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文化怎么传?

(2010-09-10 15:33:15)
标签:

《弟子规》

传统文化

汕头大学出版社

夫子说

庄周

育儿

分类: 大熊要发言

【本文将发表于《家教》杂志2011年第9期,请勿刊选,如有网络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传统文化怎么传?

 

    6岁的牛牛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红楼梦》就是两个老神仙和一个男的,在天上转悠,然后一起做梦的故事。”

    5岁的峰峰煞有介事地吟诵着出必告,反必面”,然后对爸爸说:“爸爸,你出门前要告诉我,回来以后,一定要给我带个面包。”

 

    当我们煞有介事地讨论在儿童教育中是否应该渗入传统文化时,文化,这种无孔不入的神秘玩意儿,早就已经进入了孩子的生活。所以,成人那副严肃的用传统文化“护住中国根”的表情,在孩子面前显得有点滑稽。然而,听到琅琅的《弟子规》、《三字经》,看到啃着麦当劳,肯德基,过着万圣节的孩子,我们又不得不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认真思考和讨论。

     讨论要不要在儿童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可能不会得到反对意见,但是,同样是赞成的人,给出的理由却相去甚远。有人的腔调是“大道不存,国将不国”,非传统文化不能救国,这让我想起了几千年前的孔子,他喊着要复周礼的时候,好像也这么说,不过,他终究没能复了周礼,却如丧家之犬,只是,他本人现在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也有人说:“传统文化是祖宗的玩意儿,那些好东西不能就这么丢了。”我想,他们指的是笔墨纸砚,是琴棋书画,是各种绝活,甚至是各种美食(比如臭豆腐?)。那些美好的艺术和美食组成了脑海中的“旧日好时光”,让人留恋。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时期的生活状况,也承载了无数人的智慧。对之了解的越多,喜爱之情越盛,于是恋恋不舍之情越浓。便心生了保护的感情,又让我想起一句经典台词“我爱大清国,我怕它完了。”

    还有人把文化作为自己的一张国际名片,因为“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特点,外国人才看得起你。如果你要学的都跟外国人差不多,人家不会看得起。”

    还有人痛心疾首地呼吁:“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无论大家怎样看待传统文化极其传承,无论大家把它提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无论大家多么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作为关心低幼儿童教育的我,只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我们要向低幼儿童传递哪些传统文化?我们用什么方式传播?

 

Tips 关于传统文化的定义

传统文化是指整个人类所创造的、反映在观念形态上的一切意识的、精神的、心理的东西的总和,其中主要部分就是哲学、伦理、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的总和。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积淀,它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之内,又见于经典文献、规章制度之中。

 

    首先,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集中于那些在现代社会还较容易接触到的文化作品或形态,而不应该过分抽象,或难以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联。尤其是一些伦理、道德、精神方面的传统,一定要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关联,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筛选、扬弃、补充和平衡的过程。例如小朋友在背诵《弟子规》,知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也应了解儿童有自主意志的权利,儿童可以和父母进行协商。

    其次,学龄前儿童接触到的传统文化应该是多感官参与的,形式多样的,不仅仅局限于诵经、背诵古诗,而应该加入更多可操作可参与的成分,也就是说,是好玩的。比如我们希望孩子接触中国的传统绘画,想让孩子欣赏水墨之美,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水墨本身体现的空灵、悠远、大气磅礴或婉约细腻并不是孩子容易理解的,但水墨中那种水与墨的结合,墨色的变化是有趣的,因此,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体验研磨的过程、水墨的融合,水墨与宣纸的关系。观看水墨动画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Tips   经典水墨动画

传统文化怎么传?传统文化怎么传?

《小蝌蚪找妈妈》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1961年7月美影摄制完成、1960出品。

《牧笛》童话题材的影片,1963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

《鹿铃》童话题材的影片,1982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 传统文化怎么传?

《山水情》1988年10月美影摄制完成。

 

    同时,我们在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还应该有一个宽容、接纳的文化观。我们知道传统文化是全人类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也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过程。因此,我们并不一定去过分强调某个民族的智慧,而排斥其他民族的智慧,或者崇尚某个时段的文化,而贬低另一个时段的文化。我们希望孩子能从小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的感受、体验、欣赏和尊重,学会对整个人类文化的欣赏和尊重。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也是我们传统的一部分吗?

 

    传统文化不仅在经史子集里,更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挖掘身边的传统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和学习的内容。比如很多小朋友都爱看《铠甲勇士》,家长往往觉得这只是暴力和幻想,却没有注意到里面的传统文化要素,其中的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都可以在我们的古代智慧中找到归宿。为什么不以此为引子,和孩子讨论我们古代博大而神奇的文化呢?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谦谦君子的儒家,也有先秦那些光怪陆离的想象,《山海经》是多么的有趣,《西游记》是多么的迷人。

 

Tips 有趣的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图鉴系列   东方出版社传统文化怎么传?

传统文化怎么传?传统文化怎么传?传统文化怎么传?

 

图解山海经:认识中国第一奇书 南海出版社

传统文化怎么传?
鱼儿水中游 汕头大学出版社

传统文化怎么传?
夫子说 汕头大学出版社
传统文化怎么传?
熊梦蝶 蝶梦熊 汕头大学出版社

传统文化怎么传?

 

    总之,只有当文化成为儿童生活的需要时,文化才具有价值;只有当文化触手可及时,文化才能够被儿童感知和传承。文化从来都不是一块定型的美玉,她更像是一条蜿蜒的溪流,从远古流淌至今,不断有新的部分加入,也不断有支流派生,时而滔滔,时而涓涓,滋润着她所流经的每一寸土地,和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我们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亲近感,意识到传统文化真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而不是已经腐朽或者消亡的过往存在。我们只要带孩子在这溪流边驻足,嬉戏,畅饮,就足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