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游戏,还是成人的游戏
(2013-01-23 23:06:23)
标签:
杂谈 |
郑州某园园长策划组织幼儿集体婚礼的动机我们并不完全理解,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推测的,那就是她看到了个别幼儿的自发游戏活动——“结婚”,并认为这是孩子到了“婚姻敏感期”的表现。或许她的逻辑是:因为某些孩子有了模仿成人结婚的需要,所以好的教育就是要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因此我们就要为全体孩子策划一场隆重的婚礼,让大人和孩子都来享受这份快乐。
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以儿童兴趣为中心的推论,却有着几个重大的疑点:
1、幼儿的自发游戏“结婚”是在模仿成人的生活,他们模仿的是什么呢?他们的游戏内容、游戏水平、游戏表现形式和园长所策划的集体婚礼一致吗?
2、幼儿的“婚姻敏感期”是什么意思?
3、幼儿的游戏具有自发性、随意性特点,尤其是假扮游戏,主要是基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生活做出的模仿和改造,而成人策划安排的集体婚礼,还是幼儿的游戏吗?
我们先不论园长此举是否存在娱乐儿童,脱离幼儿真实生活经验,儿童观扭曲等问题,单说她对于儿童游戏的看法,就存在着严重的误解。
实际上,这种误解普遍地存在着。我们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成人导演下的所谓“儿童的游戏”,儿童要么在其中充当木偶,被动地接受成人的安排,“表演”出一个游戏来;要么被成人制造的气氛或刺激所左右,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却依然全无自己的主体意志。
各种文件中都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是,大家对游戏的理解不尽相同,使得对这种基本活动方式也有各自的看法。有的人认为热热闹闹的就是游戏,有的认为假装的就是游戏,却总是忽略了游戏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主体性。
因此,假如这位园长坚持认为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游戏,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是一个可以培养孩子性别意识的游戏时,我们需要深思的是,到底这是孩子的游戏,还是成人的游戏。
更多讨论和发言,在这里http://bbs.cnsece.com/showtopic-4984.aspx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