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化课程建设早期阅读幼儿园 |
分类: 生活化幼儿园阅读课程建设 |
经过前两周的集体学习,本周终于开始进入课题的实质性讨论阶段。先来回顾一下。
第一次集体学习,我向老师介绍了“生活化幼儿园阅读课程建设研究”的目的、价值、研究方向、初步的研究计划等。但是,我相信老师们被我说的晕头转向,并不一定完全理解了我想做什么。没关系,毕竟老师们对早期阅读不熟悉,对生活化课程理念不熟悉,对课程建设也不熟悉。对他们而言,规划一次活动,最多是一周的活动,可能都不算是一个轻松的工作,何况做一个系统的课程建设呢?
我也深深地认识到,依托于碧桐书院幼儿园做一个这样的研究,实际上是和园所的老师们共同建设园所课程文化的过程,是和他们一起把他们的eyfs理念转化成本土实践的过程。我所做的东西,没什么新鲜的,并不是提出一个新的学说,更不是独创一套什么实践方法。我只是想深入地探索“以图画书作为课程资源”这种理念,如何在幼儿园展开实践,如何帮助老师意识到图画书作为资源的价值,如何帮助老师学会利用图画书提供的素材规划课程。
在我以往的教研中,我发现,老师一开始不理解甚至不接受,认为不需要图画书,我也能教好;或者相反,认为,拿到图画书,就要把这本书讲深讲透,让小朋友记住,能复述能表演等等。我想,这还是传统的教学观在作祟。老师们如果不意识到图画书对于幼儿完整学习的意义,不认识到幼儿学习过程中经验的价值,则无法真正意识到图画书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但是,一旦老师真的用上了图书,发现了孩子是如何与书互动的,孩子是如何借由书提供的信息展开自主的探究的,老师是如何通过提供图书,来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把握主题的发展的。老师一定会爱上这种方法。
通过第一次的讨论,我发现参与的三所幼儿园需要对生活化、课程建设等概念做更多的理念上的统一,只有在这些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才能继续。因此,第二次的研讨主题就是主题的选择、筛选、主题网、分解主题网等。同时,推荐了《田野课程》《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生活化的幼儿园班本课程》等一系列书让老师们学习。并且用幼儿园当时发生的案例,和老师探讨了什么是材料,如何发现孩子的需要,如何用材料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相关内容,都可以在这个栏目中找到。我也会抽时间把录像中的内容整理成文字。
今天中午研讨的内容是,食物主题用到哪些图画书,这些书可以怎么用?
我为老师们准备了《阴天有时下肉丸》《环游世界做苹果派》《南瓜汤》《石头汤》《妈妈买绿豆》《小海狸烤蛋糕》《一园青菜成了精》《最棒的蔬菜》(以上图书由皮卡中英文图书馆借阅)《咔嚓咔嚓》《谁吃了我的大饼》《水果跑啊跑》《好喝的汤》(以上图书由东方娃娃提供)《你一半我一半》(以上图书由京华小鲁提供)《新天糖乐园》(以上图书由咕噜熊绘本馆提供)【不是广告贴,是必须感谢他们,没有他们的支持,我得花多少钱买书做研究啊,我爱死他们了。】
我为老师们领读了几本书,然后请老师思考几个问题:
1、这本书能对你的主题产生价值吗?是什么价值呢?是让主题充分展开?维系主题向纵深发展?拓展主题活动的范围?还是组织一次有趣的延伸活动?
2、这本书可能对孩子产生怎样的价值?获取信息?丰富情感?语言价值?提供活动线索?提供行动参照?
3、你会选择哪本书用于你的班级,参考什么标准?年龄?孩子的兴趣?当前的主题发展阶段?教师个人的兴趣?
4、你可以怎样运用这本书?响应孩子的需要?引领孩子的探索?为孩子提供主动探究材料?为孩子扩充阅读范围?
5、你为什么不选择这本书?主题偏离太远?阅读难度太大?孩子无兴趣?教师个人喜好?
6、运用这些书,你会使用怎样的顺序?哪本书先用,哪本书后用,为什么?
以上都是教师在刚刚进入图画书作为课程资源时要面对和思考的实际问题。我提出这些问题,也是为老师们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支架。老师们在这些问题的帮助下,可以去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来尝试选书,设计,实施和调整。
我们讨论了选书的流程:
1、在主题框架内,大量阅读,凡是与食物有关的图书都拿来读,作为备选(建议老师们到少儿图书馆、绘本馆去大量借阅,读了200本之后,你会有感觉的);
2、根据图画书素材设定主题网络的初始网(上次提到过初始网到活动网和经验网的步骤,设计时的一个重点是老师对本班幼儿兴趣和能力的了解和把握),或者当主题网络已经初步设定之后(当前就是这种情况,有一个大致的初始网,尚未做分解,各年龄段老师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等不是非常了解,尚不具备完整地 课程规划能力),参照图画书完善主题网络,提供资源。(参照上周讨论内容,看我对物质资源与幼儿学习的论述)。
3、筛选图画书,把与主题紧密相关的,用于集体朗读和讨论的分成一组,对这一组的呈现顺序做一个预案;与主题比较相关,或者阅读难度较低,内容有重复的书籍投放在阅读角;将与主题相关度不高,阅读难度较大的,作为延伸阅读或者家庭推荐阅读的内容。
4、对选定的主题图书进行精研,以图画书作为主题展开的线索或活动设计的依据。
第四步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
欢迎更多的幼儿园参与到网络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