机会。
收获二,尽管在众多老师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仍然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这也为我们日后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方向。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