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无字书大拇指接力法国绘本 |
分类: 早期阅读专栏 |
提到幼儿试读的效果。接力的编辑见我如此喜爱,便约我给新的无字书系列写导读。我自然欣欣然领命。
另有两本小猪家族的故事,真是一群有想象力的猪,有胆量有魄力有实力,敢想敢干。
《十朵小云》也有后续,这次不是十朵,而是一朵,虽然只有一朵,却有造型百变,而且神出鬼没游历无限,好玩之极。
和上一次的《樱桃》不一样,这一次也有一个套叠的故事,不过,比《樱桃》生猛的多,执着到撕心裂肺啊。
另外两个,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其中一本有点像《蒙蒙》,讲了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是关于愤怒、仇恨和醒悟的,但是故事的可读性更强,更好玩。另一个比较抽象,我还在琢磨呢,倒是我儿子,声称他看懂了。我还得向他请教一二。
八本好看的无字书,却给了我一个难题。我该怎样介绍给读者呢?
其实,我认为作者之所以用无字书这种方式呈现故事,就说明作者认为无需文字,仅凭图画,就足以达到沟通的目的,足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同时,因为是无字书,也就为读者创造了一个足够大的想象空间,任凭读者抛弃文字的桎梏,直接感受图画与意向带来的震撼,就像上一集无字书中《长长的路》当中的黑骑士一样,那种金戈铁马的效果,又岂是文字能够带来的。可是,总有些人对无字书感到困惑,认为自己读不懂,怕自己读不对,怕孩子看不懂,怕孩子理解不对,所以,编辑才要求我们写导读吧。这真让我矛盾啊。写的太详细了,会不会限制读者的想象?会不会成了一面之辞?写的不够相信,会不会让那些对自己的亲子阅读没什么信心的妈妈得不到帮助?失去了导读的意义?写的太深刻了,会不会导致大人要求孩子理解再理解的过度诠释?写的太肤浅了,会不会让读者领会不到无字书的价值和作者的关怀?
我只是一个读故事的人,我只把我读到的,读懂的,想到的那些表述出来,是不是就可以了呢?我相信读者会读出不同或者相似的感受,但绝不会读出一模一样的感受。既然这样,我也不过是起到了一个脚手架的作用,这样想,我可能就没有那么矛盾了吧。
好吧,这个星期,我的任务就是读这八本无字书,好好读,反复读,读给更多小朋友听、读给妈妈听,看看他们的感受如何,然后,再来向大家汇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