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得罪人贴】我们真的为新技术新思维做好准备了吗?

(2014-11-14 13:31:33)
标签:

杂谈

【得罪人贴】我有时候就想,我这么持续的毒舌得罪人,将来会不会没有好下场?

最近,又有不少地方开大会讨论幼儿教育、早期教育、母婴服务、自然教育等等。大家都招呼着去看看,我特想去参加,可是时间实在排不开。说点闲话吧。我11月10日带孩子参加了某自然学校的活动,活动者对儿童的漠视,虚假的热情和所谓c-zone的理念把我镇住了。我又和几个参加过类似活动的朋友沟通,他们也是教育或心理背景的,对此深有同感。该校主办者是搞园林艺术的,他们对自然、设计、公益有自己的理解,我不好评论,但是他们对于儿童、教育、发展的理解连初级都达不到。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上,我觉得他们也没有自身育儿的体验,所以他们在组织活动时会做很多让我无法理解的事情。据说我参加的还算好的,只是说“你们这么笨啊?”什么的。而我的其他朋友说,有的机构还骂人,说粗话,并认为是体现c-zone理念。我所处的圈子,有不少都是从事母婴、早教、互联网教育、新媒体等等工作的。和朋友们交流中我发现儿童教育的门槛太低了,谁都敢说,什么都敢说。心理学普及工作做的太大太快,基本是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状态,很多人都在把心理学、教育学通俗化甚至庸俗化。一方面,任何阶段性的结论甚至假说、命题都可以当作依据来应用,用来唬人,非常不负责任。另一方面,很多陈年旧账被人翻新刷绿来用。越是有专业背景的越是谨慎,越是没有专业背景的越敢说,还当作是创新。我都被人创新了好几次了,问我你听说过福禄贝尔吗?在德国很有名,我想引进他的快乐儿童乐园,我只好告诉他,那个玩意儿就叫幼儿园。至于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现代通讯技术等等,也被乱用的厉害。我不反对学科交叉,不反对新技术应用于教育和师训,但是前提是对二者都有基本的了解,要么是能有学科交叉的人才,要么是有学科交叉的团队,合作攻坚。现在是跨界流行,劈腿泛滥。而实际上呢,两边都是二把刀,都是皮毛,而且还是杂毛。就瞎掺和。这种状况居多。我不能说所有人都是乱来的,但是确实不乱来的很少。他们有时候是明知不对还做,有时候是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幼儿教育是一个专业。包括我前几天批评的做教师培训的,还有一些所谓的“专家”。不尊重专业,还去培训专业老师。唉……总之呢,我面前的景象是:一大波新技术投机分子汹涌而来,眼睛里充斥着看见蓝海的眼泪和眼屎,混合成浑浊的暗红色,大喊着:brain,brai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