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我所知道的亲子阅读(暂定)》第二章到第八章的提纲
(2013-02-14 22:56:58)
标签:
亲子阅读学院亲子阅读童书专著育儿 |
分类: 早期阅读专栏 |
本想寒假好好写书的,实在是,唉……至少详细的提纲出来,后面应该会容易些。
希望这些话题大家感兴趣。
第二章
在此,我想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亲子阅读误区和大家讨论,和大家一起“明就里”,“不传讹”,“顾彼此”。为了便于讨论,我将之分为两章,先讨论儿童阅读中的一些误区,也就是以儿童为阅读主体时,我们常见的一些困惑和误区。再在下一章讨论亲子阅读中的一些误区,也就是以成人为指导主体时,成人常见的困惑和误区。
误区一:读图画书没有用
误区二:读图画书治百病
误区三:读绘本是为了读文字书做准备
误区四:绘本要用心来读,提学习就俗了
误区五:早期阅读越早越好
误区六:学龄前不要读书,绘本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误区七:读绘本要以量取胜,多读就好,反复读是浪费时间
误区八:绘本要精读,反复读就是精读
误区九:定时定点定人读
误区十:随时随地随性读
误区十一:认字可以多读,所以要早认字
误区十二:学前绝对不能认字
误区十三:绘本是0-99岁都能读的书,孩子可以领会得比我们更深刻
误区十四:孩子什么都不懂,他们看不懂那些深刻的书
第三章
亲子阅读和早期阅读说的不是同一件事。后者强调的是学龄前儿童作为阅读主体,由于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他们的阅读不等同于成人的阅读,他们的阅读对象、阅读方法、阅读收获也都不同于成人。而前者强调的是成人作为孩子的协助者,在孩子阅读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作为儿童阅读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做了哪些事。因此,早期阅读强调的是“阅读”,而亲子阅读则强调的是“亲子”。那么,家长们在陪着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都会遇到哪些困惑和误区呢?
误区一:最好孩子自己读,成人勿插手。
误区二:成人必须控制阅读进度,孩子不要乱来。
误区三:绘本要逐字朗读,不能任意篡改
误区四:绘本可以随意引申、解读、解释、联系生活实际
误区五:专家给出的书单最可靠
误区六:孩子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误区七:只读文学精品大师获奖作品,拒绝非名人非名著
误区八:只读典雅作品,不读荒诞滑稽没有教育意义的
误区九:只读文学故事,忽略科普、认知
误区十:只读绘本,忽略其他文学形式
第四章
前面讲了很多误区,误区的第一大来源就是“不明就里”,那么这个“就里”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孩子阅读的规律。
我们都知道“说话是本能,阅读是习惯”,一个正常的孩子放在日常的环境中,没有人刻意去教他,他也能在人际互动中学会说话;然而没有人教的情况下,孩子是无法学会阅读的。因为阅读是依托于符号和解码的,也就是文字。文字诞生才不过几千年的时间,相对于人类而言,它算是个“新生事物”,所以人类大脑中有语言学习机制,却没有“阅读基因”。学龄前儿童的阅读我们称为“前阅读”,它不仅仅依靠文字,还依靠图画,更依靠成人的辅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子阅读。广义上,0岁的宝宝就可以开始“阅读”,那么他们是怎么阅读的呢?他们读什么?读到了什么?他们是如何理解眼前的事物,如何理解印刷在书本上的事物?他们如何理解成人的语言、动作和他们所阅读的书本的关系?
这一章,我们来说说“读对的书”,这里指的是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书。讨论0-8岁孩子阅读发展的过程,相应的亲子阅读指导策略以及适宜的阅读材料。
0-6个月
6-12个月
12-18个月
18-24个月
24-36个月
3-4岁
4-5岁
5-6岁
6-8岁
这一章我会讲很多脑科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论,读起来可能会有点辛苦,会让一些不爱动脑子的家长感到头痛。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不明就里”是造成误区的首要原因,多了解一些早期阅读背后的研究,就会形成自己的判断力,不再以讹传化,不再非此即彼了。
第五章
很多人对童书进行分类推荐,这样有助于大家对一类图书的亲子阅读方法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从而举一反三,随机应变。我并不想从文学的角度来或者出版的角度来进行分类,而是想以亲子阅读为基本参照系,从五个角度来进行分类,然后着重去讨论不同类型童书亲子阅读的要点。
首先,我们从童书的文学母题上,将其分为爱的母题、自然的母题和顽童的母题三类。
其次,我们按照图文配比,将书籍分为无图,字多图少(插画),图文对等(互补)、图多字少,无字书这样五类。
第三,我们可以按照图书功能分成故事书、认知书、游戏(操作)书、科普书。
第四,我们按照体裁,将童书分为儿歌、童话、儿童故事、儿童科学文艺(其他体裁暂不讨论)。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各种经验和经验的呈现方式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在适宜的年龄(第四章)读适宜的材料,能让小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那么,这些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呈现在小读者面前的,小读者又是如何与他们互动,从而建构自己对于图书、阅读、经验的认识的呢?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有些家长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科普书,有些家长用看图说话的方式讲所有书,还有些家长完全不知道如何讲无字书。这都是对于图书本身的功能和价值不了解,才会出现的问题。
第六章
我们经常说好的童书是亲子间沟通的桥梁。孩子会问我们很多问题,我们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不知道他们想要的答案,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把这些答案讲给他们。童书,可以帮助我们。有时,我们想对孩子表达,却总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自己的语言翻译成他们的语言。这时,童书也可以帮助我们。亲子阅读的关键是“亲子”,这个亲子的意思就是亲子间的沟通,亲子间文化的共建。
我选择了以下这些话题,他们既是童书中经常出现的话题,也是生活中家长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家长往往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的话题。
死亡疾病离别
性别、性和生殖
恋爱婚姻家庭兄弟姐妹
友情和同伴
情绪
自我意识
社会事件、公平正义贫穷歧视
健康、成长、变化
这些并不是所有的童书题材,只是很多家长觉得和孩子分享起来比较困难的主题。每个主题的分享,既取决于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技巧,更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所以我们经常说,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你要在陪伴这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检视自己,甚至有可能是一个重建世界观的过程。
第七章
一本书的封底,不是一次亲子阅读的结束,而是一个更加有意义的亲子互动的开始。阅读理解,必须基于读者的原有经验,同时能够实现经验的拓展和迁移,因此,结合阅读内容的阅读延续活动就具有非凡的价值。它既可以延续读者的阅读情绪,又可以拓展或者迁移读者的阅读经验。不爱读书的孩子可能通过阅读后的好玩的活动而爱上读书;读书理解能力弱的孩子,可能通过阅读拓展活动提高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可能通过阅读后的延伸活动提高或者拓展了阅读的范围或层面。因此,因势利导、推波助澜的阅读后续活动是亲子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常见的图画书,我们可以用以下这些形式来展开亲子阅读活动:
生活实践活动
身体运动活动
假扮、假装活动
表演、戏剧活动
科学实践活动
艺术表现活动
语言文字活动
第八章
我并不建议每个家庭都变成一个小小的家庭图书馆。尽管我们期待每个家庭都有精美的图书,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但是家庭居住面积不允许我们拥有那么多图书。而且,我们都知道“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时候拥有的反倒不懂得珍惜。
我希望家庭拥有一定数量的藏书,而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书活起来,让孩子能感受到书籍的力量,和家人、朋友甚至社区成员分享读书的快乐。
因此我会从选书、藏书、管书、用书、修补图书、换书、捐书、借书、还书、自制图书等几个方面来谈如何让家庭阅读环境更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