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发展适宜性实践的两个小案例,供大家讨论

(2012-04-09 21:16:34)
标签:

教育

分类: 好书慢读随笔写
阅读《发展适应性实践》,是需要不断反思的过程。我们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自己平时的育儿或者教育行为。在此,我来说两个案例。
1、老师带着孩子们学习“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看完图片和视频后,老师孩子们画一画,关于消化,自己知道了什么。全班孩子都在和老师一起画画,只有一个男孩d独自走开,跑到玩具柜那里取出了一盒积木。主班老师看到了,没有干涉,d刚刚从美国回来没多久,中文说的不是很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显得有点特立独行。实习老师看到了,没有经过主班老师的同意,就过去对d说:你不要弄出声音打扰别的小朋友画画。当时,d在另一个房间,实际上其他小朋友都没有关注到他的离开,更没有被他打扰。而d拿出了几块带沟槽的积木,正在连接,我作为观察者,期待着他用积木的方式,搭建出他刚才学到的肠道模型,但是,由于实习老师的干扰,d赶紧保护自己的积木,实习老师把积木收走了,他只好拿出别的积木玩。或许,一次具有d风格的表达就这样被破坏了。
我赶紧让老师去和实习老师打招呼,不要干扰d。实习老师这才离开。然后我走过去,对d说,我看你刚才的那盒积木很好玩,我能玩一下吗?d点头同意。于是我尝试用几块沟槽积木组成管道,d看到了,递给我一块细细的锥形材料,示意我丢进去,我把那块锥形材料丢进我做的管道里,我想,这是他刚才想做的事情。
中午研讨结束后,我单独找到了实习老师,问她为什么去干预d。她非常认真地说:我觉得这个孩子总是不遵守规则,他已经大班了,要学会遵守纪律,所以我去让他不要干扰其他小朋友。我说:他并没有干扰到任何人,事实上,只有你干扰他了,你不能用自己设想的可能发生的干扰为理由,来干扰一个孩子可能发生的学习。
即使是善良的初衷,却隐含着这个名牌大学高材生对于儿童发展的潜在理解。守纪律比自我意识重要,合群比独自学习重要。我和她就这个问题争论了十几分钟。虽然我无论在年龄、口才还是在气势上,都肯定能压倒她, 但这不代表争论的胜利。胜利是没有意义的,反思才有价值。我们都要反思,什么对于孩子发展是最有价值的,什么发展机会是适宜的,才能让我们的决策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第二个案例是,孩子们在沙坑旁玩得很欢。一个孩子把沙石放进轮胎的内槽,滚动轮胎的时候,沙土飞扬,还有哗啦啦的声音,显得很有气势。孩子玩得很开心。一群孩子在拿沙石做饭,又是炒菜又是凉拌,还活芝麻酱,游戏和当前的主题非常吻合,孩子们玩得有声有色,一个个游戏灵感冒出来……可是,自选户外游戏结束后,有老师提出,为了园所环境整洁,请各班老师约束小朋友,不要把沙子带到沙坑外,如果有人带出来,必须清扫。
于是,我又对此老师提出异议。是幼儿园的环境整洁重要,还是孩子的游戏重要。严格的规则会不会让孩子产生压迫感,让游戏被束缚?老师此时要关注的不是用语词的方式告知规则,不是用惩罚的方式执行规则,而是用提供充足、适宜的游戏材料,让规则进入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在材料的帮助下,整洁的游戏。例如和孩子讨论沙子进入其他区域的危害,请孩子讨论怎样能避免沙子进入其他区域,在沙坑区提供什么材料能让孩子玩做饭游戏而不必把沙子带出来等等。
听懂规则、执行规则、不执行就得到惩罚,这是在培养遵纪守法的良民,而不是自制自觉的公民。公民应该自己讨论纪律的产生,并且想法子让环境在游戏中得到保持,而不是为了环境而牺牲游戏。

以上两个小案例,教师的决策中,都涉及到权衡,权衡的依据就是发展适宜性,年龄、个体和文化三个方面都应考虑。

我提出的不一定是适宜的方案,希望拿出来和大家讨论。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如何去思考,如何促进孩子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