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的传承、共享和创造——读郝广才国学绘本

(2010-11-01 18:02:43)
标签:

庄子

中国

鱼儿水中游

夫子说

郝广才

文化

分类: 女人心情

文化的传承、共享和创造

——听郝广才先生首图演讲之感想

    孔子、庄子,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真的可以在孩子的图画书中存在吗?《论语》、《庄子》,除了摇头晃脑的背诵,我们还有其他方式讲授给孩子吗?因为深深地厌恶读经,于是在拿到《夫子说》和《鱼儿水中游》这两本书之前,我有着同样深深的质疑。但是,因为文作者是郝广才,因为他一向的幽默和富有想象力,因为他一向的敏感和跳脱的写作风格,又让我对这两本书充满了期待。

    在参加格林文化出版人郝广才先生和意大利插画家朱里安诺先生在首图举办的《鱼儿水中游》新书创作分享会之前,我就拿到了《鱼儿水中游》和《夫子说》两本精美的绘本。或许是因为精装的缘故,也或许是因为书里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文化,让这两本书拿在手里的感觉分外的重。我迫不及待地通读了两本书,虽然在绘画风格上有很大差异,但同样的风趣、幽默、童趣十足让我确信,这确实是给4-10岁小朋友写的书,确实是引领孩子毫无负担地进入传统文化大门,或者说是进入人类最精彩的精神世界大门的一张门票——而且是亲子套票。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本书。

    《鱼儿水中游》讲的是庄子的智慧,是道家的哲学。在造型上,我看到了一个洒脱而可爱的道家庄子熊。就像图作者朱里安诺先生讲的:“他们(熊)像哲学家一样生活。他们用鼻子观察环境,然后逃跑;他们像哲学家一样独处。熊的形象可以把哲学家的形象和小孩子拉近。通过熊,小孩子可以听到哲学家的道理”。那是一只围着肚兜,披着大红袍,背后长有翅膀的熊。它在花间飞舞,它在枝头驻足,它不慌不忙地看着这个世界,用最简单的话语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自然。

文化的传承、共享和创造——读郝广才国学绘本
    《夫子说》讲的是孔子的智慧,是儒家的哲学。在造型上,孔子要比庄子严谨得多,庄重得多,就如孔子总是会把“礼”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虽然都是熊,儒家孔子熊的样子却大不相同。在讲故事上,《夫子说》沿用《论语》的风格,让老师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对话,在对话中引用古今中外的很多小故事,用这些故事来说明道理。文化的传承、共享和创造——读郝广才国学绘本

    于是,两本让人觉得那么深奥的书,两位让人觉得那么遥远的思想家,就在庄子熊和孔子熊的造型下,走到了孩子身边;就在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中,走进了孩子的内心。在这里,文化并不遥远也不神秘,而是活生生的,活泼泼的。

    “庄周喜欢‘想’,喜欢在别人不想的地方想,认真想。他会想:天是运动的吗?地是静止的吗?是什么力量让太阳和月亮交替发光?”当我给六岁的儿子朗读这本关于伟大的庄子的书时,我看到儿子的眼中闪闪发光,仿佛欲言又止,我连忙停下来问他:“你想说什么吗?”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妈,这些问题,我也想过,我是不是也很伟大?”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因为只有孩子,才会勇敢地去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因此,哲学距离孩子并不是比我们更远,而是比我们更近。

    带着这些感受,我终于在首图的多功能厅听到了图文创作者分享他们的创作体会。郝广才先生用他一贯的挥洒自如同与会者分享《鱼儿水中游》,这个看似讲故事的过程,让我再次重温了这两本书的精妙之处,更让我体会到了文化的传承、共享和创造。

    郝先生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庄周梦蝶的故事,用他的话讲,就是“变过来变过去,就很好玩”;然后又讲了庄子与惠子辨的故事,也就是著名的“子非鱼”的故事。他说:“小朋友从三岁起就喜欢抬杠了,所以他们读这段就会觉得很好玩。”而作为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故事放在给小朋友讲的图画书中呢?她说:“庄子和儒家有很多不同,儒家很多以己度人的地方,而庄子则会更多思辨,能够换位去思考,就像现在美国人,他们打伊拉克,他们认为自己在帮助伊拉克,伊拉克认为,你怎么在打我。”原来这就是作者的用心,他希望小朋友能够在从小的阅读中,慢慢懂得什么是自己,什么是别人。不是自己想的,就是别人想的;也不是别人想的都是一个样的,别人也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

    接下来,他介绍另一本书《夫子说》,他说:“我们用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来解读孔子的说法。比如杀鸡取卵,比如伊索寓言里面的冬天的蚱蜢。”他在这本给小朋友看的书里,讲了几个以德报怨的故事。例如:假如羊是医生的话,狼生病了,要不要给他医治呢?这些故事看似很荒诞,但是,作者却是“想和孩子讨论,什么是对错、善恶。不能因为他是坏人,医生就不给他医治。”这是孔子的智慧,是中国传统的智慧,同时也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智慧。我们的行为不能都以经济利益来衡量,那是短视的,是狭隘的,而长远的、宽容的态度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找到答案。

    郝先生又举了一个《爱龙的国王》的故事,其实讲的就是“叶公好龙”的故事,他希望听众明白:一个好的文化,是可以被全世界理解和接纳的,我们要讲,要给我们的孩子讲,也要给别的文化中的孩子讲。这样别人听多了,才能理解,才能接纳,才能尊重,而不是猎奇或者忽视甚至误解。反过来,我们也要帮助孩子去看其他的文化,就像小朋友从小懂得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一样,小朋友也可以通过看图画书,读图画书里的故事,了解别的国家的文化,懂得文化是多元的。

    听了这几个故事,我仿佛看到一幅图景在我眼前展开:文化的传承不是一个线条的存在,不是一个人把一捆重重的书放在另一个人的手上,语重心长郑重其事地说:“我传给你了”,然后这个人再一代代地如此传递下去。文化的传承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分享、交融和创造的过程。就像《鱼儿水中游》的图作者朱里安诺先生在讲关于绘画技法时讲的,他是在中国认识了水墨,把水墨的技巧运用在他的绘画中,才能画出有中国韵味的,但是又是西方人视角的图画。同时,他又在绘画中继承了意大利的绘画传统,因为“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我们不可能放弃这些财富”。而在讲到创作形象和细节时,他又说,这个绘本(《鱼儿水中游》)告诉了我们,尽管世界上有很多宗教,但是,他们的核心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告诉人们什么是爱,人与人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我们现在在电视上、媒体上看到的战争,宗教间的纷争,这些不是宗教,是有些人在利用宗教制造战争。假如耶稣遇到释迦牟尼,他们俩是不会打架的,他们可能会坐下来打牌。他说:我的书,就是想画出不同的文化,这样两种文化相遇的时候,就会给对方带去好的东西,分开来看,两种文化又会获得新的内容。

    在郝广才与朱里安诺合作完成国学绘本《鱼儿水中游》的这个事件上看,文化,就是在两个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着相似世界观的人之间完成了交流、融合和创新,而他们参与的文化创造的过程,又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注脚。

    这两本书,这次活动,这两个人,让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在新一代中的传播,有了新的思考,也让我对成年人所担负的传递文化的重担有了新的认识。就像我开头说的,好的绘本是一张门票,而且是“亲子套票”,要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进入,谁也不比谁更先进,我们几乎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向着奢侈的精神之旅迈出第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