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布布我不是故意的玛莎阿普 |
分类: 早期阅读专栏 |
故事介绍
布布是阿普的狗狗,阿普是玛莎的儿子,玛莎今天要刷墙壁,阿普和布布也想帮忙。就在玛莎累得说不出话,想要躺下休息一会儿的时候,心疼妈妈的阿普动起手来。他可不想做无聊的工作,干脆把墙壁当画布。没想到碰倒了梯子,撞倒了架子,砸烂了架子上的瓶瓶罐罐……
妈妈玛莎被惊醒,阿普费力解释,在说谎和不说谎之间犹豫,虽然他没有把事故都怪在布布身上,不过,还是拉着布布一起来做伴。妈妈正想着如何处理,来了隔壁的马大叔。马大叔慧眼识珠,发现了墙上的杰作,阿普说作者是布布。于是布布出了名,饱受各种“名狗”的荣誉和负累,可惜,在电视直播的时候,布布什么也没画出来。
布布被罚在屋外睡,它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这时,他闻到一股焦糊味,连忙冲劲隔壁马大叔的家。布布及时消灭了一场火灾,救了熟睡中的马大叔,再一次成了“名狗”。
无论是作为艺术狗,还是作为救人狗,布布都稀里糊涂,这些对他都不重要,他只希望他爱的人快乐就好。
《我不是故意的》 文/郝广才 图/伯纳丁 格林文化
故事分析
这是一个好长好长的故事,一开始,当我们读到“阿普脑袋一团糊,想不清楚,伸出手指,指向布布。”我们就预测这大概是一个讲诚实和担当的故事吧,或许结局就是阿普先将责任推脱给布布,然后布布用实际行动教育了布布,或许是妈妈用什么法子教育了阿普。总之,故事发展到这里,是我们熟悉的情节,能让我们有一个预期的结果。
这时,关键人物出现了,邻居马大叔的出现让故事峰回路转,走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尽管在故事发展前“风停水又平”,但一下子故事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潮迭起。布布和阿普一家就像是一叶小舟被抛上了风口浪尖,读者的感受也随着他们的遭遇跌宕起伏,一个起落又一个起落。此时,阿普最初的小小胆怯已经不再是故事的主题,原来布布才是故事的主人公。而布布从卷入事件,到成为明星,再到在众人面前露怯,甚至到最后救人又成为英雄,从始至终它都是一副无辜的样子,在它看来,一切都不重要,只要它爱的人快乐就好。
阅读这样一个情节相对复杂的故事,对于年幼的读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来因为故事较长,需要他们有足够的维持注意力的能力;二来因为故事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很难用一句话概括——不是我们最初设想的关于诚实和说谎的话题哦——人物的感受和内心更是很难用高兴、不高兴来总结。因此,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倾听者,都不是那么容易把这个故事硬拉到某个教化主题。既然这样,不妨就让它回到自己本来的面目——一个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孩子在情节中,感受角色的情感和处境,体会生命的无常和偶然吧。
亲子阅读计划建议
亲子阅读不仅仅是一次朗读的过程,而是亲子思想情感交流的过程,家长可以参考左侧的亲子阅读过程建议,并在右侧的空栏里写下孩子的反应。长期坚持,会发现孩子的巨大的进步,也会发现自己在教育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
亲子阅读设计 |
当时的反应记录 |
阅读前的讨论 |
请孩子观看封面,听图书标题,预测故事内容。孩子阅读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形成自己的预期,而当阅读时,这种预期被打破,其阅读的兴趣也会越高。 |
|
首次阅读 |
朗读故事,并结合图画,寻找图画和文字的关联。借助图画理解文字的意义,并体会文字的韵律。由于故事篇幅较长,不妨分为三个段落阅读:1、故事的开端:妈妈刷墙到马大叔慧眼识天才;2、媒体采访到布布电视台出丑;3、布布救人到完满结局。每阅读完一段,都请孩子对上面的情节稍作回顾,对下面的情节加以预测。 |
|
再次阅读 |
再次阅读的重点在于了解孩子的理解状况,家长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和孩子讨论,例如阿普不想说谎,又怕妈妈惩罚,说了一大堆经过,你猜妈妈会怎么处理?布布和阿普一家喜欢当明星的生活吗,如果是你,你会喜欢吗?你想有一只布布这样的小狗吗,你心目中的好狗是什么样子的?这些问题都无法在书中找到答案,其重点在于考察孩子对于图书的理解和对自身经验的关联。选择1-2个作为开放讨论的话题,让孩子体会边阅读边思考的乐趣。 |
|
阅读延伸活动之一 |
忠狗101 和孩子一起观看《忠狗101》、《导盲犬小q》或其他以狗为主角的影视作品,既满足孩子对于宠物狗的好奇,又培养孩子理解较为复杂的文学作品的能力。 |
|
阅读延伸活动之二 |
来画抽象画
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孩子去接触现代抽象艺术,装饰艺术展览。如果看展览不方便,也可以通过书籍或者网络大致了解什么是抽象画。更可以鼓励孩子尝试着用多种材料,如水墨、油彩、印张等尝试抽象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