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我本来想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章,结果没想到一个开头写了3000字。嗯,我错了。所以,我打算连载此文。
北京市公共少儿阅读资源考察(之一)
“阅读力”是一个国家文化、教育的大事。从大处讲,具有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是一个文明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文化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从文化出版产业讲,阅读人数持续下降,各种媒体形式抢夺纸质阅读用户,信息获取途径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浅阅读越来越代替深度阅读,这让指着“读书人”活命的出版业惶惶不可终日。从教育讲,孩子们的阅读被捆绑在教科书上,应试教育让非应试的阅读变成一种奢侈的休闲方式,而不是满足个人发展需要的必要手段……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提倡阅读,呼唤阅读、推广阅读都成了当下高频词。而且,大家都知道,抓什么,都要从娃娃开始下手。我们小时候,就被下过很多次手(“学电脑,从娃娃开始”,“提高艺术修养,从孩子开始”,“弘扬传统文化,从孩子开始”……好像没有大人,我们就能学会东西似的。不过,也有一条是对的,我们是孩子,我们没有那么难搞,我们是白纸,让学啥,就学啥。),现在也是一样。推广阅读,一定要从孩子入手。于是,有一个非常高频的词,叫儿童阅读推广人。他们推广童书、推广绘本、推广早期阅读。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希望有更多孩子和家长爱上阅读。但是,我们都知道,什么东西被呼唤被提倡被保护被推广,就意味着它陷入了发展的困境。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也是一样。为什么,不是我们此文讨论的重点,但至少有一样,我们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公共免费阅读资源的缺乏。
在北京市这样一个常住人口总数超过1972万人[1](户籍人口1246万人,登记流动人口763.8万人)的城市。仅有一个首都图书馆,各区县有一个区县图书馆,各区县有一个少儿图书馆。托首都的福,还有一个国家图书馆。不到30家的公共综合图书馆(如果我们把少儿图书馆和区属图书馆分开计算的话)要面向全是近2000万的民众。当然,还有大量的高校、机关图书馆以及一些专业图书馆,但这些图书馆并不向市民开放,也不能提供一般性的借阅服务。
公共阅读资源严重不足,无疑让很多人在高昂的书价钱踌躇不前。其实,和国外相比,中国的书价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低的。这让出版业非常头疼,因为低价销售无疑会影响出版的热情,更会影响出版的品质。在一个全民逐利的时代,没有收益或者收益低,就意味着这个产业要粗制滥造和假冒伪劣横行。没有人愿意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没有人愿意先来养地,然后播种,然后耕耘最后收获。所有人都希望是狩猎式的经营,一枪一个,打死一个算一个。关于出版和发行,也不是本文要讨论的,不过,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提起一个,哪个也跑不掉。图书馆,必然和出版业紧密相关。
于是,儿童阅读(0-12岁)的推广面临着两大挑战:第一,没有书可读,因为书太贵,很多人因为绘本高昂的价格而却步;第二,没有时间读书,因为读教科书才是正经事,与升学考试无直接关系的,都不是正经事(教参除外)。其实,这里的问题是,第一,怎样让很多人看到很多书,第二,怎样让很多人知道阅读的意义绝非仅仅是考试,而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必须。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呼唤的是图书馆。这次我们召唤的,不是一个行将落幕的产业,而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不过,目前,我还不敢称之为产业。
图书馆兼具着向人民群众提供免费的图书阅览、借阅功能和向人民群众推广阅读,传播文化,推介好书的功能。当然,这只是公共图书馆若干功能中最基本的两项,当然也是最本质的两项:让人们有书读,让人们明白读书的意义。此外,还有让作者和读者见面、让读者相互交流、然出版社了解读者需要的一系列功能,也就是说,它具有一个搭建文化平台和桥梁的作用。
但是,前文也说了,虽然图书馆的责任这样巨大,功能如此卓越,但是,我们看到的社会公共服务还是非常落后的。不要说乡村,就连大城市也是一样。因此,如何解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当然,如果持续不提供,也许就会变成日益低落的)阅读需要和公共阅读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呢?我们知道,只要是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市场,有市场的地方就会有利润,有利润的地方,公共投入免费资源不能填满,私人投入收费资源就会出现。
以此为基本思路,我来说说北京市少儿公共阅读资源的问题。
[1]
北京市政府2010年7月公布数字,来源:腾讯新闻http://news.qq.com/a/20100730/000858.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