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咕噜熊小报第三期,隆重登场

(2010-06-29 12:10:24)
标签:

育儿

分类: 大熊要发言

第三期,也是单月尝试发行的最后一期。从下个月起,将会改为双月刊,内容会倍增,感谢读者的关注,并期待长期支持!

咕噜熊小报第三期,隆重登场

咕噜熊小报第三期,隆重登场主要文字内容如下:

大熊要发言:

了解隔代育儿的别样价值

    育儿是依靠祖辈还是自己带,也有着人们常说的“围城现象”。没有老人帮忙的年轻父母羡慕那些有人帮忙的,自己可以安心工作;有老人帮忙的,反过来羡慕自己带孩子的,不用受“夹板气”,不用被干预,不用被老人视为“教无能”。所谓选择,是指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做出的判断,例如,我可以选择请老人帮忙,也可以选择不请老人帮忙。而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是:如果老人不帮忙,妈妈可能就要辞职,爸爸一个人的收入又无法支持家用。这个时候,我们没有选择权,我们要做的是了解隔辈人带孩子的利弊,以及如何扬长避短。

    我们往往只看到了隔代育儿的弊端——溺爱、认知因素少、包办限制多⋯⋯却看不到祖辈对孩子无条件的接受,看不到祖辈的智慧在育儿中的价值和意义。无条件的接受是低幼儿童形成自我意识,自我价值感的重要基础。孩子和祖辈在一起,能享受和父母在一起无法享受的疼爱,这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来自祖辈的表扬往往多于批评,而表扬可以让孩子对自己有更大的自信,有更强的探究欲。同时,因为老人的行动速度较慢,做事比较有规律,孩子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的生活节奏,体会到生命中闲暇的意义,而这些恰恰是为生活奔波的年轻父母无法给予孩子的。

    与其说“隔代育儿的弊端”,不如说两代人之间育儿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冲突。细究起来,其实很难分出谁对谁错。有时候年轻父母坚持的所谓“科学”,并不一定禁得起推敲;老人们所谓的传统,也不一定愚昧。与其坚持某一种育儿观念,不如奉行“沟通的和谐”。“隔代亲”的全面宠爱正好可以制衡年轻父母的严厉;“隔代亲”的缓慢正好可以制衡年轻父母的急躁。孩子面前的两代人实际上是成人世界的微缩,他们在成人的育儿关系上,看到的是交流与平衡,还是争论与质疑,这个过程本身对他们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某一方获胜后将其理念施加在孩子教育中对他们的影响。

   想象一下,当老人悠悠地讲出:“我小时候啊⋯⋯”,那不是简单的拉家常,而是家族文化和历史的最好传达,当老人用满是皱纹的手揉捏孩子的小手,那不是简单的抚触,而是两个生命形态的对话——一个走向繁荣,一个走向枯萎,而枯荣之间的交流,恰恰是对生命最好的解读。(月眉)

 

熊窝新装备 

大熊阿比和鳄鱼阿宝的美味人生

    熊窝新书来啦,这次可是正宗的“大熊故事”。大熊阿比和鳄鱼阿宝,一个会做披萨,一个会烤蛋糕,他们两个都会上演哪些有趣又美味的精彩故事呢!6月,咕噜熊策划出版的三本格林文化简体字新书正式和小读者见面了。它们是《一片披萨一块钱》、《第一百个客人》和《阿比忘了什么》。精彩内容抢先读,《咕噜熊小报》会在接下来的几期中,每次介绍一个故事给你听。不过,故事虽好,精美的绘本更好,用图画来演绎的故事,不仅情节精彩,更有文字中没有写出来的内容等你发现。

 

熊宝听故事 

只要一块钱,世界就改变——《一片披萨一块钱》

    大熊阿比和鳄鱼阿宝同住在向阳村,一个爱做披萨,一个是烤蛋糕的高手,他俩又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你吃我的披萨,我尝你的蛋糕。有一天阿比和阿宝遇到一个陌生人,他买了阿宝的两块蛋糕,阿宝得到了一块金币。这让阿比也动了心,连夜开始做披萨,想要卖出个好价钱。第二天,阿宝遇见阿比,一个卖蛋糕,一个卖披萨。等了半天,也没有顾客上门,阿宝找阿比要一片披萨,阿比舍不得;阿比找阿宝要一块蛋糕,阿宝也舍不得。幸好阿宝有一块钱,于是他用这一块钱买了阿比的一片披萨;阿比赚到钱,当然也要先填饱肚子,他又用这一块钱买了阿宝的一块蛋糕。一块钱买来买去,阿宝和阿比都吃了个饱,他们的蛋糕和披萨,也都“卖”出去了,两个好朋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熊妈下午茶

原来育儿,只是在发现我们自己⋯⋯

    关于亲子阅读,我总是有很多困惑,这本书该不该读给孩子?能不能读给孩子?该用什么方法读给孩子?孩子能懂吗?会不会模仿里面不好的行为?所有这些困难,我都希望得到专家的答案。可是,专家们总是给我一些方向,而不能解决我所有的问题,我想,大概是专家不够好,或者我的问题比较特殊吧?直到我聆听了郝广才先生的演讲,我突然明白,原来我一切的困惑都是所有爸爸妈妈们的困惑,原来我要寻找的答案,不在专家的脑袋里,只在我自己的心里。

    郝先生说,“你不该去找那些孩子一看就懂的东西给他看,要找那些能让你自己思考的东西给他看,这样孩子才会进步!”是啊,如果文学作品不能让我自己有所感动,有所思考,又怎么能让我投入地和孩子分享呢?

    郝先生说,“所有的导读都只是一个建议,而不是圣经,没有什么通用的指导方法,关键是让孩子去读,你要看到孩子的感动,小孩子的智慧并不比成人低,他们的思考并不比成人肤浅,那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担忧,我们必须给孩子发现自己的机会。”是啊,为什么我那么担忧孩子,因为我从来都没有信任过他真的可以自己思考,可以自己判断,我把他当作无知无能的小孩,却不曾相信小孩有他们自己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并不比我所处的世界简单、低等或者浅显。

   在6月10日的咕噜熊故事屋,聆听了格林文化发行人、著名绘本作家郝广才先生的演讲之后,我突然明白:原来育儿,只是在发现我们自己,发现自己的胆怯和动摇,发现自己的怀疑和恐惧。当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之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相信孩子的力量,相信自己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在共同阅读人类精神最伟大的财富时,我们一起克服那些不必要的胆怯和恐慌,我们会更加强大,更加勇敢。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就不会被眼前的问题所迷惑,去苦苦寻求别人的答案,不如去发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顺顺妈)

 

大熊说阅读 

看图的艺术和技术

    图画书是一门艺术,看图画也是一门“艺术”。其实孩子有他自己看图画的本领,而且往往比成人高明。与成人不同,孩子图画认知的特点是从局部到整体,虽然在把握图画的整体关系上存在一些困难,但往往能关注到成人看不到的细节。

    针对孩子的认知特点,优秀的图画书会利用色彩、布局、线条来突出主体,同时也照顾孩子关注细节的特点,用细节、配角和线索来帮助孩子维持注意或激发兴趣。

    带领孩子看图画,要注意三个要领。第一,不要着急,孩子一定会看图,只是他们还在摸索自己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式,所以不要着急,更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能力。第二,出声思维,也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有趣的好玩的东西和孩子分享,孩子会从中自然学到看图的技巧,当然,这只是在最开始孩子还没有展现出看图能力时的一种示范作用,等孩子愿意自己看图了,我们就可以从“示范者”变成“意义的共同建构人”了。第三,看出门道,看图画不能光看形状颜色,那些一眼就看出来的东西孩子也能看出来。

要看的是图画中的声音、味道、动作、心情等等没有那么明显的东西,还有就是要关注页面与页面之间的关系,发现那些连画面的线索,品味其中的乐趣。第四,不要求全求多求对,不是每次都把图画读透

才是好的,每次发现一点点有趣的东西,让这本书常读常新才更好玩。而且,就算成人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也不要一股脑地教给孩子,应该给孩子留出发现的空间,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孩子看图的能力,一点都不比成人差。(月眉)

 

大熊细细说 

“新鲜派”VS“经验派”

本期话题——

您和老人一起带孩子吗?其中有哪些甘苦呢?

 

蕊蕊妈妈:

    我家老人脾气非常好,对孩子很有耐心,孩子的心理发展得很好。但是,在一些生活习惯、孩子教育方面会有不少问题,如老人经常随意给孩子买零食;对孩子的话言听计从;当孩子用哭闹来要挟时,很容易动摇,不坚持原则;当着孩子们讲一些别的孩子不好的地方;给孩子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当着孩子的面跟别人说孩子不好好吃饭,不爱吃什么等等,经他们一说,他就真觉得自己不爱吃那个菜了。

 

齐齐妈妈:

    我们在怀孕前就达成一个“育儿协议”。首先,目标一致:培养一个“健康,品行好,成为自食其力造福社会的人”;其次,生活习惯方面老人参与,学习、技能方面基本是我们为主,教育批评孩子时,老人保持沉默或者离开。因为是和姥姥姥爷一起,所以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好稍微克制下。我经常不说话,让老公冷静下来,然后让他找书看,或者事后再讨论。大家都是第一次,只能一边学习一边育儿。

 

北北妈妈:

    我家老人文化程度较高,会用经验来打压我们,家里经常有育儿“新鲜派”与育儿“经验派”之间的抗争。老人经验丰富,有时候我们也不得不诚服,但他们太过溺爱孩子。当任何人超乎理智地去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无条件地容忍他犯的任何错误。我深知教育和培养孩子,无论从情感方面还是理性发展方面,父母都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力量,不能仅仅交付给老人,老人没有为我们承担抚育责任的义务,也没有这个实力。但现实是不得不这样。我想我会带着姥姥姥爷一起去上一些家庭教育的课和多看一些育儿书籍。让权威的力量去说服他们吧,同时也向他们多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把他们放在旁观者的身份,他们就能更全局、更理性化地看清事实。总之父母和祖辈之间就是要相互妥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霓霓妈妈:

   我最大的收获是,我终于意识到我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具体的指导还是次要的。我们的小区稍好一点,奶奶家的周边环境很不好。奶奶就是不愿意住在我家里。我开始很生气,她那个环境实在太不好了。但是后来也想通了。当我看见孩子和老人在一起开心放松的样子,我明白了,其乐融融比“僵硬的正确”对孩子更有意义。我们有时候强迫老人改变自己适应我们所谓高档的文明的生活。其实那种虚假的文明会让老人迷失,产生更多的矛盾。他们在自己的环境里更自在,自在的状态下就会放松,比较少焦虑,沟通也就容易;相反在貌似优质的环境中,他们很不放松,很焦虑,带给孩子负面的感受,自己也容易发脾气。

 

 

 

咕噜熊故事屋“7月爱与关怀”

七月日炎炎,爱意凉风传。

咕噜熊邀请你一起体味关怀的惬意。

 

第一周

《阿比忘了什么 》

绘者/ 朱里安诺 

作者/ 郝广才

 第二周

《丑小鸭》

绘者/ 安嘉拉茉 

作者/ 安徒生

第三周

《狐狸孵蛋》

绘者/ 庞雅文

作者/ 孙晴峰

 第四周

《第一百个客人》

绘者/ 朱里安诺 

作者/ 郝广才

 

更多精彩请登陆咕噜熊亲子共读网:http://www.gurubear.com.cn/zhuanti/bea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