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郝广才VS朱里安诺 如果庄子是一只熊-新京报报道

标签:
郝广才意大利新京报朱里安诺鱼儿水中游咕噜熊育儿 |
分类: 大熊要发言 |



作者:郝广才
绘画:朱里安诺
策划:咕噜熊故事屋
2010年10月
定价:32.00元
如果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施变成了一只熊和一条鳄鱼会怎样?这是发生在《鱼儿水中游》里的故事哟。本书的绘者,意大利著名插画家朱里安诺就是这么干的,这本他与台湾出版人郝广才合作的书里,是从庄周梦蝶讲起的……
新京报:
这本《鱼儿水中游》的主题是庄子的哲学,两位作者又分别来自中国和意大利,首先想问问你们合作东方题材的书多不多?孩子们能接受这种讲述哲学的方式吗?
郝广才:
只
有两本
,我感觉书不应该分东西方,只有高和低。大人读书有很多很奇怪的干扰,比如有的大人会觉得,这书字那么少,怎么卖那么贵。又或者一个朋友说,某个家长不喜欢熊,因为她做股票。小孩没有,这才是最直接的反应。
新京报:让小孩子这么早就开始读这些道理,会不会读不懂?
郝广
才:这些哲学并不深,可是每隔一段时间咀嚼,会发现更多味道。如果你从小看《庄子》,到老了又看,感觉还一样,
那你就白活啦。可是这个种子,要很早就帮孩子埋进去。现在我感觉可惜的是,中国孩子一看见庄子、老子,就觉得好可怕,就要远离,可其实这里面很自然很温暖很优美。你看一个孩子对待他的玩具、宠物的态度,就能知道他的一个状态。是爱它们的呢,还是会拿起洋娃娃来揍,如果拿起洋娃娃来揍,说明他父母没事就打他,所以会虐待小
动物的孩子,一定是他有被虐待。
新京报:所以接下来也会继续做这个系列的书?
郝广才:接下来还会做《老子》、《孙子兵法》,像《孙子兵法》并不是让孩子打仗跟别人竞争,是在教他如何解决问题。哲学是从小建立的,哲学是什么,是“to
新
京报:朱里安诺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对庄子思想是怎么理解的?
朱里安诺:庄子这个人,与其说在谈话,不如说他懂得倾听,现在人们总是有很多要说的,自己说,很少有人静下心听别人说
。倾听是
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己和别人感受别人的存在,同时也要倾听自然的声音。对小孩子也是一样,小孩子是很会倾听的。庄子教我的,也是小孩子教我的,就是学会倾听。
新京报:在西方可能传统上会更强调表达自我,你提到的倾听,西方是否会不大重视?
朱里安诺:大思想家都懂得倾听,倾听自己的心灵,倾听自然的声音。意大利文化里有句谚语———假如一个人要有思想,他必须懂得其他人在想什么。
新京报:这种书放在西方世界解读会不会有障碍?
郝广才:不会,人跟人相处道理是差不多的。
新京报:也就是说西方和东方的东西是相通的?
郝广才:只是以前我们给孩子的东西太硬,像祖宗牌位一样,碰都不能碰,这些哲学家讲的事情,是通的。像人鱼公主讲的就是
爱情到底要不要牺牲,要牺牲多少。假如耶稣碰见孔子的话,他们不会吵架,只会争论,都是后来
人局限以前人的思考。中国这些道理,能传几千年,一定有原因在。
新京报:为
什么把庄子画成了一只熊?
朱里安诺:用
动物,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动物表现的形象很简单,熊是憨厚有热情的动物。第二点能更好体现人物内心性格,狼表现凶残,狐狸表现狡猾。人和动物本来就是相近的,小孩会在游戏里说,我现在是一只狮子。在生活里也会这样,比如意大利有人会说,我饿得像狼一样,某个人像老虎一样有野心,在生活中人和动物的关系本来是非常相近的。
郝广才:孩子有时候最大的问题是,大人不用平等态度来对待他。好比你说有鬼,大人说,神经病,哪有。可是小孩子说有鬼肯定是有什么不安。梦也是一样,你为什么做这个梦,一定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用动物,在人物上容易塑造,西游记很好画,因为是猴子和猪八戒,可是红楼梦就难画了,12金钗画起来都差不多。孩子接受的故事,在表现手法上也会更接近孩子。
采写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