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现在的孩子比较少接触自然,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现在的孩子没有伙伴……总之,现在的孩子表面甜蜜,实则水深火热。这些话有一定道理,某种程度上讲,孩子们确实生活在一个异化的社会,被教育得越来越背离人性的初衷。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可以按照影响的半径来划分层次的,也就是说,孩子日常生活的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微环境,然后学校幼儿园社区是小环境,城市是中环境,国家乃至整个历史文化是大环境。因此,我们无需一杆子就打到国家文化上,想要改善孩子的生活生长环境,一定是从家庭这个小环境入手的。诚然,每个环境层次都受到最大的那个环境的影响,但反之,亦有影响力,各个环境圈落都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当我们兴叹大环境的不如意时,还是可以通过小小的努力加以小小的改变的。
说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少吗?那是因为父母懒得动,带着孩子利用周末走向自然,利用零散时间让孩子到小花园去和蚂蚁毛毛虫聊天,你做到了吗?一边感叹孩子距离遥远,一边害怕孩子和小蚂蚁的交流中弄脏了衣服,这就是家长的不对了。

(孩子们在观察植物园里的生物驱虫设施。)

(孩子们发现了一条蚯蚓,狂拍一阵,然后放回了土地。)

(我们租了一块菜地,每个周末去捉虫除草,有的菜已经可以摘来吃了。)
当我们抱怨,我们的孩子不爱动,总是抱着psp眼睛直勾勾,是不是要检讨一下我们自己有没有培养一项长期的体育运动爱好,我们自己是不是喜欢在书海中涤荡自己的灵魂,而不是在虚幻的网游世界留恋忘返呢?

(顺顺和爸爸去踢足球,爸爸是主力后腰,妈妈是救护队长,顺顺是啦啦队队长兼任救护助理,比赛间隙,小家伙也要练练球技,还抱怨爸爸没有给他专业的足球装备,下次一定注意。)
当我们抱怨孩子没有长期稳定友好的同伴时,我们是否要检讨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呢?我们有没有主动和邻居交往?我们有没有用警惕的眼神看着小区内的其他孩子和家长,生怕他们伤害了自己的孩子?我们有没有代替孩子选择同伴?我们有没有当着孩子贬低某个小朋友或者大人?总之,我们有没有为孩子做出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示范呢?

(顺顺和小朋友玩得很好,他懂得照顾女孩子,更能组织小朋友们进行复杂的游戏,他永远是游戏中的策划者和leader,这种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是任何学校都教不来的,只有在真实的交往中才能获得。)
当我们抱怨孩子不体谅大人,不心疼大人,是小霸王,小皇帝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曾经剥夺了孩子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机会,因为孩子的笨手笨脚而好心地说:行了,小祖宗,还是我来吧,别添乱啦,别糟践东西啦!

(顺顺的开心小厨房每周末开业,为全家制作,且只制作三明治。)
家长们还有很多抱怨,很多担忧,很多焦虑。确实,我们没法改变大环境,我们也不能要求大环境可以立刻为我们而改变(当然,我们应该呼吁大环境为每个生活在其中的公民而努力改善,我们不能沉默,即使我们的声音很小),但我们可以努力改变我们生存的微环境和小环境。就算是一株水草,也在为整个生态系统贡献一份力量,无数的水草形成了生态循环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就是那水草,我们必须努力,为了我们的孩子,也为了所有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