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介绍
阿抖是一只很失败的怪兽。作为怪兽,它的责任就是让人感到害怕,因此,能吓人的怪兽才是成功的怪兽。可天生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的阿抖实在找不到什么让人害怕的理由。它尝试了很多办法,想要让别人感到害怕,都失败了。最后,它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只要找到世界上最胆小的小孩,就能吓得他屁滚尿流。阿抖经过认真的研究,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下手对象,可是,当阿抖终于成功地把山姆“吓哭了”之后,阿抖才知道,原来事情并不是它想象的那样。故事的结局是,阿抖仍然是一只失败的小怪兽,但是它的身份转变了。

《别闹了怪兽阿抖》
文图莫威乐 译 王采仙 格林文化出版
故事分析
怪兽是孩子想象世界中永远的主题,它们总是稀奇古怪,它们总是变化多端,它们经常会威胁到人类,它们往往是正义战士打击的对象……既然如此,孩子们为什么还如此痴迷于怪兽呢?在孩子的世界里,那些基于现实而又不同于现实的变形总会让他们兴奋无比,正是这种集合理与不合理于一身的想象世界,让他们的创造力得以最大限度的爆发。于是他们不仅喜欢奇奇怪怪的各种怪兽,也愿意自己创造一些怪兽出来,满足自已对于现实的控制感。因此,怪兽主题在儿童文学作品里长盛不衰。
这次的怪兽却没有来得那么暴力,而是带着很大的无奈和滑稽。一只想要成为合格模范,履行吓人职责的小怪兽却因为限于自身条件而无法成功,但它仍然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孩子们会和成人一起对这个小怪兽的形象忍俊不禁,因为它和别的怪兽的对比,因为它的努力,都让人觉得它是那么没有成功的希望。然而,当我们读到小怪兽终于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去拥抱那个需要朋友,需要关爱的胆小鬼山姆时,我们竟然被这个滑稽的场景感动了。原来胆小的孤僻的孩子,或许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调皮淘气的孩子,或许并不缺乏一颗敏感善良的心。
在这里,同情和接纳并不需要被我们总结出来,孩子只要看到小怪兽的表情(从得意到质疑,从震惊到同情,从毅然决然到满怀深情,最后的接纳和柔情,调皮和快乐)的一系列变化,就能够对故事的主题心领神会了。
另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主题就是“什么才是成功”。作为一只小怪兽,显然它是不成功的,因为它没有达到人们对于一只普通怪兽的预期,更不要说杰出怪兽了。但小怪兽找到了它想要做的和它想要成为的那个角色——不是一只失败的怪兽,而是一个好朋友。那么我们的孩子呢?他们是否应该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向,成为我们期待他们成为的人?他们是不是有机会选择自己的方向,是不是有机会选择不那么杰出,是不是有机会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这让我想到了一句歌词“追不到的梦想,换个梦不就得了!”这种洒脱需要多么宽广的胸怀,需要怎样的自信,又需要何等的支持。如果我们的孩子都有这种洒脱,或许我们会少了几个愁眉苦脸的杰出人士,但我们一定会多出无以计数的快乐朋友。这难道不好吗?
亲子阅读计划建议
亲子阅读不仅仅是一次朗读的过程,而是亲子思想情感交流的过程,家长可以参考左侧的亲子阅读过程建议,并在右侧的空栏里写下孩子的反应。长期坚持,会发现孩子的巨大的进步,也会发现自己在教育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
亲子阅读设计
|
当时的反应记录
|
阅读前的讨论
|
谈到怪兽,孩子一般都会有自己对于怪兽的印象,或者凶恶,或者丑陋,或者滑稽……尤其是男孩子,他们会告诉你很多关于怪兽的经验。在阅读前,不妨和孩子分享他们关于怪兽的概念,或许家长会听到很多自己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你会觉得你的孩子竟然是个小小的怪兽专家呢。也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心目中的怪兽画下来。
这是一个简短但有趣的概念澄清活动,既可以调动起孩子接下来阅读怪兽为主题的故事的兴趣,也可以让孩子对作为主角的怪兽有一个网状的经验准备,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认知冲突,产生更好的阅读效果。
|
|
首次阅读
|
阅读图画为主,辅以文字解说。孩子会自觉的把注意力放到简单但内容丰富的图画上,阅读每一页都不用急着读完文字就翻页,和孩子一起数数尖牙苏的牙齿,看看酷斯花的大脚,找找三眼张的眼睛和手,都是有趣的活动;和孩子一起模仿小怪兽吓人的动作,也会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滑稽。在和孩子一起快乐的玩味图画之后,到山姆大哭着说出自己为什么大哭的原因那一页,则应本着戏剧精神,声情并茂的把山姆的倒霉事一股脑说出来,这一页正是凸显了这本书的戏剧性,突如其来的改变让山姆从一开始的寂静、弱势一下子变成了火山爆发口,而一直作为主角的小怪兽却吓得目瞪口呆。朗读这一段的时候,可以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以了解他们进入情境的情况。
阅读到小怪兽决定拥抱山姆时,我们不妨也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们体会被朋友和亲人拥抱时的感受,有更强的阅读参与感。
|
|
再次阅读
|
再次阅读,孩子已经对书中的“精彩”有所了解,但他们仍然愿意重复这些滑稽快乐的片段。这一次,我们不妨给予他更强的角色感,假装它就是那只不成功的小怪兽,请他在家长的朗读中表现出小怪兽的种种动作和表情,初步尝试着把一个人物演出来。童书往往重故事,轻角色,而本书的人物刻画是那么细腻入微,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画,都把小怪兽的善良、可爱、坚持不懈表现的淋漓尽致,是一本十分适合孩子表演的好书。因此我们在后续的重复阅读中,不仅可以让孩子扮演小小怪兽,还可以参与表演,由家长表演山姆,把这本绘本变成一个小小的童话剧剧本。
|
|
阅读延伸活动之一
|
怪兽之家(循序渐进的想象力)
怪兽是千变万化的,不过,变来变去,也无非是在五官上多点什么,或者少点什么;在四肢上多点什么,少点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造吧,就是对原有客观现实的变形和加工。如果年纪较小的孩子不敢去尝试着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怪兽(他们往往因为自己画不好而不敢动笔),我们不妨给他们搭建一个小小的支架,在纸上画一张大大的脸,然后剪出一些眼睛、鼻子、嘴吧、耳朵;或者再复杂一些,加上一些四肢。请孩子将这些东西粘在这张大脸上。这样孩子就可以看到一只怪兽在自己面前了。
如果是较大的孩子,他们一定乐于描绘出自己喜欢的怪兽,这时,我们不仅可以启发他们画出更多种怪兽,还可以帮助他们制作一个怪兽之家。就用大号的纸箱子(冰箱、洗衣机的包装箱)搭建一个怪兽的城堡,让孩子将自己的关于怪兽的作品都陈列在里面。在这里,孩子可以假装怪兽,而父母也必须有一个怪兽的身份才能进入。就让我们的孩子在这样一个特区里爆发他们的想象力吧。
|
|
阅读延伸活动之二
|
给你一个拥抱(情绪的表达和沟通)
尽管怪兽的吸引力是无穷的,但孩子们还是可以理解到小怪兽对山姆的同情、接纳和他们最终建立起来的友谊。从这个故事中,其实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学到很多。我们可以在家庭中的某个角落放置一个小小的粘贴板,在板子上画上每个家庭成员的特有符号,然后,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在这个板子上画上自己的心情。例如心情很好的时候,就画下一个大大的笑脸,而心情不佳的时候则可以画一个愁眉苦脸,或者很生气的时候,就画个怒发冲冠。这样,既可以引导宝宝关注别人的情绪,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又可以给全家一个相互沟通,相互关爱的渠道。假如某天宝宝看到妈妈的表情是愁眉苦脸,尽管他可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任何问题,但如果他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我们的心情会不会好一些呢?
|
|
|